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画”中的“好人观”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翌 潘安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5,共8页
儿童对"好人"的体认是儿童道德体认中的核心内容。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好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绘画可以帮助儿童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基于画图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关于"好人"的画作,能... 儿童对"好人"的体认是儿童道德体认中的核心内容。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好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绘画可以帮助儿童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基于画图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关于"好人"的画作,能还原与诠释儿童眼中"好人"的形象与特质,探究儿童的"好人观"。儿童的"好人观"表现出偏爱同性、偏爱同龄人、偏爱特定职业、情境性、可塑性等几大特点,其形成受到儿童生活经历、儿童年龄发展特征、儿童想象等源于儿童个体的因素,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教师德育信念、同侪文化和新媒体的传播内容的合力影响。儿童"好人观"是德育课程目标设定与内容选择的重要"筛子",也是德育课程研制与实施的重要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观” “童画” 德育课程 课程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