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被引量:9
1
作者 齐顾波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7-60,共14页
农业绿色发展,融合了“传统+现代+前沿”的技术基础、重新评估生态价值的“绿色经济”、经济回嵌社会的市场信任关系的建立;实践中呈现为生态技术示范与应用、生态农产品价值挖掘和品牌创建、生态农业营销创新促进资源共享与收益分配均... 农业绿色发展,融合了“传统+现代+前沿”的技术基础、重新评估生态价值的“绿色经济”、经济回嵌社会的市场信任关系的建立;实践中呈现为生态技术示范与应用、生态农产品价值挖掘和品牌创建、生态农业营销创新促进资源共享与收益分配均等化等案例。兼顾农业生产率、生态效应、环境公平与社会均衡的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网络路径,可以将不同主体目标下的行动纳入一个层面,打破各主体间分隔、促进相互沟通、增进信任、整合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网络路径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流域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2
作者 顾艳林 刘畅 +3 位作者 陈开雯 屈博 江恩慧 白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综合考虑黄河下游流域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对流域发展的影响,采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下游流域耦合协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 综合考虑黄河下游流域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对流域发展的影响,采用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下游流域耦合协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下游流域3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差异明显,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从0.079增至0.239,呈指数型稳步上升,生态环境和行洪输沙子系统发展较不均衡;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明显,但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较低,经历了从中度失调到濒临失调的转变,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耦合关系下,行洪输沙、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不均衡发展是制约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原因,其中行洪输沙子系统中的河道稳定指数和平滩流量是主要因素,其次为生态环境子系统中的生境质量指数和生活污水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洪输沙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模型 黄河下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基于科大讯飞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长江 兰凯 +2 位作者 张玥 张思涵 杨昱琪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7-294,共18页
中国式创新要求企业兼顾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创新绩效提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科大讯飞成立24年来社会责任履行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历程基础上,探索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式创新要求企业兼顾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创新绩效提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科大讯飞成立24年来社会责任履行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历程基础上,探索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关系框架。研究发现:高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一般遵循责任理想、政策响应和战略契合3个阶段;社会责任履行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模式为“社会责任-创新种群共生-创新群落互动-创新生态演化”;创新生态系统助力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的主要路径为创新资源获取和创新协同共生;创新生态系统可在社会责任履行和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之间发挥桥接作用。本研究为高科技企业构建自立自强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创新生态系统 开放式创新 资源获取 协同共生 科大讯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维度与度量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有华 卢欣雨 +1 位作者 张壮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4560,共13页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系统多维度韧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拓展;实证上,结合FAO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库,综合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香农熵方法以及广义据估计方法,为分析农业生产综合韧性和各维度韧性提供了衡量指标。理论分析表明,当前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农业韧性的复杂性,重新反思和刻画农业生产系统韧性;实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韧性呈“W”型演化趋势,即分别在2004和2016年出现最低值,2016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生产波动韧性在2016年以前较为稳定,并无明显的趋势,但在这之后则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生态韧性总体呈现倒“V”型趋势,200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9年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则呈现“N”型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的增幅较为明显。三大韧性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在2016后得到明显提升,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各维度韧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改进。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韧性概念的争论,完善和拓展了韧性理论的应用与框架,揭示了农业生产系统韧性演化路径和规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农业生产 农业功能 粮食安全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模式: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花林 欧阳振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研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缺乏整体性的分析框架。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研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缺乏整体性的分析框架。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模式、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模式、生态产业化模式和生态补偿模式等4种基本模式进行诊断与比较。结果表明: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本质都是将良好的生态资源变为生态商品,最后通过交易形成生态财富。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难易度存在差异性,但都有生态产业化过程。此外,不同实现模式都面临诸多困境。②4种模式在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和行动者中的一些关键变量相同且发展趋势一致,治理系统和行动者内的变量更为重要。③4种模式的关键行动情景具有明显差异性,对实现模式的成功与差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④4种模式之间无明确的界限,成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往往是多种价值实现模式交叉融合、取长补短。为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优化关键变量的供给,突破关键行动情景的难点,解决各种模式存在的困境,交叉融合不同模式的长处。同时该研究还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模式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富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关键变量 关键行动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视角下发展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多元路径探析
6
作者 马晓钰 张立栋 韩芳芳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质态的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明晰其驱动因素及发展路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借助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时空双维探索驱动区域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各条件变量不单独构成高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匹配联动形成3条驱动高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环境规制型”和“创新—生态—经济多元赋能型”;缺失“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逻辑是导致非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实现高新质生产力的组态一致性系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组态覆盖案例具有区位差异;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存在多重轨迹演化现象,“创新驱动型”作为“主导轨迹”贯穿始终,“创新驱动—经济建设赋能型”“创新驱动—节能减排型”作为“混合轨迹”,同时或者交替地对高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动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的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演变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欢欢 魏宇航 +2 位作者 马理辉 王继军 骆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4,共9页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1)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2)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在10°~270°,系统从衰退耦合过渡到不协调耦合,再到协调耦合、不协调耦合,整个耦合状态演变呈S型曲线;(3)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先后经历再生发展、极限发展、协调发展、极限发展的演变阶段。其中1992—2000年处于再生发展阶段,2001—2002年、2017—2022年处于极限发展阶段,2003—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结论]根据耦合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通过优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措施,系统可以突破不协调耦合朝着协调方向发展,甚至最终进入到良好或优越的协调发展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 耦合度模型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源 葛碧妍 +1 位作者 李昂 余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01-10019,共19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居区。因此,该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功能性,对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对建国以来该复合生态系统的水热条件、植被质量、土壤状况、大气氧含量等自然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自然及社会-经济成因。结果发现,草地制度变迁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生态恶化趋势,但草地退化并未得到全面解决,且全球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此外,未来还应就如何应对草原鼠害;如何权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家畜放牧的矛盾;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牧业现代化需求间的潜在冲突;如何应对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畜影响等生态系统管理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人-草-畜和谐共生,实现牧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牧区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社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彩霞 张宇宙 杨建平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27,共11页
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北缺水地区最大的城市群,探讨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地区水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指标... 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北缺水地区最大的城市群,探讨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地区水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计算2006—2020年三系统发展水平得分,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分析耦合协调性,并运用障碍度函数探测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地级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均呈递增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级。(2)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由2006年的轻度失调状态提升至2020年的基本协调状态,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表现为“核心城市>周边城市>外围城市”的发展格局。(3)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子表现出明显差异,根据障碍因子结果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模式可分为水源限制下的综合发展模式(核心城市)、生态环境落后模式(周边城市)和社会经济落后模式(外围城市)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水资源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水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评估和预测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润阳 陈佳 +3 位作者 杨新军 尹莎 徐俐 白玉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1-2297,共17页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型,将SESV分解为暴露风险、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共48个指标,定量评估了2000—202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后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对比三种算法优化后的模型精度选取最优模型并预测2020—205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陕南秦巴山区的SESV整体处于中低脆弱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②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准确性最优,且选取合适的训练样本数量能进一步改善预测性能。③预测结果显示,陕南秦巴山区SESV得到了显著降低,社会⁃生态系朝着良好态势发展。其中,暴露风险与SESV具有趋同性且地区间的差异变小,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维度均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并未缓解。研究旨在通过中国山区典型案例分析为SESV评估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支持向量机模型 优化算法 陕南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变与影响机制——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
12
作者 苏东辉 王睿 骆华松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目的]探究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助力沙漠化逆转区生态恢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沙漠化逆转区杭锦旗为例,运用集对分析法、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1—2023年杭锦旗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 [目的]探究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助力沙漠化逆转区生态恢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沙漠化逆转区杭锦旗为例,运用集对分析法、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1—2023年杭锦旗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影响机制。[结果](1)时序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逐年递增,从2001年的0.237上升到2023年的0.703,平均年增长率为5.07%。其中,生态子系统恢复力呈“上升—下降—上升”反复波动变化;经济子系统恢复力逐年稳步上升,从2001年的0.154上升到2023年的0.542,部分年份波动下降;社会子系统恢复力增长缓慢,平均年增长率为5.53%,局部年份有突变。(2)空间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较低—中等—较高”递进式发展,表现出南北均衡并进的分布特征,各乡镇从分化逐渐走向趋同。其中,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恢复力总体北部快于南部,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则南快北慢。(3)生态保护、收入状况、劳动力状况、人地关系是沙漠化逆转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由沙漠化治理型演化为绿色发展型。[结论]2001—2023年杭锦旗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逐年增加,呈南北均衡并进的分布特征,应协调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影响机制 杭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城镇空间演化治理机制研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13
作者 黄安 王燕 +2 位作者 向莹 郭斌 庄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 引入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S)框架,深入剖析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的多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呼包鄂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镇空间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测度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城镇空间扩张面积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等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扩张快、南北扩张慢”的演化态势。(2)2010-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2015-2020年,人类活跃度是影响城镇空间演化的关键要素,且二者交互后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最强。(3)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利益主体行动对城镇空间演化扩张具有重要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研究可为城市群城镇空间演化、呼包鄂城市群以及其他类似的区域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演化 治理机制 社会-生态系统 地理探测器 呼包鄂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以湖北恩施18个旅游村为例
14
作者 聂黎莎 田文利 +2 位作者 金昳欣 乔花芳 谢双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4,共13页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从恩施州的18个旅游村收集的一手数据,运用混合方法实证检验了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机制。结果表明:①家庭、社区、社会三级系统因素均对农户的生计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②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依次为生计方式(旅游参与型)>村庄海拔>家庭规模>社会投资力度>村干部执政能力;③这些因素对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存在三重机制,一是旅游参与起决定作用,二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因素的影响呈层级递减特征,三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关系;④据此,针对家庭、社区和社会三级系统,构建“内生转型-基层治理-社会协同”的三维优化路径,为山区旅游地可持续脱贫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山区旅游地 农户生计韧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15
作者 戴金峰 乔江波 +3 位作者 朱绪超 朱元骏 贾小旭 邵明安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6,共9页
为探究近年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分析权衡协同关系的动态规律,助力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InVEST模型,研究了2010—202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与4种... 为探究近年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分析权衡协同关系的动态规律,助力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InVEST模型,研究了2010—202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与4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权衡协同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功能先增加后减少,分别下降了31.93×10^(8) m^(3)与6.43×10^(8) t,碳储量无明显变化,生境质量评分保持在0.3左右,优秀面积减少1833 km^(2);②研究区整体空间分布为西北高、东南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值区分布于山脉附近,以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③多年来权衡关系为主导关系,协同关系存在于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以及碳储量与生境质量之间。综上,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面积的减少和气候条件的改变,未来应适当增加林地面积,建立林地面积预警红线,并建立气象动态监测机制,以应对极端气象条件,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权衡协同 InVEST模型 天山北坡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VES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
16
作者 李嘉宁 姚磊 +3 位作者 刘凌宙 廉洁 李小马 甘德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7-1001,共15页
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其的感知,有助于全面地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元价值,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简称“长株潭绿心”)为研究对象,利用SolVES模型评... 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其的感知,有助于全面地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元价值,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简称“长株潭绿心”)为研究对象,利用SolVES模型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阐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居民和游客)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感知差异。结果表明:(1)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以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健康疗养、休闲娱乐和文化价值为主,在空间上呈现不均匀分布特征,核密度分析显示,社会价值空间分布已呈现廊道趋势,但生态节点连接不足,廊道功能有待完善。(2)距A级景区距离、高程和坡度显著影响社会价值评估,距A级景区距离对模型影响较大且可提高评估准确性,高程60~80 m和坡度4°~10°范围是社会价值高度集中区。(3)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对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居民对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感知更强,更偏爱村落和居住地周边空间;而游客则倾向于旅游景区。(4)在社会价值内部权衡与协同上,从居民视角来看,生物多样性、文化价值与其他价值关联度低;从游客视角来看,休闲娱乐和美学价值高度相关,部分价值间呈现权衡关系。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结合社会价值考量的生态廊道建设方案及跨区域协调机制,旨在为国内外相似“城市群绿心”区域的规划管理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社会价值 价值评估 SolVES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代际沟通中的适老化产品设计研究
17
作者 孙铭禧 蒋博全 +1 位作者 赵智峰 刘欢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1-211,共11页
目的旨在打破老年群体在代际沟通中的沟通壁垒,通过客观获取代际沟通中老年群体的用户需求,完成一款促进代际沟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方案。方法首先,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代际关系差异及老年用户需求进行定性分析,提取产品指标并... 目的旨在打破老年群体在代际沟通中的沟通壁垒,通过客观获取代际沟通中老年群体的用户需求,完成一款促进代际沟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方案。方法首先,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代际关系差异及老年用户需求进行定性分析,提取产品指标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运用AHP-DEMATEL模型计算各产品指标要素的加权权重值、关联权重值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计算混合权重以综合确立关键用户需求,指导设计方案完成。结果明确了代际沟通中老年人群需求的3个主题、8个亚主题及适老化产品设计指标重要性,完成了适老化产品设计。结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设计学领域可有效用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分析;AHP-DEMATEL模型能够确立并验证产品设计中多指标的重要性,有效降低代际适老化产品设计中的模糊性,为相关老年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DEMATEL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代际沟通 适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首发经济的驱动机理与推进路径研究
18
作者 张鹏 李小红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8,共11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尤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发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研究首发经济的缘起、主要表征与核心内涵,深...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尤其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发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域,研究首发经济的缘起、主要表征与核心内涵,深入分析首发经济的驱动因素,探索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研究发现:首发经济是以创新为驱动,创新型企业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带动产业链发展,供给侧引领需求侧、需求侧推动供给侧发展的经济模式;供给端的技术支撑是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组织端的创新型企业是首发经济的核心,需求端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以需求牵引供给端发展;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供给端、组织端和需求端有机统一的协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经济 创新生态系统 驱动机理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红壤区竹节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经济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杰诗 汤崇军 +1 位作者 伍冰晨 谢方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目的]探究南方红壤丘陵区竹节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为同类水土保持措施的价值核算提供借鉴,并为竹节沟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为研究区,通过地形勘测、野外调查采样及土壤理化性质检测,运用替代成本法、市... [目的]探究南方红壤丘陵区竹节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为同类水土保持措施的价值核算提供借鉴,并为竹节沟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为研究区,通过地形勘测、野外调查采样及土壤理化性质检测,运用替代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方法,综合分析竹节沟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固碳增汇、减轻面源污染等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结果]不同坡位竹节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价值上坡位最高,为74.86元/(m^(2)·a);水源涵养功能及价值中坡位最高,为5.16元/(m^(2)·a);固碳增汇功能及价值下坡位最高,为0.25元/(m^(2)·a);减轻面源污染功能及价值上坡位最高,为0.34元/(m^(2)·a)。不同坡位竹节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有所不同,其中上坡位78.63元/(m^(2)·a),中坡位57.11元/(m^(2)·a),下坡位60.51元/(m^(2)·a)。[结论]竹节沟措施在南方典型红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同坡位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竹节沟 生态系统服务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时空演变分析
20
作者 田锦涛 左其亭 +1 位作者 全志淼 纪义虎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量化了伊洛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关键要素,并建立了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综合评估框架;基于耦合计算得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综合指数,系统分析了2010—2022年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 通过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量化了伊洛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关键要素,并建立了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综合评估框架;基于耦合计算得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综合指数,系统分析了2010—2022年伊洛河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伊洛河流域模拟结果良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010—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压力指数多年平均值为16.28,经济社会供需水之间存在不平衡,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则多处于中度脆弱范围内,生态用水压力较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域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有所上升,其中生态因素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压力影响显著,亟须重视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平衡 经济社会生态用水压力 SWAT模型 水资源生态足迹 伊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