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末“移民实边”对蒙古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卢明辉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55-60,共6页
-
文摘
鸦片战争以前,保持蒙古社会的封禁状态,是清政府治理蒙古的基本政策。禁止开垦蒙地。限制商业资本的自由活动,是这一政策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禁止开垦牧地,是保持以游牧为基础的蒙古封建领主制所不可缺少的政策。清政府对蒙古实行的这一政策,虽然是从巩固其自身的封建专制统治利益出发而制定的。但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势,在客观上却都起到了巩固国家边防和稳定蒙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在鸦片战争以前长达二百余年的时期里,蒙古封建主及其武装力量,遵从清胡统治者的约束、调遣,成为清王朝北部边疆不设防的“以蒙古为屏藩”的可靠的同盟军和保证清朝大统一的稳定因素。
-
关键词
清政府
“移民实边”
蒙古王公
蒙古社会
蒙古地区
蒙旗
札萨克
东三省
放垦
牧地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弃猎归农”政策对鄂伦春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晓春
-
机构
黑龙江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50-54,共5页
-
文摘
鄂伦春族经营农业,是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周围民族的影响下,在库玛尔路的喀尔通和毕拉尔路的双河镇等半山区的个别部落中先后开始的。鄂伦春族经营农业为什么首先从这一地区开始呢?这是因为:清咸丰年间鉴于沙俄日益进逼,废除了乾隆在一七四○年到一七七六年间颁布的封禁东北的政策。同时,政府还以放荒、免税和补助来奖励关内人民移入东北,也就是当时的“移民实边”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关内移民蜂拥而至。鄂伦春人猎区周围的爱辉、逊克、嫩江、西布特哈、讷河、甘南等段荒地均已先后开放。与此同时,与鄂伦春人相邻而居的达斡尔人,鄂温克人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
关键词
鄂伦春族
社会发展
达斡尔
鄂温克
“移民实边”
关内移民
二十世纪初
农业生产
民族
布特哈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陶克陶乎领导的反清抗垦起义
- 3
-
-
作者
呼和宝音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1年第6期42-48,共7页
-
文摘
陶克陶乎,是蒙古民族近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为了蒙古民族的利益,踏上了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及其所推行的“移民实边”政策的道路,领导蒙古人民发动了武装抗垦起义。为蒙古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制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而在蒙古民族近代历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在十年内乱中,四害大搞影射史学,推行极左的“史学革命”路线,陶克陶乎也同其它的历史人物一样,遭到随意的勾勒鞭笞,弄得历史的本来面目皆非。对于这一历史人物的种种评论,大体有如下三种:有人认为他是保卫蒙古民族利益的民族英雄;有人认为他前期反清抗垦活动,应予肯定;后期可否定。有人认为他是反面人物,应予否定。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牵涉到两个民族的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因为在民族压迫制度下,很难找到一个公正的人物。分歧也就从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民族观由此分手,并走向各自彼岸。历史科学能不能辨别其是非呢?
-
关键词
蒙古人民
“移民实边”
起义军
反清
牧场
张作霖
贻谷
清政府
民族压迫
蒙古民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