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社”组织的韧性生存研究——基于晋南村落的田野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柴书毓 高忠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社”组织是一种以血缘、地缘和信仰为媒介的村落社会组织形式,是基于民众日常交往、习惯及共同利益、需求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互动性的人群共同体,是民众围绕村落礼俗事务与公共事务展开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单元。通过对晋南“社”组织的... “社”组织是一种以血缘、地缘和信仰为媒介的村落社会组织形式,是基于民众日常交往、习惯及共同利益、需求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互动性的人群共同体,是民众围绕村落礼俗事务与公共事务展开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单元。通过对晋南“社”组织的经验观察发现,“社”组织是历史与现实互动的反映,具有较强的韧性,表现出形式多样的实践样态:信仰主导型、家族主导型、地缘主导型和复合型。进而阐明“社”组织韧性生存的内在逻辑,包括乡土性、实践性和互补性三个方面,这是“社”组织能够在村落中长久保持良性运行的关键。在现代化进程下,“社”组织作为村落礼俗治理的核心纽带,在建构乡土社会秩序、补充和完善村落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村落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组织 实践样态 韧性生存 村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及其内在机制--基于晋南村落的田野考察
2
作者 柴书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社”组织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本土性民间社会组织。公共性建构是晋南地区民间“社”组织实践及运行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参与村落社会治理的方式和价值所在。通过对晋南村落的田野考察发现:“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包含共享性、... “社”组织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本土性民间社会组织。公共性建构是晋南地区民间“社”组织实践及运行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参与村落社会治理的方式和价值所在。通过对晋南村落的田野考察发现:“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包含共享性、共建性、共治性和共识性四个面向,涉及公共空间、公共事务、公共规则和公共精神四个方面。“社”组织公共性建构的内在机制包括其文化内生性、集体认同感、社会交往互动和共同规范准则。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组织的公共性,使其成为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的共同体。在渐趋原子化的村落社会,民间“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对于实现现代乡土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民间智慧的承继及双创转化提供一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组织 公共性 会治理 晋南地区 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