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初步分析
1
作者 廖小刚 李建辉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平缓。美国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计划遭遇挫折,载人登月时间再次延迟;火神火箭、星际客船等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低地球轨道载人任务的执行。俄罗斯载人登月时间再次推迟,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暂停,新空间站建设同样面临... 2024年,国外载人航天发展平缓。美国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计划遭遇挫折,载人登月时间再次延迟;火神火箭、星际客船等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低地球轨道载人任务的执行。俄罗斯载人登月时间再次推迟,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暂停,新空间站建设同样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商业载人航天成为年度发展亮点,超重-星舰完成4次发射试验,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先后开展2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为众多国家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及进行技术验证开辟了新渠道。国际空间站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多,但推动深空载人探索技术与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等作用并未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战略 政策 火箭 飞船 航天 国际空间站 月球 深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研制与飞行结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戚发轫 张柏楠 +3 位作者 郑松辉 杨宏 张庆君 白明生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总结了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过程,对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研制 飞行结果评价 飞行试验 有效载荷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起步”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少奎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2期8-12,共5页
对我国载人航天的概念研究、技术途径论证 ,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战略思考和“飞船起步”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小结 。
关键词 中国载人航天 飞船 技术途径 战略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相关知识综合测试题介绍
4
作者 田宗学 《化学教学》 CAS 2006年第8期50-51,53,共3页
关键词 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 测试题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知识 空间科学实验 发射成功 运载火箭 航天 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名鑫 张柏楠 程卓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4期4-10,共7页
介绍了可靠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和采取的各项可靠性管理措施。按要求建立可靠性模型,以工程验证为主,指标概率评估为辅从两方面验证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可靠性是否满足放行准则中的要求。
关键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模型 管理措施 应用情况 工程验证 概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常伟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4期70-75,共6页
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特点和成功的做法,分析了神舟五号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后续型号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做好产品保证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水平 产品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正式公布
7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日前,中国载入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中国载入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
关键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货运飞船 空间站 标识 名称 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航天局成功测试载人飞船的发射中断系统
8
作者 俯芷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13期24-24,共1页
美国航天局于2010年5月6日发布新闻公报称,当天在美国陆军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成功测试了“奥赖恩”载人飞船的发射中断系统。
关键词 美国航天 中断系统 载人飞船 发射 测试 新墨西哥州 导弹靶场 美国陆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1 位作者 张柏楠 戚发轫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热控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繁孔 陈灵 +4 位作者 王帅 来霄毅 刘炳清 赵亮 范含林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共12页
文章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气动热环境和返回舱传热特性,建立了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动态耦合传热集总参数模型,能够描述返回舱防热层内侧蜂窝板、舱体、设备和舱内空气间的导热、对流及辐射动态耦合换热过程。文章应用该模型... 文章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气动热环境和返回舱传热特性,建立了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动态耦合传热集总参数模型,能够描述返回舱防热层内侧蜂窝板、舱体、设备和舱内空气间的导热、对流及辐射动态耦合换热过程。文章应用该模型对典型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气动热环境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热烧蚀层内侧铝蜂窝板表面包覆多层隔热材料、增强舱外设备与返回舱壁热耦合、降低设备表面红外发射率等返回舱热控优化设计措施。热控优化措施应用于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并通过首次在轨飞行验证,在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气动热环境下,返回舱结构、空气、设备等各项温度指标均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返回舱热控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返回式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载人飞船 返回舱 气动热 热控 热防护 航天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电动兼手动舱门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志全 嵇景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46,共8页
为了适应载人航天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需要研究一种既能在轨保持良好密封性能、又能实现电动兼手动操作的高可靠舱门机构。在分析了载人航天器舱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兼手动操作的舱门锁紧与开锁机构方案,设计... 为了适应载人航天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需要研究一种既能在轨保持良好密封性能、又能实现电动兼手动操作的高可靠舱门机构。在分析了载人航天器舱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兼手动操作的舱门锁紧与开锁机构方案,设计了电动/手动切换机构,借用Pro/E软件对各零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装配,并通过ADAMS软件进行了舱门机构的运动学仿真。模装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电动兼手动舱门能够实现其预期的运动,无结构干涉,具有操作简单、操作力小、传动效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门 机构 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 手动操作 电动 PRO/E软件 ADAMS软件 运动学仿真 切换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历史性跨越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柏楠 戚发轫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论述了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明显降低空间飞行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论述了飞船研制返回再入升力控制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仪表与照... 论述了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明显降低空间飞行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论述了飞船研制返回再入升力控制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仪表与照明技术、人工运动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应急救生技术、回收着陆技术、再入防热技术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工程 飞船 科技创新成果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同祥 施丽铭 +12 位作者 张琳 刘峰 臧晓云 常洁 马凯 梁东平 孙维 石文静 夏祥东 王波 王宁 罗毅欣 周志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9,共13页
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历程中,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发展历程。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设计了神舟飞船结构与机构系统并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优化提升;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研发了天宫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 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历程中,载人航天器结构与机构系统设计与发展历程。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设计了神舟飞船结构与机构系统并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优化提升;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研发了天宫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结构与机构平台,为空间站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研制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I、梦天实验舱II结构与机构系统。通过五大结构与机构系统的研制,突破了载人大型密封舱结构设计与长寿命技术、再入防热技术、舱段连接分离技术、密封舱门与健康检测等技术,为保证航天员安全和型号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结构与机构技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飞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结构与机构系统 神舟飞船 天宫目标飞行器 天舟货运飞船 空间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低空应急救生分离时刻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国强 任萱 贾沛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9-53,共5页
讨论了载人航天器低空应急救生时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时刻 Ta的计算方法。首先推导了逃逸弹道的近似解 ;然后提出了基于近似解的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时刻 Ta的实时确定方法 ;最后 ,仿真分析了该方法对提高载人航天器低空逃逸救生... 讨论了载人航天器低空应急救生时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时刻 Ta的计算方法。首先推导了逃逸弹道的近似解 ;然后提出了基于近似解的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时刻 Ta的实时确定方法 ;最后 ,仿真分析了该方法对提高载人航天器低空逃逸救生概率的作用 ,证明利用近似解实时求解分离时间 Ta是一种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舱段分离 载人航天 返回舱 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逃逸安控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生 李瑭 汤达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50,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逃逸安控系统指令发送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优化设计方法。将火箭接收逃逸指令的通道和接收安控指令的通道进行一体化体制换代,升级为多音组合编码调频(主字母)体制,对箭上、地面逃逸安控系统进行一体... 为进一步提高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逃逸安控系统指令发送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优化设计方法。将火箭接收逃逸指令的通道和接收安控指令的通道进行一体化体制换代,升级为多音组合编码调频(主字母)体制,对箭上、地面逃逸安控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继续保留USB设备向飞船发送逃逸指令的通道。通过对比,优化设计后的逃逸安控系统在指令安全保密性、设备覆盖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飞船逃逸 火箭安控 主字母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号”载人飞船开伞控制方案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荣伟 李惠康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载人飞船的开伞控制方案是回收着陆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飞船回收着陆系统工作的成败。文章根据载人飞船特点的分析,制订了飞船开伞控制方案,即采用静压高度控制法来控制开伞,然后根据静压高度控制的工作原理,详细介... 载人飞船的开伞控制方案是回收着陆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飞船回收着陆系统工作的成败。文章根据载人飞船特点的分析,制订了飞船开伞控制方案,即采用静压高度控制法来控制开伞,然后根据静压高度控制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开伞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仿真试验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神舟号"载人飞船开伞控制方案的设计是合理的、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伞控制 静压高度控制法 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载人航天器总体构型技术发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光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3,共8页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发展过程中,作为工程各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器从载人飞船起步,先后研制成功空间实验室、货运飞船、空间站各舱段,并由单一航天器发展成为多航天器空间段组合体。文章对各型号载人航天器总体构型特...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发展过程中,作为工程各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器从载人飞船起步,先后研制成功空间实验室、货运飞船、空间站各舱段,并由单一航天器发展成为多航天器空间段组合体。文章对各型号载人航天器总体构型特点进行了综述。我国载人航天器总体构型技术的发展历程充分反映了载人航天工程各发展阶段的任务特点和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飞船 空间实验室 空间站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的再入与回收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晨曦 《航天返回与遥感》 1997年第3期6-14,共9页
文中主要概述了美国载人飞船回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着陆的方法、采用的回收控制技术、地面对再入返回段的测控支持、载人飞船的回收作业、载人飞船的应急返回和回收救援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再入 回收 制导 载人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外部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希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共8页
在“神舟号”载人飞船工程实现了中国人往返于天地间的目的之后 ,中国应审慎地选择发展载人航天的目标。文章从中国社会对载人航天的需求出发 ,讨论了以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物质环境为目标的空间站和以发展天基航天为目标的天基航天站的... 在“神舟号”载人飞船工程实现了中国人往返于天地间的目的之后 ,中国应审慎地选择发展载人航天的目标。文章从中国社会对载人航天的需求出发 ,讨论了以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物质环境为目标的空间站和以发展天基航天为目标的天基航天站的外部工程系统的环境条件 ,认为中国在运载火箭、发射和回收场、测控站网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基本具备条件 ,运人运输器已有“神舟号”载人飞船 ,运物运输器的研制也不困难 ,但在为保障航天员在空间生活、工作的航天员系统方面和为实现载人航天工程功能和显现价值的有效载荷系统方面欠缺较多 ,需要一个研究、试验、培训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 外部设计 载人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载人航天器的发展史实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大耀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2年第2期61-67,共7页
介绍了美国各种载人航天器的研制、试验和使用情况。
关键词 美国 载人航天 发展 载人飞船 载人太空实验室 载人空间站 航天飞机轨道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