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学批判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以王船山的心学批判为例
1
作者 孙钦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150,共8页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应阳明之问,批评陆王“第一义工夫”;最后,对心学之社会政治风气影响的批判显然属“外在批判”,但针对李贽、陶望龄等对当时文风影响的批判,却也言之成理。可见,船山的心学批判有其思想效力,但亦有其限度,与陆王心学共享“仁义固有”,这决定其在人性的看法上仍属于广义道学,且其“外在批判”存在苛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批判 “主体性形上学”批判 “第一义工夫”批判 外在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