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教师实践的现实审视与行动路向 |
郭宇婧
白欣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协同开展STEM教育——美国《印第安纳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行动计划》的启示 |
赵慧臣
陆晓婷
马悦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3
|
中美科学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基于《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和我国《2049行动计划》的思考 |
代建军
谢利民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4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
吴启迪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5 |
0 |
|
5
|
科学教育的政策研究:国际动向与本土启示 |
胡小勇
张雅慧
李艺凡
刘晓红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方略 |
刘和海
谭闵
高幸
王贝贝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7
|
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重点、难点及推进策略 |
付卫东
汪琪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8
|
教育智能体赋能科学教育:概念特征、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 |
郑娅峰
黄璟玥
包昊罡
|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法国政治科学的发端与孔德的民众科学教育 |
倪玉珍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中国科学教育通史》评介 |
申国昌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创新研究方法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
闵维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教育强国视域下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关键指标及实现路径 |
王后雄
姚娟娟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困境与探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例 |
郭震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基于PISA2025科学测评框架的中学生科学教育成效评估——以“云龙湖局地风观测”为例 |
储阳华
俞峰
|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新质生产力驱动科学教育共生体的可能与可为 |
王强
靳盼盼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联结·协作·智能--AI时代生命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三维重构 |
兰利琼
|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儿童如何学科学:再思皮亚杰的理论及其科学教育价值 |
郑旭东
王楠鑫
周子荷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思政教育在化学材料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评《高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袁孟辉
|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百廿年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探索 |
赵晓霞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AIGC助力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的价值、挑战和进路 |
贾艳梅
罗江华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