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新型载人飞船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慧东 王功波 张蕊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随着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近地轨道活动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同时航天强国将载人航天目标瞄准更远的月球和深空,在此背景下,国外正在积极推动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以载人龙飞船、星际客船、猎户座飞船、雄鹰飞船、天空飞船等新型载人飞... 随着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近地轨道活动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同时航天强国将载人航天目标瞄准更远的月球和深空,在此背景下,国外正在积极推动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以载人龙飞船、星际客船、猎户座飞船、雄鹰飞船、天空飞船等新型载人飞船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各型飞船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自逃逸、重复使用、对接机构、群伞系统、着陆缓冲、信息系统等方面分析其技术特点,最后从系统建设、系统性能、发展模式等方面分析国外新型载人飞船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载人航天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系统设计 技术特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载人飞船批产研制与高密度任务实施
2
作者 彭华康 刘庆博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0,共8页
为满足常态化一年2次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需求,分析了神舟载人飞船单机和系统级批产研制策略,研究了发射、飞控和回收等高密度任务模式和组织保障机制。单机采取同批产品状态一致、标准化生产线、软件交付落焊等10项策略;系统级采取... 为满足常态化一年2次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需求,分析了神舟载人飞船单机和系统级批产研制策略,研究了发射、飞控和回收等高密度任务模式和组织保障机制。单机采取同批产品状态一致、标准化生产线、软件交付落焊等10项策略;系统级采取模块化和标准化研制流程、测试标准化自动化、载荷接口标准化等策略;发射场工作模块化,采用标准化双主线并行流程;飞控区分重要和一般事件,状态监视以机器为主人工为辅;正常和应急回收并行准备,实施标准化着陆场流程;采用一专多能、人员全局统筹等组织保障策略。提出的策略及方法在空间站阶段神舟飞船任务中成功应用,实现常态化1年2船研制出厂、2船发射、3船应急待命、2船返回与回收。神舟飞船研制周期缩短29%,发射场单次任务周期缩短22%并同时完成两船AIT,飞控单次任务准备时间减少65%,着陆场回收任务准备时间减少67%,返回舱处置时间减少67%。结果表明:提出的相关策略和方法合理、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神舟载人飞船 批产研制 流程优化 工作标准化和模块化 高密度任务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研制与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戚发轫 张柏楠 +3 位作者 郑松辉 杨宏 张庆君 白明生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总结了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过程,对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飞行试验 有效载荷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4
作者 李江泳 董佳洁 +3 位作者 杜雪霏 梁文 郑冬秀 杨子京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210,共17页
目的开展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研究,探索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提高载人飞船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提升航天员的舒适性体验。方法以中国空间站卫生区的功能和结构为依据,探讨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功能组件的构成;依据... 目的开展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研究,探索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提高载人飞船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提升航天员的舒适性体验。方法以中国空间站卫生区的功能和结构为依据,探讨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功能组件的构成;依据航天员在微重力状态下使用卫生区的动作与姿态,建立卫生区空间布置的初步概念;根据卫生区的舱壁布局、微重力下航天员视野区域及最佳操作空间分析,开展相关功能组件建模,基于卫生区的人机交互节点,利用JAC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与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改进设计方案,并通过追踪航天员活动轨迹产生的包络体完成卫生区的空间优化。结论通过对比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优化前后设计方案的舒适性、可操作性和空间尺寸,验证了功能性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载人航天器舒适性与集成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卫生区 功能性空间 人机交互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名鑫 张柏楠 程卓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4期4-10,共7页
介绍了可靠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和采取的各项可靠性管理措施。按要求建立可靠性模型,以工程验证为主,指标概率评估为辅从两方面验证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可靠性是否满足放行准则中的要求。
关键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模型 管理措施 应用情况 工程验证 概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载人飞船气囊缓冲着陆响应预测
6
作者 沈心怡 余抗 +1 位作者 闫军 刘才山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6,共12页
为了实现太空探索的新愿景,研制中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容量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将造成其着陆时产生更大的冲击负载。引入气囊缓冲系统可以大幅度衰减飞船着陆过程中的冲击加速度,但是加大了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难度。文章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 ... 为了实现太空探索的新愿景,研制中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容量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将造成其着陆时产生更大的冲击负载。引入气囊缓冲系统可以大幅度衰减飞船着陆过程中的冲击加速度,但是加大了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难度。文章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算法,基于有限元分析生成的数据集,训练了载人飞船气囊缓冲系统着陆冲击响应的代理模型,可快速预测飞船质心处的加速度曲线。对比有限元分析和代理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代理模型可以快速预测在飞船随体坐标系下的冲击响应,尤其是在预测沿飞船旋转轴的纵向加速度和垂直于旋转轴的横向加速度方面表现出色;代理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的相对误差约为10%,但是其预测速度快了约10~5倍。对比结果充分证明了文中提出的代理模型可以有效缩短此类刚柔耦合复杂系统的设计周期,提高工程计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气囊缓冲 长短时记忆网络 深度学习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常伟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4期70-75,共6页
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特点和成功的做法,分析了神舟五号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后续型号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做好产品保证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水平 产品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初步分析
8
作者 廖小刚 李建辉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平缓。美国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计划遭遇挫折,载人登月时间再次延迟;火神火箭、星际客船等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低地球轨道载人任务的执行。俄罗斯载人登月时间再次推迟,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暂停,新空间站建设同样面临... 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平缓。美国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计划遭遇挫折,载人登月时间再次延迟;火神火箭、星际客船等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低地球轨道载人任务的执行。俄罗斯载人登月时间再次推迟,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暂停,新空间站建设同样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商业载人航天成为年度发展亮点,超重-星舰完成4次发射试验,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先后开展2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为众多国家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及进行技术验证开辟了新渠道。国际空间站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多,但推动深空载人探索技术与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等作用并未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战略 政策 火箭 飞船 航天员 国际空间站 月球 深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减速着陆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雷江利 荣伟 +2 位作者 贾贺 王飞 赵广秀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向着多功能化、多任务目标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可重复使用性和精确着陆的要求逐步提高。文章介绍了美国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乘员航天运输-100飞船(CST-100)、龙(Dragon)飞船,以及俄罗斯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PPTS)... 新一代的载人飞船向着多功能化、多任务目标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可重复使用性和精确着陆的要求逐步提高。文章介绍了美国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乘员航天运输-100飞船(CST-100)、龙(Dragon)飞船,以及俄罗斯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PPTS)等典型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减速着陆技术;主要研究了降落伞系统、减速着陆工作程序及着陆缓冲系统;分析了在气动减速和着陆缓冲方面采用的群伞技术、着陆缓冲技术、精确着陆控制技术;提出我国在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时应大力开展群伞系统、大载重着陆缓冲系统的研制,并进行减速与着陆缓冲系统地面试验和空投试验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减速着陆 气动减速 着陆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运输飞船流体回路方案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范含林 黄家荣 +1 位作者 刘庆志 张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流体回路是载人运输飞船热控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飞船所采取的其他热控措施,流体回路必须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热工况要求,同时尽量少占用飞船的资源。在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流体回路的方案和系统配置,结合对接目标的热设计... 流体回路是载人运输飞船热控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飞船所采取的其他热控措施,流体回路必须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热工况要求,同时尽量少占用飞船的资源。在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流体回路的方案和系统配置,结合对接目标的热设计,重点解决与目标停靠期间的热控问题。文中介绍了载人运输飞船流体回路的主要设计要求及考虑重点,在能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流体回路方案,并进行了热分析计算和性能比较,对流体工质的选择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回路 热控制 对接 载人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船密封舱漏热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威 钟奇 +3 位作者 黄家荣 范含林 周捷 禹明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密封舱漏热是载人飞船热控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影响飞船热平衡和舱内温度的一项重要参数。建立了求解密封舱漏热的热物理模型,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密封舱漏热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密封舱漏热与舱内空气... 密封舱漏热是载人飞船热控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影响飞船热平衡和舱内温度的一项重要参数。建立了求解密封舱漏热的热物理模型,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密封舱漏热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密封舱漏热与舱内空气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2)返回舱漏热高于轨道舱,主要原因是导热热阻的基数偏小;(3)漏热随外热流增大而减小,返回舱漏热波动较大,调节其热控涂层的αS和εh值将导致返回舱漏热和漏热波动出现相反变化,为同时减小漏热和漏热波动,推荐采用较低αS和εh值的热控涂层;(4)返回舱漏热受舱内壁对流换热系数影响较大,特别在2W/(m2.K)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漏热 密封舱 热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1 位作者 张柏楠 戚发轫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 被引量:17
13
作者 童旭东 李惠康 +1 位作者 葛玉君 高树义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文章描述了神舟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技术设计 ,总结了系统设计的特点及技术进步 ,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
关键词 载人飞船 回收着陆 设计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音载人飞船飞行试验故障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满益明 王征 +2 位作者 冯忠伟 朱红 张春阳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简要阐述了波音载人飞船首飞试验概况,梳理了关键事件。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建立了轨道切入机动故障树,确定了5个不可排除底事件。根据航天器软件系统总体设计"十五步"流程,完成故障原因分析,推断飞船首飞故障主要原因为总体... 简要阐述了波音载人飞船首飞试验概况,梳理了关键事件。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建立了轨道切入机动故障树,确定了5个不可排除底事件。根据航天器软件系统总体设计"十五步"流程,完成故障原因分析,推断飞船首飞故障主要原因为总体设计关键事件识别不到位,关键信号冗余设计不合理,试验充分性、测试覆盖性未覆盖全任务剖面所有工况。针对空天飞行器软件产品设计与研制特点,提出了完善软件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增强整器任务可靠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音载人飞船 轨道机动 故障分析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运输飞船多模式和姿态的外热流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威 黄家荣 钟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2,共8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飞船外热流分析模型,解算出不同飞行姿态和模式下的外热流,分析得到外热流变化规律,得出极端外热流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当姿态为三轴稳定时,外热流随受晒因子增大而增加;由三轴稳定转为偏航机动后外热流突然减...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飞船外热流分析模型,解算出不同飞行姿态和模式下的外热流,分析得到外热流变化规律,得出极端外热流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当姿态为三轴稳定时,外热流随受晒因子增大而增加;由三轴稳定转为偏航机动后外热流突然减小,且随受晒因子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飞行模式 飞行姿态 交会对接 载人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船某连接分离机构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志全 孙国鹏 宫颖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论述了载人飞船某连接分离机构的功能、工作原理和主要故障模式,确定了该连接分离机构的可靠性特征量。基于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该连接分离机构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方法选择、试验件状态及试验条件的确定、试验程... 论述了载人飞船某连接分离机构的功能、工作原理和主要故障模式,确定了该连接分离机构的可靠性特征量。基于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该连接分离机构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方法选择、试验件状态及试验条件的确定、试验程序、故障判据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给出了应用示例,为载人飞船连接分离机构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试验 连接分离机构 载人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过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中郢 崔乃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在以弹簧推杆为分离元件的前提下,建立了船箭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推杆参数及分散性对飞船入轨精度。
关键词 弹簧推杆 数字仿真 载人飞船 运载火箭 分离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热控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繁孔 陈灵 +4 位作者 王帅 来霄毅 刘炳清 赵亮 范含林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共12页
文章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气动热环境和返回舱传热特性,建立了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动态耦合传热集总参数模型,能够描述返回舱防热层内侧蜂窝板、舱体、设备和舱内空气间的导热、对流及辐射动态耦合换热过程。文章应用该模型... 文章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气动热环境和返回舱传热特性,建立了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动态耦合传热集总参数模型,能够描述返回舱防热层内侧蜂窝板、舱体、设备和舱内空气间的导热、对流及辐射动态耦合换热过程。文章应用该模型对典型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气动热环境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热烧蚀层内侧铝蜂窝板表面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增强舱外设备与返回舱壁热耦合、降低设备表面红外发射率等返回舱热控优化设计措施。热控优化措施应用于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并通过首次在轨飞行验证,在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结构、空气、设备等各项温度指标均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返回舱热控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返回式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载人飞船 返回舱 气动热 热控 热防护 航天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飞船钝头体返回舱减速着陆组合方式对比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泳 刘哲 +1 位作者 陈伟跃 郭斌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7,共8页
载人飞船返回舱减速着陆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调研了美国、俄罗斯等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减速着陆设计方案,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钝头体外形返回舱减速着陆设计... 载人飞船返回舱减速着陆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调研了美国、俄罗斯等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减速着陆设计方案,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钝头体外形返回舱减速着陆设计为研究对象,并以7t量级的钝头体外形返回舱减速着陆过程为例,对比分析了群伞减速组合气囊缓冲着陆、群伞减速组合反推发动机缓冲着陆、翼伞减速组合滑撬缓冲着陆、发动机减速组合着陆腿缓冲着陆、群伞减速组合发动机和着陆腿缓冲着陆、群伞减速组合发动机和气囊缓冲着陆等六种减速着陆组合方式的特点,估算了每种组合的系统质量和容积需求,并从系统质量、空间布局、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舱体损伤程度等方面对不同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飞船总体设计部门开展返回舱减速着陆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钝头体 返回舱 再入返回 减速着陆 组合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载人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庆君 余孝昌 +1 位作者 左莉华 李智勇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简述了美、俄的载人航天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着重描述了我国神舟载人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配置以及飞行试验情况,以供其他型号的相关系统研制参考。
关键词 神舟载人飞船 测控系统 通信系统 研制 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