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8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创新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被引量:2
1
作者 夏范社 何德旭 +1 位作者 杨明月 汤晓冬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8,共17页
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弯道超车”机遇。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特殊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机制分... 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弯道超车”机遇。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特殊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提升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研发积极性、缓解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增强高管环保意识等途径,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仅在国有企业分组、融资约束程度较轻、成长性较好、环境管理体系信息透明度较高、公司规模较大样本分组结果显著,呈现一定的“选择性偏差”,需要客观审慎认知其客观作用。本研究对数字化转型、“双碳”目标实现与绿色转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重要启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绿色转型 绿色创新绩效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技术、文化多层面协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洪银兴 耿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市场机制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水平的评价标准。从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分析,“放得活”体现在完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管得住”体现在完善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放活和管住市场不仅要求在制度层面的改革,还... 市场机制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水平的评价标准。从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分析,“放得活”体现在完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管得住”体现在完善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放活和管住市场不仅要求在制度层面的改革,还要求市场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放得活”和“管得住”市场提供现代技术手段和平台。通过市场文化建设提高市场文明程度,则能弥补制度层面的不足,降低放活和管住市场的成本。制度、技术和文化多层面形成合力协同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 技术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环境、价值认知与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来自黄河流域1998份微观农户的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欢 孙自来 阮俊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依托社会嵌入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情境因素理论构建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理论研究框架,剖析制度环境与价值认知影响农户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理论逻辑,以黄河流域1998份微观农户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制度环境、价值认知对农户精准... 依托社会嵌入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和情境因素理论构建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理论研究框架,剖析制度环境与价值认知影响农户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理论逻辑,以黄河流域1998份微观农户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制度环境、价值认知对农户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制度环境对价值认知影响农户精准技术采纳意愿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禀赋农户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价值认知、经济价值认知、技术风险感知、技术推广示范制度、技术推广监管制度、技术推广信贷支持和市场激励制度均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农户的经济、生态价值认知与技术风险感知对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会受到技术推广监管制度、技术推广示范制度、技术推广信贷支持和市场激励制度的调节作用;不同耕地规模、资金丰裕度、务农年限以及代际农户的精准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提升黄河流域地区农户的价值认知,全面优化制度环境,健全政策保障体系,设计差异化的技术推广与实施方案,以促使农户采纳精准农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认知 制度环境 社会嵌入理论 情境因素理论 精准农业技术采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以“村转居”社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贝贝 韩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目的】以社区社会组织为组织平台,数字技术创新社区环境治理。【方法】以北京市W社区的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组织为案例分析,发现数字技术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回应“村转居”社区环境治理需求。【结果】社区社会组织微信群构筑的“虚拟公共... 【目的】以社区社会组织为组织平台,数字技术创新社区环境治理。【方法】以北京市W社区的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组织为案例分析,发现数字技术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回应“村转居”社区环境治理需求。【结果】社区社会组织微信群构筑的“虚拟公共空间”成为居民高频互动和环境监督的重要隐形场域,增强了居民的情感连接和组织黏连性。【结论】数字技术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畅通了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物业公司、社会工作者等多元主体的沟通渠道,微信群线上交流协商与线下组织行动的协同提升了居民的集体效能感,进一步推动“村转居”社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整合,使居民关系走向自由、开放和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环境治理 “村转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体制与行动:当前中国环境保护社会运动析论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平立 沈瑞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中国"本土化"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可称作是中国语境下"公众参与最广阔的战场",其不仅受到世界绿色政治和生态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也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和环境污染恶化背景下,由中产精英人士与生态环境保护组... 中国"本土化"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可称作是中国语境下"公众参与最广阔的战场",其不仅受到世界绿色政治和生态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且也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和环境污染恶化背景下,由中产精英人士与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积极推动和发展起来的社会运动。近年来,在怒江反坝运动、金沙江环境公益维权运动等一系列环保社会运动中,民间环保社会组织无论在资源动员还是组织联盟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性因素。然在现有体制背景下,中国式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虽能积极寻求与政府的互动机会和"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制度渠道获取合法性以及国际资源等,但是仍缺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的支持力,同发达国家公民社会运动在社会资源动员、组织结构网络、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行动能力等方面相比较还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尤其是在"管制"、"控制"社会秩序刚性稳定观的思维方式下,中国国情下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还面临着传统发展模式强大惯性、"特殊利益集团"阻挠、公民社会欠成熟以及不同话语分歧等困境,是政府与社会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社会运动 资源动员 行动能力 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激励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冯晓龙 霍学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81,共10页
利用全国四个苹果主产省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实证模型研究社会网络对苹果种植户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收到测土配方反馈卡、合作社参与情况等因素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有正向影响;社会网... 利用全国四个苹果主产省苹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实证模型研究社会网络对苹果种植户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收到测土配方反馈卡、合作社参与情况等因素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有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且主要通过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充分发挥农村及农民社会网络在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是增加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环境友好型技术 苹果种植户 技术采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绿色解码 被引量:6
7
作者 衡孝庆 魏星梅 邹成效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2-55,共4页
由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产业共同体对绿色自然技术的绿色解码过程需要借助于环境社会技术的规制。理解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有助于推动绿色自然技术在产业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与扩散、构建绿色自然技术的社会生态场域、提高... 由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产业共同体对绿色自然技术的绿色解码过程需要借助于环境社会技术的规制。理解环境社会技术对产业共同体的规制,有助于推动绿色自然技术在产业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与扩散、构建绿色自然技术的社会生态场域、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最终形成绿色产业共同体。从环境社会技术规划产业共同体的理据、路径、机理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技术 产业共同体 规制 绿色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开展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的社会制度环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谈毅 仝允桓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1,共5页
中国开展科技评价的思想是立足于为特定群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服务的,尚缺乏从公共决策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的总体福利需求,全面考虑技术的社会、环境、战略等影响。然而,开展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并不仅仅是构建一个技术评价... 中国开展科技评价的思想是立足于为特定群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服务的,尚缺乏从公共决策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的总体福利需求,全面考虑技术的社会、环境、战略等影响。然而,开展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并不仅仅是构建一个技术评价机制和流程,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经济和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公共决策存在从单一准则的政府决策向多准则、多层次的公众参与决策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公众科学素养、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传统和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三个方面对中国开展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的社会制度环境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完善中国科技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评价 公共决策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技术社会化的社会制约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兵 王春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几乎所有能够影响环境技术社会化的各种因素都构成环境技术社会化的社会制约,特别是环境技术的供需、制度和政策法。环境技术社会化研究必须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认清并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就成为社会整合环境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 环境技术 社会 社会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新技术、新媒介环境与青少年社会化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 石义彬文从"分割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全球与地方"等不同向度,集中分析了传播新技术的文化影响,主张以社会化的方案与规划而非纯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文化挑战。张卓文以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网络事件为研究个案,探讨网络监管与网络暴民之关系、公众对网络监管之态度,并在联合国互联网治理的理论框架下,强调以网络治理取代网络监管。王勇文分析了传播新技术所建构的新媒介环境,以及新媒介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从优化媒介资源配置、严格媒介管理、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等维度,倡导构建健康的媒介环境。刘中望文从"自媒体"、新"社群主义"、新公共性等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影响,强调对其研究要突破"可能性"、"实在性"这两种逻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 媒介环境 技术 社会发展史 直播卫星电视 人类社会 文化环境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技术社会化与社会调适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兵 王春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共3页
环境技术社会化的社会调适是环境技术和社会相互适应和配合,内容包括公众环境意识调适、政府调适和经济调适3部分。从公众环境意识、政府及其经济的角度分析社会调适在实现环境技术社会化过程中的推动、促进作用,实现环境技术的社会化。
关键词 环境技术 社会 社会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技术转移的最优社会福利选择——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佘群芝 刘家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7,共5页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构建一个基本的双寡头Cournot模型,来分析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生产和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无偿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构建一个基本的双寡头Cournot模型,来分析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生产和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环境技术从发达国家无偿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引入福利函数并求解最优的社会福利,发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优的社会福利选择是:当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等于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与环境技术的产量溢出之差时,环境技术的完全转移才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社会福利选择。并据此推导出社会福利最优的环境技术转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出效应 环境技术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企业互联网环境与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玉明 李荣 王欣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0-236,292,共8页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互联网环境为核心,构建小微企业互联网环境、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理论模型,以2015年底山东大学《中国小微企业调研系统》(CSMES)获取的2 683家小微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检验...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互联网环境为核心,构建小微企业互联网环境、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理论模型,以2015年底山东大学《中国小微企业调研系统》(CSMES)获取的2 683家小微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检验了互联网环境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及其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环境能够直接促进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互联网环境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基础理论 小微企业 互联网环境 企业家社会资本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树奎 李同昇 周杜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从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协调度的定义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定量化评价区域社会经济与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52个县域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化评... 从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协调度的定义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定量化评价区域社会经济与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52个县域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扩散环境相似性、发展水平相近性、协调发展一致性等原则,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西北地区各县域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和整体发展滞后型4种类型区域;把空间分布类型转化为时间发展阶段,以发展阶段作为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背景时,西北地区各县域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S"型变化特征,根据协调度随社会经济发展的"S"型曲线变化特征,可划分为初级不协调、低级协调、中级协调、高级失调和高度协调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扩散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协调度 “S”曲线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志强 吴昊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48,共4页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初步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SPSS17.0和AMOS7.0软件对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评价体系进行修改...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初步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SPSS17.0和AMOS7.0软件对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及验证,最终建立了一个由政府支持、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市场支持、资金融通、资源获取这7个维度28个指标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环境 高新技术企业 自主创新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营造社会科学创新的体制环境 被引量:4
16
作者 桑玉成 《复旦教育论坛》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而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还需用特定的体制环境。本文分析了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认为遵循这些特殊规律,营造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而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还需用特定的体制环境。本文分析了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认为遵循这些特殊规律,营造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体制环境十分重要。这种体制环境主要的内容是: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成果导向的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创新 体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技术的社会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兵 王春胜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1,共4页
具体分析环境技术社会化过程中社会选择对环境技术的整合,论述环境技术社会选择的原则、特点;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环境技术;社会选择的复杂性及其意义;揭示环境技术社会化与其社会选择相关因素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关键词 环境技术 社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约束与社会嵌入性风险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军华 杨忠直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6,共3页
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约束,并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提出了社会嵌入性风险的概念。通过对中国转基因育种项目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社会嵌入性风险的特征,并对如何防范这种风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社会环境约束 社会网络 社会嵌入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转移中技术技能人才社会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田楠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7-88,共12页
优化人才生态整体环境,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对提高人才供给、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构建自然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环境、人才保障环境3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具有产业属性的人才成长环境、符合专业特性的人才流动环... 优化人才生态整体环境,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对提高人才供给、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构建自然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环境、人才保障环境3个基础子系统,以及具有产业属性的人才成长环境、符合专业特性的人才流动环境2个特征子系统,形成完整的技术技能人才生态环境评价分析框架。再利用非整秩次加权秩和比评价法(WRSE)对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4座京津冀中心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明确经济发展环境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社会生态环境具有基础性影响作用,在京津冀产业转移过程中人才成长环境是核心影响因素,人才保障环境和流动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而特定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具备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转移 技术技能人才 社会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问题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基于环境政治学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海霞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3,80,共4页
人类物质文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凸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与政治后果,威胁到社会个体和国家的整体安全,使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出现危机,导致政治冲突和群体性环境事件发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化解环境危... 人类物质文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凸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与政治后果,威胁到社会个体和国家的整体安全,使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出现危机,导致政治冲突和群体性环境事件发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化解环境危机的有效举措。其主要途径是确立"绿色GDP"发展模式,积极完善以生态效益为主要指标的目标考核制度,严格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环境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