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观探析--基于“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考察视角
1
作者 莫雪玲 于瑮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参与论战,有力地批判了玄学派和科学派的观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参与论战,有力地批判了玄学派和科学派的观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向中国思想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学理层面梳理这次论战中的思想流变,不但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了解,亦可以从特定角度考察近现代思潮与中国历史进程的联系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哲学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科学观演变探析
2
作者 王前 徐琳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76-479,共4页
自"五四"运动以来,现代中国科学观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科玄论战"的结果确立了科学受尊崇的地位,"实用至上"的科学观限制了纯理论研究相对独立的发展,对"伪科学"的批判突出了科学精神的核心价... 自"五四"运动以来,现代中国科学观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科玄论战"的结果确立了科学受尊崇的地位,"实用至上"的科学观限制了纯理论研究相对独立的发展,对"伪科学"的批判突出了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科学文化的比较研究开启了对科学的多元化理解。现代中国科学观的演变,是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和冲突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的。对科学的误解和误用在一定时期内在所难免。不断清除对科学的误解和误用,正是中国科学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科玄论战 实用至上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科学与玄学论战 被引量:3
3
作者 袁伟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7-47,共11页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对一九二三年的“科玄论战”一致持贬斥的态度。以两本影响最大的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为例,它们的评论是: “
关键词 科学 科玄论战 马克思主义史学 玄学派 人生 科学方法 帝国主义 买办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 重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科学与玄学论战》质疑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锦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48-58,共11页
本期发表了袁伟时同志的《重评科学与玄学论战》一文(下称袁文),读后颇发深思。文章不同意史学家们对我国二十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素称“就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一场混战”的结论;
关键词 科学 帝国主义 人生 胡适 科玄论战 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 吴稚晖 重评 玄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科玄论战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A04期70-76,共7页
本文阐述了1923年中国思想界科玄论战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性质,着重探讨了胡适在这场论战中的思想闻向和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胡适实验主义哲学观和世界主义文化观决定他必然站在科学派立场上,既反对玄学派,又拒弃唯物史观派。他先后向玄学... 本文阐述了1923年中国思想界科玄论战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性质,着重探讨了胡适在这场论战中的思想闻向和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胡适实验主义哲学观和世界主义文化观决定他必然站在科学派立场上,既反对玄学派,又拒弃唯物史观派。他先后向玄学派代表人物梁漱溟、张君励、梁启超挑战,推崇科学派押阵老将吴稚晖的“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的人生现”,摒弃了陈独秀的经济决定论,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唯科学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胡适 科学 科玄论战 实验主义 梁漱溟 陈独秀 玄学派 梁启超 自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集清醒的灵魂——美学家宗白华的哲学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德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5,共5页
作为现代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思想的学者,宗白华的哲学研究虽从康德和叔本华起步,但他又进一步发展出对于世界物质性和物质运动性的素朴理解,且始终秉持了注重科学实证、反对盲目直觉主义的精神,其崇“真”的科学观与人生观直接相系,而以... 作为现代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思想的学者,宗白华的哲学研究虽从康德和叔本华起步,但他又进一步发展出对于世界物质性和物质运动性的素朴理解,且始终秉持了注重科学实证、反对盲目直觉主义的精神,其崇“真”的科学观与人生观直接相系,而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作为立人立身及社会改造之本,则既是他的出发点,也是其思想归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哲学 科学 人生 物质 世界 运动性 物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玄论战”看20年代西方思想与中国社会思潮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关键词 张君劢 “科玄论战 人生 西方思想 丁文江 科学与 生命哲学 中国社会 胡适 2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玄论战性质新论——以科玄论战中的丁文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青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3-98,共6页
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在本质上是一场面向民众(尤其是青年)的关于人生观的社会问题之争,其动机是对民众精神家园的争夺。同时它又是一场科学与玄学(传统)背后所蕴含着的精神话语对意识形态或者道德重建话语与权力的争夺,也就是对政治... 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在本质上是一场面向民众(尤其是青年)的关于人生观的社会问题之争,其动机是对民众精神家园的争夺。同时它又是一场科学与玄学(传统)背后所蕴含着的精神话语对意识形态或者道德重建话语与权力的争夺,也就是对政治话语权力的争夺。作为自然科学家的丁文江却与非自然科学学者对科学的"理解"一致(即都强调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无疑是对此最好的诠释,而丁文江在论战中的出色表现也正折射出科学与传统的双重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丁文江 科学 玄学 形而上学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君劢与“科玄论战”再审视
9
作者 田晓 李玉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2期37-39,共3页
张君劢曾是“科玄论战”中的“一造”主角。他的《人生观》演讲引发的思想大论战有着深厚思想文化背景,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新旧文化思潮斗争的继续,是中国20世纪初文化思想领域的又一次交锋。“科玄论战”不仅是关于“人生观”的论... 张君劢曾是“科玄论战”中的“一造”主角。他的《人生观》演讲引发的思想大论战有着深厚思想文化背景,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新旧文化思潮斗争的继续,是中国20世纪初文化思想领域的又一次交锋。“科玄论战”不仅是关于“人生观”的论战,而且与选择何种社会改造方案联系在一起。这场论战虽然失败了,但却成就了新儒学的一代开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君劢 科玄论战 科学 玄学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玄论战的理论误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文义 林振武 王高义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5期53-55,45,共4页
试论科玄论战的理论误区李文义,林振武,王高义科玄论战发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1923年2月北京大学教授张君劢提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认为现时代的特征之一是进入了"新玄学时代"。同样4月,地质学家丁文江(丁在君)对之... 试论科玄论战的理论误区李文义,林振武,王高义科玄论战发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1923年2月北京大学教授张君劢提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认为现时代的特征之一是进入了"新玄学时代"。同样4月,地质学家丁文江(丁在君)对之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必须把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人生 张君劢 理论误区 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 丁文江 形而上学 科学与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启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81,共7页
本文对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居于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几个问题的是非得失以及其如何导致整个理论体系的最终效果。这几个问题是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生意义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 ;超个人心理学... 本文对在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居于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几个问题的是非得失以及其如何导致整个理论体系的最终效果。这几个问题是 :超个人心理学的人生意义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 ;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个人心理学 人生意义论 意识理论 科学 虚幻意识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乱偷生记
12
作者 于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9-20,共2页
坎坷的履痕“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个人实在是这么微不足道。十年是人生的六分之一,或至多八分之一,也如白驹之过隙。“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痛苦的十年。痛苦还不在于个人受些折磨。最使人灵魂不安的是我们伟大... 坎坷的履痕“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个人实在是这么微不足道。十年是人生的六分之一,或至多八分之一,也如白驹之过隙。“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痛苦的十年。痛苦还不在于个人受些折磨。最使人灵魂不安的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历经了坎坷和波折,并且深陷于蒙昧。我一生经历了三次启蒙。第一次启蒙是少年时代所受“五四”民主与科学的影响。第二次启蒙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三次大论战:一是“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二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三是“关于文艺自由的论战”。第三次是1942年全党整风和文艺整风。这时才真正奠立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中国社会史 文艺自由 启蒙 民主与科学 社会性质 三十年代 论战 人生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