1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初步探索 |
张雯娟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论思政课讲好“第二个结合”的三个维度 |
陈波
丁斌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第二个结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三重意蕴 |
徐奉臻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第二个结合”塑造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理路 |
赵君
韦龙阳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第二个结合”:思想再解放的现实要求、理论根源与实践逻辑 |
杨家宁
|
《北方论丛》
|
2025 |
0 |
|
6
|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
王德胜
李雷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4 |
1
|
|
7
|
“第二个结合”推进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创新发展 |
赖大仁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4 |
0 |
|
8
|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价值意蕴、目标指向与实践理路 |
薛伟
徐国亮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9
|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育人作用 |
谢旭辉
|
《民族音乐》
|
2024 |
1
|
|
10
|
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认文化遗产观点的批判及其时代意蕴——兼论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自觉 |
辛菲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构建交流互鉴的文明共同体--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分析 |
张丽
闫利春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向度 |
尹昱珺
马秋丽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毛泽东推动“第二个结合”的历史贡献、探索路径及当代价值 |
李海萍
时伟
|
《领导科学论坛》
|
2024 |
0 |
|
14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 |
胡紫燕
|
《中国军转民》
|
2024 |
0 |
|
15
|
习近平关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重要论断的深刻意蕴 |
张浩
|
《理论视野》
CSSCI
|
2023 |
4
|
|
16
|
“第二个结合”:出场逻辑、结合理路和实践原则——以毛泽东妙用中国神话典故为例 |
罗嗣亮
江秋飞
|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17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及启示 |
李楠
吴林潼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18
|
“第二个结合”的孕育历程、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意义 |
杨艳秋
|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9
|
毛泽东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践行“第二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
刘振鑫
王金柱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黔西南州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化策略——以“阿妹戚托”为例 |
郭思诗
|
《艺术评鉴》
|
20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