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稻-蛙-鱼”综合种养试验及效益分析
1
作者 庄燚华 谌金吾 +3 位作者 王益海 吴元魁 刘忠培 麻智芳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35 m^(2)为试验组(水稻1万株/667 m^(2),牛蛙苗4000只/667 m^(2)、鲤鱼苗50 kg/667 m^(2)),水稻收割时收获水产品。结果:(1)对照组水稻产量589.3 kg/667 m^(2),收益2121.6元/667 m^(2),纯利润1751.6元/667 m^(2);试验组水稻产量528.8 kg/667 m^(2)、牛蛙产量400 kg/667 m^(2)、鲤鱼产量125 kg/667 m^(2),纯利润13693.5元/667 m^(2),比对照组提高6.8倍。(2)综合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米质指标,试验组稻米品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采用水稻-牛蛙-鲤鱼综合种养共作模式可大幅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是1种可在山地稻田适度规模推广的综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自治州 山地 “稻-蛙-鱼”综合种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虾种养模式水体理化因子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2
作者 徐智威 侯应霞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 为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在监利市新沟镇双水双绿科研基地对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进行连续采样,并分析2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养虾期、水稻返青期、稻-鸭共作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差异。结果显示:物理因子方面,RDCI模式中水温、溶氧和pH值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3.23~33.50℃、2.42~11.75 mg/L和7.18~8.32,与RCCC基本一致。化学因子方面,RDCI中总氮、总磷、氨氮、硝态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54~2.12、0.13~0.50、0.16~0.56、0.06~0.40和5.58~18.35 mg/L,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稻-鸭共作期。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1%、6.1%、14.4%和17.4%;在稻-鸭共作期,上述指标分别上升81%~135%、46%~113%、55%~715%和137%~166%。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RDCI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RDCI养虾初期、水稻返青期、水稻成熟期和越冬期的水质符合Ⅲ级标准,养虾后期符合Ⅳ级标准,稻-鸭共作期符合Ⅴ级标准。研究表明,与RCCC相比,RDCI在养虾后期降低了水体养分盈余,在稻-鸭共作期补充了水体养分不足,从而提供了更好的水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模式 -虾连作 水体理化因子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龚世飞 曹鹏 +5 位作者 郭元平 王巍 赵昌松 罗义 兰玉梅 肖能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 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空资源进行周年化生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鄂西北地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阐述了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水稻种植、青蛙养殖、羊肚菌栽培等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该模式与常规种植制度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蛙-菇综合种养模式与稻-油轮作模式产投比分别为1.53和1.46,前者平均纯收入可达201967元/hm^(2),远高于后者。虽然稻+蛙-菇模式成本投入较高,但全过程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提出了合理发展稻+蛙-菇模式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模式 技术集成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菇”种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 李世华 +4 位作者 龚世飞 蔡婧 詹静 吴平华 罗义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出效益明显等特质在我国迅速发展。“稻-蛙-菇”是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四收”,生态及经济效益突出,在汉江流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基于2021—2023年在湖北省十堰... 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以其资源利用率高、产出效益明显等特质在我国迅速发展。“稻-蛙-菇”是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四收”,生态及经济效益突出,在汉江流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基于2021—2023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展的“稻-蛙-菇”绿色循环种养实践,总结“稻-蛙-菇”种养模式的栽培技术和风险防控等要点,并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为“稻-蛙-菇”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菇” 羊肚菌 绿色循环 种养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华 王梦杰 +7 位作者 马本贺 黄滨 李燕华 傅雪军 金武 闻海波 李彩刚 姚善才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1期21-23,共3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稻-螺-鱼”种养的技术要点。通过对鹰潭市贵溪姚超家庭农场开展的...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西省“稻-螺-鱼”种养的技术要点。通过对鹰潭市贵溪姚超家庭农场开展的“稻-螺-鱼”综合种养试验测产和效益分析,结果显示,经过6~8个月的养殖,亩产水稻、田螺和鱼类分别达400 kg、750 kg和216 kg以上,亩综合产值、净收入达12000元和3820元以上,种养效益显著,为江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提供了一种特色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可在全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综合种养 种养 田螺养殖 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对稻-虾田病虫草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信越 苏海英 +8 位作者 李佳凡 杨正武 禹淞深 唐鹏佳 杨兆伟 陈科良 付周希 蔡万伦 华红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2,共8页
为探讨稻-鸭-虾共作模式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202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监利基地开展了大田试验,调查水稻单作模式、常规稻-虾模式以及2种稻-鸭-虾模式下(按鸭活动频度高低依次分为游牧鸭与精简鸭的2种模式)的病虫草害... 为探讨稻-鸭-虾共作模式对稻田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202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监利基地开展了大田试验,调查水稻单作模式、常规稻-虾模式以及2种稻-鸭-虾模式下(按鸭活动频度高低依次分为游牧鸭与精简鸭的2种模式)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结果显示,鸭对非禾本科杂草(异型莎草及喜旱莲子草)抑制效果十分明显(P<0.05),而对禾本科杂草(稗草及千金子)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游牧鸭对于非禾本科杂草的抑制效果高于精简鸭。相较于水稻单作、常规稻-虾模式,投鸭的处理对抑制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为害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都十分显著,而对二化螟为害未表现出显著抑制效果。在孕穗期,游牧鸭和精简鸭处理过田块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农药处理过的水稻单作对照,其中,游牧鸭处理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精简鸭处理的次之。以上结果表明,稻-虾田养鸭是一种可行而又有效的稻田绿色防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田养鸭 杂草 节肢动物群落 综合种养模式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集成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益豪 金涛 张家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8-92,共5页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 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稻田时间和空间开展黑斑蛙和泥鳅生态健康养殖的新型种养模式。阐述稻-蛙鳅综合种养模式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比较稻-蛙鳅共作与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以及投入的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苗种投入、物料投入、租赁服务以及设施防护)。结果表明,稻-蛙鳅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种植产投比分别为1.98、1.12,前者经济效益较高;物质与服务费成本项中,虽然稻-蛙鳅共作投入较高,但化学农药及化肥实现零投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推广该绿色种养模式,对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综合种养 模式 效益分析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镉稻+小龙虾+鳖+鳜”综合生态种养效益分析
8
作者 毛玉洁 黄超 +1 位作者 秦磊 邓兰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205-208,共4页
为有效解决稻虾综合种养绿色循环发展过程中,受市场价格波动和饲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造成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在低镉稻、小龙虾共作模式的基础上,叠加养殖中华鳖与翘嘴鳜,形成稻、虾、鳖、鳜鱼多物种共生的共作模式,从经济、生态、... 为有效解决稻虾综合种养绿色循环发展过程中,受市场价格波动和饲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造成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在低镉稻、小龙虾共作模式的基础上,叠加养殖中华鳖与翘嘴鳜,形成稻、虾、鳖、鳜鱼多物种共生的共作模式,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效益分析。通过稻、虾、鳖、鳜共作,利润达128936元/hm2,相较于稻虾单一模式提高近4.7倍;产品生产过程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既生产出健康绿色的农渔产品,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相较于单一模式,既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农民的技能水平。该模式不仅丰富了水产养殖,还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实现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三赢,为促进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和水产品安全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生态种养 --- 效益分析 低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四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5
9
作者 吕磊 彭婕 +2 位作者 甘金华 喻亚丽 何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43-2448,共6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苄嘧磺隆、双草醚、吡蚜酮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分析方法.水样过滤后直接进样,土壤和水产品经乙腈匀浆提取,C18吸附剂净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中,4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苄嘧磺隆、双草醚、吡蚜酮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分析方法.水样过滤后直接进样,土壤和水产品经乙腈匀浆提取,C18吸附剂净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中,4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5);水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为0.10μg·kg^-1,其它3种为0.05μg·kg^-1;土壤和水产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LOD)为0.20μg·kg^-1,其它3种为0.10μg·kg^-1;在不同添加水平下,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7.52%-93.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3%-1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苄嘧磺隆 双草醚 吡蚜酮 氯虫苯甲酰胺 综合种养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南方稻区稻-鱼模式为例 被引量:55
10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水体的改善以及有害生物的减少,形成了鱼类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在稻谷产量不变甚至增产以及增加鱼类产出的情况下,农户大幅度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策略,是改善稻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种养结合模式 南方 -模式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稻区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创新与实践
11
作者 陶良保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7期96-98,103,共4页
[目的]突破传统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时空约束,挖掘安徽沿江稻区种养增效潜力。[方法]采用“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在青阳县开展双季稻谷与双茬虾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温光资源利用率,土地当量比达1.83,全年虾... [目的]突破传统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时空约束,挖掘安徽沿江稻区种养增效潜力。[方法]采用“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在青阳县开展双季稻谷与双茬虾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温光资源利用率,土地当量比达1.83,全年虾类平均综合产值102729元/hm^(2),投入产出比1∶2.37,小龙虾错峰上市增收23.7%,沼虾在长江流域规模化养殖取得突破。[结论]“旱虾-再生稻-沼虾”协同生产模式为安徽沿江稻虾综合种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增效方案,对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虾-再生-沼虾”协同生产模式 综合种养 农业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谌金吾 顾泽谋 +4 位作者 胡世然 赵发彪 潘兴锋 孟秀敏 陈盛辉 《贵州畜牧兽医》 2020年第4期25-27,共3页
文章介绍了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和秧苗培育、水稻移栽定植、鱼种投放及日常饲养管理。测产表明:"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下,每667 m^2从江田鱼产量97.5 kg,头... 文章介绍了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和秧苗培育、水稻移栽定植、鱼种投放及日常饲养管理。测产表明:"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下,每667 m^2从江田鱼产量97.5 kg,头季稻产量528.5 kg,次生稻产量170 kg,经济产值7 204.8元,比单季"稻-鱼"种养模式增加850元,经济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县 -- 种养技术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模式种养技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建欣 徐志军 +2 位作者 杨洁 李端奇 江汉青 《中国稻米》 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复合共生模式 田生态 种养技术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自治州大水面“鱼-稻”综合种养模式探索
14
作者 张昌帮 周晋 +5 位作者 谌金吾 盘祖香 陆祥超 罗昌妃 胡旭 陆玉胜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45-47,共3页
文章介绍了池塘大水面“鱼-稻”综合种养的技术方法,通过在水面上搭载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浮床种植水稻,水中养殖鲤鱼、鲢鱼、鳙鱼等淡水鱼类,每667 m2能收获稻谷300 kg,产鱼1 160 kg,同时能净化水质,减轻养殖水体污染,实现稻、鱼增产。
关键词 黔东南自治州 -”综合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鱼”共生种养技术
15
作者 李良玉 魏文燕 +5 位作者 唐洪 陈霞 杨马 张小丽 陈健 刘家星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39-40,共2页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 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万hm^2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养殖。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了6553hm^2,其中"稻-鸭-鱼"就有800hm^2。在"稻-鸭-鱼"共作系统中,鸭发挥着施肥、除草、除虫、松土的作用,稻田为鸭提供生活、栖息的场所,它们之间互惠互利,既减少了饲料投喂量,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也减少了50%以上,该技术被列为了2018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向全省发布。本文从增产增效情况、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稻-鸭-鱼"种养循环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 共生 种养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研究与推广
16
作者 徐少奇 梁勤 +2 位作者 李丽鹃 黄劼 蒋芳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综合种养 渔菜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文献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建雄 冯韬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4期48-51,共4页
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为农业农村部首推的生态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养殖生产,有助于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稻... 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为农业农村部首推的生态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开展养殖生产,有助于提高稻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稻-虾模式是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对稻-虾模式进行研究,从国内外发展历史、对稻田生产力、水、土壤等进行研究综述。目前对于稻虾综合种养发展等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虾模式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地区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下养殖水和产品中农药残留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志华 任娣 +4 位作者 刘崇万 刘熠 葛筱琴 胡月 朱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μg·kg^(-1)(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 综合种养模式 农药残留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卢王宾 王晓东 +3 位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李成芳 江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实现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武禽10号鸭和克氏原螯虾为材料,设置稻-鸭-虾大田块(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 为实现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武禽10号鸭和克氏原螯虾为材料,设置稻-鸭-虾大田块(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游牧鸭”(rice-duck-crayfish“nomadic duck”model,NRXD)、稻-虾(rice-crayfish coculture,RX)4种种养模式,以传统水稻单作(monoculture,CK)为对照,探讨不同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CK模式,稻-鸭-虾模式(BRXD、CRXD和NRXD)下华墨香5号各个生育时期的群体生长率和齐穗期茎蘖生物量显著增加,茎蘖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0.29%、12.83%、11.34%;其中BRXD各个时期的茎蘖生物量提高显著;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稻-鸭-虾模式(BRXD、CRXD和NRXD)下华墨香5号穗数减少,但结实率提高,平均提高7.97%,且BRXD和CRXD模式下华墨香5号穗粒数提高,因而BRXD和NRXD模式下华墨香5号未减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水稻单作,稻-鸭-虾模式尤其是BRXD和CRXD模式,在减少了肥料和农药投入的前提下,仍能实现丰产,表明稻-鸭-虾种养模式能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生态种养 综合种养 分蘖 产量 群体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蛙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20
作者 赵华彪 陈祎宁 +2 位作者 陈杰 刘涛 马荣江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第6期43-45,共3页
文章从稻田工程、种养设计、养殖管理、病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稻鱼蛙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通过加强对鱼、蛙的饲养管理,做好种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调控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稻鱼蛙综合种养模式的纯收益比单一种稻模式增加7.03倍,... 文章从稻田工程、种养设计、养殖管理、病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稻鱼蛙综合种养的关键技术,通过加强对鱼、蛙的饲养管理,做好种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调控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稻鱼蛙综合种养模式的纯收益比单一种稻模式增加7.03倍,比稻鱼种养模式增加1.94倍,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关键技术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