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教师实践的现实审视与行动路向
1
作者 郭宇婧 白欣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41,共6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关于科学史的十余项知识点及教学策略,彰显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体系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但在一线实践中,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仍面临教学目标完成度低、教学内容与新课标不匹配、教学方法选...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关于科学史的十余项知识点及教学策略,彰显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体系中日益显著的地位与作用。但在一线实践中,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仍面临教学目标完成度低、教学内容与新课标不匹配、教学方法选取不当等问题。鉴于此,在解读与分析新课标中关于科学史内容的隐性引导与显性要求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应传授史学教育真谛、严择科学史素材、推动素养本位教学革新,以实现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从理论认知到教学实践的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新课标 科学 科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协同开展STEM教育——美国《印第安纳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行动计划》的启示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慧臣 陆晓婷 马悦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国内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偏重于理论、模式、方法和案例等,而对于如何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教育管理部门协同来实施STEM教育的研究有待丰富。美国《印第安纳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行动计划》提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 国内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偏重于理论、模式、方法和案例等,而对于如何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教育管理部门协同来实施STEM教育的研究有待丰富。美国《印第安纳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行动计划》提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工业与商业)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协同开展STEM教育。文章针对我国STEM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STEM教育应该:面向STEM职业需求,协同建构STEM教育目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合作设计课程,提升学生STEM知识与技能;高等教育和企业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提升STEM教师教学能力;组建STEM教育的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STEM教育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行动计划 协作关系 印第安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学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基于《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和我国《2049行动计划》的思考 被引量:17
3
作者 代建军 谢利民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21,共5页
本文以《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和我国的《2049行动计划》为范本,从科学教育目标的定位、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教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三个维度,对中美科学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考察和比较,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健康发... 本文以《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和我国的《2049行动计划》为范本,从科学教育目标的定位、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教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三个维度,对中美科学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考察和比较,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教育目标 价值取向 比较教育 美国 中国 《2049行动计划 《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4
作者 吴启迪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13-20,共8页
关键词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教育事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 局面 高等教育事业 教育管理科学 高等教育发展 学习过程 改革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的政策研究:国际动向与本土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小勇 张雅慧 +1 位作者 李艺凡 刘晓红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科学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着师资不足、资源分散、协同不畅等发展性问题。该文基于战略计划要素理论建构了“动因、目标、重点、行动、保障”五维分析框架,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 科学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着师资不足、资源分散、协同不畅等发展性问题。该文基于战略计划要素理论建构了“动因、目标、重点、行动、保障”五维分析框架,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发达国家科学教育发展战略的26份政策文本,得出结论:实施科学教育的战略动因涉及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因素,其目标以创造机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加强教师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优先关注社会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未来人才培养及教育体系完善等方向,采取优化师资力量、加强科教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强化协同育人等行动,在安全管理、财政资金、监督评估、师资队伍和政策体系五方面提供保障。结合国际动向研判和中国本土发展需求,研究从提效能、增动能、激潜能视角提出了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科学教育多元合作机制的策略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政策文本 国际动向 本土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和海 谭闵 +1 位作者 高幸 王贝贝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科学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文致力于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期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解读。同时,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基... 科学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文致力于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期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解读。同时,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基础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科教兴国战略、科学素养的培育、以探究与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教育所特有的“加法”理念。在实践策略上,提出持续优化的发展格局、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全面设计的评价框架和多方协同的生态模型,这些措施构成了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体系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科学教育 理论向度 实践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重点、难点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8,共10页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对当前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中存在的数字化要素支撑不足、在地化资源适配尚浅、多元化主体参与滞后等难题,需要围绕数字化筑基、在地化创生、中心化联结三大方面精准发力,以期保障乡村科学教育的育人效能充分发挥,推动乡村科学教育数字化资源涌现与创新,耦合乡村科学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助力乡村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科学教育 数字化赋能 科学教育创新 新农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智能体赋能科学教育:概念特征、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娅峰 黄璟玥 包昊罡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共9页
科学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现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当前,以教育智能体为载体的前沿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成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如何理解教育智能体的特征和价值,以及如何将其有效赋能中小学... 科学教育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现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当前,以教育智能体为载体的前沿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成为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如何理解教育智能体的特征和价值,以及如何将其有效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重点关注议题。基于此,阐述了教育智能体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典型样态,凝练了其在多模态内容生成与知识整合、精准意图识别与推理决策、个性化与可扩展学习支持和多场景迁移与多元交互体验方面的核心特征,进而总结了教育智能体赋能科学教育的应用价值。同时,设计和展示了教育智能体赋能学生自主科学探究、个性化科学论证学习和科学思维水平智能诊断三个科学活动场景的典型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智能体未来在科学知识增强、教学策略增强、技术工具增强、人机协同增强四个方面的有效实施策略,为教育智能体有效融入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能体 科学教育 概念特征 价值内涵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政治科学的发端与孔德的民众科学教育
9
作者 倪玉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9,共15页
革命前后法国面临的危机激发了思想家们探索政治科学的努力。孔德接续前辈的努力创立了一门新政治科学,并在20余年间投身于民众科学教育的实践。孔德认为,只有培育民众的实证精神,逐渐形成尊重社会事实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共识,政治与社会... 革命前后法国面临的危机激发了思想家们探索政治科学的努力。孔德接续前辈的努力创立了一门新政治科学,并在20余年间投身于民众科学教育的实践。孔德认为,只有培育民众的实证精神,逐渐形成尊重社会事实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共识,政治与社会变革才能平稳有序地完成。孔德设想在欧洲组建以科学家为主体的独立的精神权力,并由它来掌管民众科学教育。这种教育是百科全书式的,普及性的,注重德育的,注重理智、情感、行动力全面发展的。孔德及其追随者推行的科学教育为法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民情基础。孔德注重涵育道德的科学教育观有助于当今的人们反思科学与伦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科学 社会学 民众科学教育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中国科学教育通史》评介
10
作者 申国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升全体国民科学素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历来重视科学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中国教育史学界,科学教育史始终是充满张力的研究领域。东... 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升全体国民科学素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历来重视科学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中国教育史学界,科学教育史始终是充满张力的研究领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曲铁华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科学教育通史》,系统梳理了从先秦到当代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史料新颖,观点鲜明,磅礴而不失精微,全面而不失灵动,总体给人“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通达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铁华 史料 先秦 张力 科学教育 当代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研究方法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11
作者 闵维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共15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方面的重要性,接着详细论证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为深入探索复杂教育问题和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必要条件,进而推动着教... 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方面的重要性,接着详细论证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为深入探索复杂教育问题和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必要条件,进而推动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其中包括定量研究方法的创新、定性研究方法的创新、技术驱动的研究方法创新以及混合研究方法的兴起等。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三个研究案例,展示了创新教育科学方法对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 研究方法 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关键指标及实现路径
12
作者 王后雄 姚娟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9,共8页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也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在教育强国视域下,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其丰富的时代内涵,表现为传承弘扬科学文化,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拔...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也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在教育强国视域下,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其丰富的时代内涵,表现为传承弘扬科学文化,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构建深化连贯的科学课程体系、配置素质精良的科学教师队伍、探索泛在可及的数字资源服务、建设协同联动的科学实践场域等四个关键指标。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落实优化培养计划与发展模式,造就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数智技术赋能科学教育,打造智能化科学学习新样态;统筹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构筑集能型科学教育体系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代内涵 关键指标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困境与探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例
13
作者 郭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0,共6页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教育存在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着力方向不明等现实困境。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新教材针对以上问题,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相关文件要求,在落实教育“双减”的同时加强科学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教育存在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着力方向不明等现实困境。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新教材针对以上问题,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相关文件要求,在落实教育“双减”的同时加强科学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优化教材内容,减轻学习负担,为增加科学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以栏目为主要载体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科衔接,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思维;兼顾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为选择性布置分层作业,巩固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创造条件;改进实验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更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跨学科视角指导实践,体现科学的应用价值;注意内容的时代性和导向性,打好教材的中国底色,体现科学的本土化方向,增强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科学教育 义务教育化学新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SA2025科学测评框架的中学生科学教育成效评估——以“云龙湖局地风观测”为例
14
作者 储阳华 俞峰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6,共4页
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ISA202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对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本文结合示例题目,剖析了该框架在科学情境、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身份四个维度上的特性。同时,本文基于云... 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ISA202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对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本文结合示例题目,剖析了该框架在科学情境、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身份四个维度上的特性。同时,本文基于云龙湖局地风观测实践活动,对科学教育开展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地理科学教育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PISA2025 高中地理 局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科学教育共生体的可能与可为
15
作者 王强 靳盼盼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人才培养是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源泉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打造中国教育现代化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科学教育跨界融合体系的构建在其中发...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人才培养是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源泉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打造中国教育现代化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科学教育跨界融合体系的构建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多主体协同联动的科学教育跨界融合体系,有利于社会层面科技创新结构体系的优化调整,同时对于以创新能力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人才,可以促进其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技术革命、产业革命颠覆性、复杂性生态系统方面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科学教育 跨界融合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结·协作·智能--AI时代生命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三维重构
16
作者 兰利琼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2,共7页
在“网络原住民”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常态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背景下,高等教育界的有效应对既是时代课题,更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文献研究与计量分析,结合访谈调研,阐释通识教育的价值重要性和时代急迫性... 在“网络原住民”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常态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背景下,高等教育界的有效应对既是时代课题,更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文献研究与计量分析,结合访谈调研,阐释通识教育的价值重要性和时代急迫性,探索生命科学通识类国家一流课程的持续建设。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联结自然与社会;在教与学主体上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协作;在教与学方法上注重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智能体实现个性化辅导。以突出联结、协作、智能三维重构,力求进一步达成强化学生能力、素养、价值观与行动力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一流课程 人工智能 生命科学 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如何学科学:再思皮亚杰的理论及其科学教育价值
17
作者 郑旭东 王楠鑫 周子荷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4,共7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学习心理学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它阐述了科学概念建构的心理机制,蜕去了一些基础科学概念身上的先验色彩,揭示了科学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该文通过对儿童究竟如何建立时间概念的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管中窥豹的方...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学习心理学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它阐述了科学概念建构的心理机制,蜕去了一些基础科学概念身上的先验色彩,揭示了科学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该文通过对儿童究竟如何建立时间概念的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管中窥豹的方式对皮亚杰理论之于科学教育的价值进行了阐发,以表明小学科学教育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皮亚杰理论对当代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启示莫过于以学习心理学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让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真正走进科学教育,推动科学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从表述的逻辑走向发现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认识论 学习心理学 发现的逻辑 表述的逻辑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在化学材料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评《高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8
作者 袁孟辉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9-I0009,共1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学材料科学作为前沿学科,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愈发显著。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材料科学领域的浓厚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学材料科学作为前沿学科,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愈发显著。在此过程中,思政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材料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与热情。借助思政教育,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及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未来的科研实践中,更加自觉地肩负起社会责任,严格恪守伦理道德,为化学材料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材料科学 科研实践 科学与社会 人才培养策略 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廿年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探索
19
作者 赵晓霞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6,共2页
语文独立设科120年来的科学化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语文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科学化探索方面,值得我们回顾与总结。一是语文教育观念的科学化。“中小学堂于中国文辞,止贵明通”,这是张之洞等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对语... 语文独立设科120年来的科学化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语文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科学化探索方面,值得我们回顾与总结。一是语文教育观念的科学化。“中小学堂于中国文辞,止贵明通”,这是张之洞等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对语文课程内涵与价值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 《奏定学堂章程》 语文课程 张之洞 内涵与价值 中小学 回顾与总结 语文教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助力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的价值、挑战和进路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艳梅 罗江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AIGC为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带来全新的逻辑和可能性。依托算法深度参与的信息生产模式,AIGC不仅可以重塑科学教育资源内容的生产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还可以通过创建虚拟实验环境、模拟场景来改革科学教育模式。然而,在实施中... AIGC为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带来全新的逻辑和可能性。依托算法深度参与的信息生产模式,AIGC不仅可以重塑科学教育资源内容的生产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还可以通过创建虚拟实验环境、模拟场景来改革科学教育模式。然而,在实施中却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训练数据集在质量和可靠性上的不足、抽象科学知识在可解释性和理解性上的限制,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时的适应性和差异化难题。通过突破技术挑战,组建跨学科沟通与协作团队;破解实施难题,构建科学领域的知识图谱和本体;增量提质内容,创生人机协作的资源开发新模式,可为AIGC助力科学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