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对外开放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内在逻辑、外部阻滞与实现路径
1
作者 阿衣布恩·别尔力克 王正青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5,共13页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正逐渐嵌入共同体建设的多元工具体系与顶层设计,其角色和定位日益呈现清晰化、中心化趋势,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二者深刻体现了马克思国际关系思想国家利益观、国际主义思想、自由人联合...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正逐渐嵌入共同体建设的多元工具体系与顶层设计,其角色和定位日益呈现清晰化、中心化趋势,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二者深刻体现了马克思国际关系思想国家利益观、国际主义思想、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道德和正义原则的理论精髓,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互为补充的耦合协调逻辑图景。受全球经济、政治、生态危机,价值冲突与话语统治,“逆全球化”与科技鸿沟以及教育的社会效用与治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教育对外开放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阻滞。为推动新时代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协同发展的教育合作体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共享;构筑多元共融的教育交流平台,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任基石;创新包容开放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根基;革新国际教育正义的理念框架,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对外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逻辑理路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构建科技人文共同体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宁 赵思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1,共11页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与“魂”,其规范性、引领性和媒介性功能指引着数智技术进一步融入人类生活。而人文社科也需要借助科技力量,重新认识新时期知识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实践,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姿态积极调适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外在架构。推动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持续动荡和人类社会转型变革背景下时代之问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中国新文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探索。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引领与青年学者的智慧支持为推进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数字化与智能化 新文科 自主知识体系 一流期刊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26
3
作者 邢丽菊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4,共14页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反全球化浪潮以及对象国现实需求不尽相同等诸多挑战。因此,中国需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积极探索官民并举的对外交流模式,大力拓展高校的对外人文交流职能,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科技革命为维度的审视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锡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8,2,共6页
二战后科技革命所推动的世界格局和时代主题的演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历史前提。21世纪科技创新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因不合理使用科学技术而带来各领域冲突广泛化的必要应对,也是对当代科... 二战后科技革命所推动的世界格局和时代主题的演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历史前提。21世纪科技创新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因不合理使用科学技术而带来各领域冲突广泛化的必要应对,也是对当代科技创新带来的全球命运相互依存最大化的客观反映,为全球合作共赢提供了可能性。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新思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和提供中国智慧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革命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巴经济走廊实践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科技创新合作 被引量:2
5
作者 邸玉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0,共3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前提,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基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是推动中巴两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1],是践行人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前提,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基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是推动中巴两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1],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中巴在2018年11月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加强两国海洋、科技、航天、环境和农业合作,扩大有关科技在卫生、农业、水资源、能源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2]。双方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框架下开展的科技创新合作实践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以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经济走廊 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合作 经验启示 全球性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食品安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构建与践行——以中法非人文交流为中心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战 刘天乔 田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2-67,共6页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以来,构建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做贡献的目标,其有效方式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开展了长期的友好合作,从而为政治互...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以来,构建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做贡献的目标,其有效方式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开展了长期的友好合作,从而为政治互信和经贸往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法非三方合作的实践证明,人文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它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和平的国际事业、变革的全球治理体系、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起到了倍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与践行 中法非 人文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构建思路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宗义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3,共14页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亚洲地区的新变化所提出的制度和理念创新,应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三个支柱。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在亚洲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和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命运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 安全共同体 人文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教育之维——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份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利平 师嘉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4,共9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进人类发展和擘画全球秩序演进的新蓝图。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实践性与深厚理念性活动的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份报告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与全球视野为教育促进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进人类发展和擘画全球秩序演进的新蓝图。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实践性与深厚理念性活动的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份报告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与全球视野为教育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充分的论证。教育之所以能够助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因在于教育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和实践同行的关系,教育能够发挥其培养人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社会功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力图实现的社会理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依托教育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教育是人类必要的乌托邦,推进教育民主化、培养“完人”、发展终身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在全球、国家、学校和社会等层面倡导新型教育实践活动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教育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 被引量:3
9
作者 汪明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9,共7页
共享的文化观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因为只有文化观念才能塑造人相对统一的意识及其行动的价值世界。共享文化成就共同存在。大学是从事人类共享文化建设的学术组织。基于文化学传播的视角,大学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经历了三... 共享的文化观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因为只有文化观念才能塑造人相对统一的意识及其行动的价值世界。共享文化成就共同存在。大学是从事人类共享文化建设的学术组织。基于文化学传播的视角,大学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中世纪,大学的知识教育具有人类学象征,塑造了人类普遍存在所依存的人文理性和科学精神;近现代以来,大学不断拓展人文理性的边界,致力于普遍民主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塑造;新时代,大学经由铸造人类赖以存在的文化意识宇宙,致力于共存共享的文化建设,为打造人类永久的和平和繁荣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文化观 人文理性 民主科学 文化意识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林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越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2,共4页
构建绿色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而绿色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之一,也是解决当前人类发展众多困境的有效途径。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积大地促进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 构建绿色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而绿色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之一,也是解决当前人类发展众多困境的有效途径。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积大地促进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构建。秉持绿色发展观,林业产业经营模式多样化,以及坚持国际科技合作是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契机,是打造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发展观 产业经营模式 国际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的价值依据与着力点思考——基于《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璨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2024年9月29日,《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印发为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医疗机构提升医学人文关怀、社会弘扬职业精神提供了政策支撑。系列行动关乎医疗服务的核心与灵魂、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医患服务的本... 2024年9月29日,《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印发为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医疗机构提升医学人文关怀、社会弘扬职业精神提供了政策支撑。系列行动关乎医疗服务的核心与灵魂、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医患服务的本质与初心,是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之策、现实之需和发展之要。通过当前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和价值反思,提出可强化行动有效落地和促进医学人文建设的系列建议,为省市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细化落实、实施提供参考,以期待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关怀 医患关系 医学人文教育 医患命运共同体 医师职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劲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101,共9页
风险社会直观地表现为生态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其内在推动力是科技创新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制度根源是服务于资本增殖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世界风险社会推动着人类团结意识的产生,凸显世间万物之间的“类存在”,促成各民族国家... 风险社会直观地表现为生态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其内在推动力是科技创新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制度根源是服务于资本增殖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世界风险社会推动着人类团结意识的产生,凸显世间万物之间的“类存在”,促成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世界主义行动。为了应对全球性风险,世界各国制定了通行的国际准则,建立了统一管理和协作行动的国际机构,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的前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元素,蕴含着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它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新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风险 生态风险 经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砥砺前行 被引量:8
13
作者 吉鹏程 张茜 +4 位作者 商丹 金平 曹欢欢 方寒玉 王明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10期1360-1364,共5页
2019年8月31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法学会、科学出版社主办,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承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会理论研究会、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广东省医务社会... 2019年8月31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法学会、科学出版社主办,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承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会理论研究会、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陕西省医院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等14家单位协办的“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命运共同体 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 医学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第四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0,共4页
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代表... 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汇聚武汉东湖之滨,共同围绕新形势下全球经贸关系的挑战和未来、新形势下全球政治及安全治理的挑战和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维问题、网络空间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善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论坛 东湖 国家治理 华中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第三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系列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第一轮)
15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医患双方是共同体,共同目标就是抗击疾病,维护生命健康.推动医患关系趋向和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生承担着照护健康和守护生命的使命,这就包括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患者同样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医务工作者,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理... 医患双方是共同体,共同目标就是抗击疾病,维护生命健康.推动医患关系趋向和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生承担着照护健康和守护生命的使命,这就包括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患者同样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医务工作者,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理解他们的初心与奉献,只有医患共同携手,才能抵抗病魔,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积极的一分子.2023年4月22日,第三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系列作品征集活动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医患关系 作品征集 技术素养 人文素养 医务工作者 健康中国建设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生命--疫情中的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
16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4期466-466,共1页
2020年3月29日上午,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健康报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卫生法学会等联合主办,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临床医学)、陕西广播电视台健康好生活、黑龙江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2020年3月29日上午,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健康报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卫生法学会等联合主办,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临床医学)、陕西广播电视台健康好生活、黑龙江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医药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联合协办的“守护生命——疫情中的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网络)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高质高效,引发热烈反响,共有约700人与会注册,近2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哈尔滨医科大学 命运共同体 成功举办 医学人文 文化研究中心 守护生命 知识产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局限与超越 被引量:1
17
作者 滕珺 江竹君 韩思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共11页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以及联合国召开“教育变革峰会”,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话语。它根植于人文主义传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前的前瞻性教育报告一起...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以及联合国召开“教育变革峰会”,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话语。它根植于人文主义传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前的前瞻性教育报告一起,建构起与时俱进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然而,当人文主义与西方个体理性的底层逻辑相结合时,无法解决个体利益争斗和有效的共同体建设等问题,阻碍了人文主义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出理想的效果。中华文明中的关系理性能够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未来超越提供思路,培养具备“关系素养”的人来建立真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未来全球教育治理的可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教育治理 新的教育社会契约 人文主义 关系理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3,共8页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召开,会议围绕"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一流期刊建设与科技人文跨学科...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召开,会议围绕"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一流期刊建设与科技人文跨学科平台搭建"三个中心议题展开,就科技人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科技人文与高等教育、"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一流期刊的办刊理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对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景达成了广泛一致,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数字技术与文学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新兴医学伦理""大数据分析建模与民俗学"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文回顾了会议的主要内容,梳理了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新文科 一流期刊 跨学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人文交流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烁 李迎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5,共7页
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文交流的两大逻辑起点。当前人文交流实践中亟须解决... 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文交流的两大逻辑起点。当前人文交流实践中亟须解决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国际传播实效性不高、民间参与力度不大、国际通用型人才不足等问题,要努力从交流机制、交流模式、交流路径、文化基础、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文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术话语传播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砾文 王雪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30-34,共5页
随着西方文明主导的全球化急速传播,处于世界学术交流圈"边缘位置"的中国学术话语传播陷入困境。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通过人文社科学术话语传播,让中国情境下的知识生产成为后全球化时代的建构要素,是中华文... 随着西方文明主导的全球化急速传播,处于世界学术交流圈"边缘位置"的中国学术话语传播陷入困境。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通过人文社科学术话语传播,让中国情境下的知识生产成为后全球化时代的建构要素,是中华文化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危机的现实回应。在分析全球化的世界学术交流格局及中国人文社科学术话语传播困境的基础上,解析走向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学术交流圈的特点,并据此为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术话语传播策略提出建议:洞悉时代背景和世界格局;立足中国情境,深度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拓宽学术传播思路,创新学术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全球化时代 中国人文社科学术话语 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