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哲学”的美学转向 被引量:1
1
作者 仲霞 杨春时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60,178,共11页
亚里士多德把本体论命名为“第一哲学”。古希腊确立实体本体论是“第一哲学”,但由于其独断论缺陷,在近代发生了“第一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现代哲学否定实体论,“第一哲学”转向实存论、伦理学(他异性哲学);同时认识论终止,“第一哲... 亚里士多德把本体论命名为“第一哲学”。古希腊确立实体本体论是“第一哲学”,但由于其独断论缺陷,在近代发生了“第一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现代哲学否定实体论,“第一哲学”转向实存论、伦理学(他异性哲学);同时认识论终止,“第一哲学”转向现象学、解释学。由于这两种转向都不能为哲学奠定基础,最终在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中又发生了“第一哲学”的美学转向,西方近代哲学开启审美主义,席勒、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等都把审美置于理性认识之上。在此基础上,西方现代哲学形成两大走向:一是在本体论领域发生的“美学是第一哲学”思潮,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二是在现象学领域发生的“美学是第一哲学”思潮,主要代表是后期海德格尔的本有现象学、伽达默尔作为“实践哲学”的艺术科学,以及盖格尔、杜夫海纳的审美现象学等。后现代哲学也提出“美学是第一哲学”的思想,代表人物有福柯、哈曼、韦尔施等。“第一哲学”的美学转向体现出哲学、美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这一转向的根据在于,美学具有充实的现象学和本源的存在论性质,成为哲学的基础部分,从而打破了美学作为哲学分支的传统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第一哲学” 审美主义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哲学”:“他者”与“他人”之间
2
作者 赵欣 朱进东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依据各种形态,主格的"我"生存于自身被包含的存在之外,这样的"我"实质上乃是"他者",但世界上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均为"他者","他者"羽化成"他人"之际即成了"... 依据各种形态,主格的"我"生存于自身被包含的存在之外,这样的"我"实质上乃是"他者",但世界上除了"我"之外其他人均为"他者","他者"羽化成"他人"之际即成了"邻人"或"上帝"。根植于后现象学语境的"他者",享受自然环境中的快乐而不可能逃避其带来的灾难。伦理学不是哲学分支而成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肯定得到"本体论"的预先假定。身为"他人",人成为唯一的存在者;"我"只有真诚表示要与"他"见面才有可能邂逅"他"。作为伦理学,莱维纳斯"第一哲学"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抑或"本体论"。牵涉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转向的,是"他者"("他者意识")的在场,这也就证实了莱维纳斯的"他者"抑或"他人"与海德格尔的Dasein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维纳斯 “他者” “第一哲学” 后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