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汪亚萍 崔晓鹏 +1 位作者 冉令坤 余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6,共10页
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q... 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碧利斯"台风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8个动力因子在"碧利斯"台风强降水区均表现为强信号,其中,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等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的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与总云水物质的相关系数也均达0.97以上,而热力切变平流参数与上述二者的相关系数最低,达0.5左右;(2)8个动力因子中,Q*矢量散度随降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霰融化成雨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似,热力切变平流参数随降水强度呈现"增大—减小—再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其他6个动力因子均呈现单调增长趋势,与"雨水碰并云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类似;(3)总体看来,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4个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及雨水收支相关的总的云微物理过程转化率对应更好,因此,对降水的指示意义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台风暴雨 动力因子 云微物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碧利斯”在厦门海域的酸沉降特征及其氮、磷营养盐对海洋的输入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杜俊民 陈立奇 +4 位作者 张远辉 林奇 杨绪林 孙霞 李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6,共8页
通过对台风"碧利斯"影响期间厦门滨海地区降雨化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台风降雨与春夏季降雨样品的比较研究发现:主要离子降雨的月沉降通量根据其特点可分为4类.台风降雨的pH明显大于非台风降雨,台风"碧利斯"和"... 通过对台风"碧利斯"影响期间厦门滨海地区降雨化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台风降雨与春夏季降雨样品的比较研究发现:主要离子降雨的月沉降通量根据其特点可分为4类.台风降雨的pH明显大于非台风降雨,台风"碧利斯"和"格美"降雨样品的pH不具有酸雨特征.台风"碧利斯"的降雨能有效清除空气中的酸雨成分,同时减少对厦门滨海地区的酸沉降和对海洋的酸输入.春夏季降雨和台风降雨的N/P比都远高于海水Redfield值.通过估算发现台风"碧利斯"的直接湿沉降对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海水D IN(溶解无机氮)有很大的增加,而PO43-的输入量则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碧利斯 N、 P营养盐 酸沉降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利斯”与“圣帕”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小玉 胡文东 +2 位作者 孙弘 姚蓉 石喜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显著。螺旋带状、弥合回波阶段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均有低质心暖性降水回波特征,降水效率高。"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关键,但形成方式不同:"碧利斯"主要由带状回波形成,而"圣帕"主要由回波在同一区域加强形成。"碧利斯"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均大于"圣帕"过程,对流更旺盛,范围小而雨强大,与西风带冷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相似。"圣帕"回波均匀,持续时间长,与西风带暖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特征相似,回波移动缓慢,降水总量大。两次过程都有暖平流上叠加辐合风场的特征,形成了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背景。中γ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谱宽表明,受地面的摩擦作用,低层有强烈的湍流和乱流,有利于低压中心从低层减弱。中层为强而稳定的气流,有利于气旋强度的维持,形成长时间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圣帕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利斯”台风对湘南造成的暴雨洪灾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邓兴升 王新洲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26-32,共7页
"碧利斯"台风对湖南南部造成了"7·15"特大洪灾。本文简述了湘南暴雨洪灾的破坏情况,分析了本次洪灾的类型、基本特点以及灾区的地质特征;根据东江水库库区13个雨量站的雨量数据,对其暴雨中心的降雨量进行了计... "碧利斯"台风对湖南南部造成了"7·15"特大洪灾。本文简述了湘南暴雨洪灾的破坏情况,分析了本次洪灾的类型、基本特点以及灾区的地质特征;根据东江水库库区13个雨量站的雨量数据,对其暴雨中心的降雨量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资兴市重灾区坪石的Google Earth卫星照片,分析了山洪型洪灾的地形因素。描述了降雨的利弊,最后提出了洪灾预警、水土保持、防洪工程等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台风 湘南 暴雨洪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利斯台风在登陆消亡过程中的天气变化
5
作者 王雪琦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期204-204,共1页
文章采用NCEP的实时格点资料和NCAR降水资料,对2006年7月14~16日0604号碧利斯台风登陆消亡过程中天气的变化情况及降水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台风从登陆到消亡过程中,"碧利斯"登陆时风暴不对称结构非常明显,强... 文章采用NCEP的实时格点资料和NCAR降水资料,对2006年7月14~16日0604号碧利斯台风登陆消亡过程中天气的变化情况及降水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台风从登陆到消亡过程中,"碧利斯"登陆时风暴不对称结构非常明显,强降水集中在台风南侧,登陆后移动速度减缓,持续时间长,延长了降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台风 降水 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近岸定点降水的化学组成及来源分析——2006年7月14日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厦门期间 被引量:2
6
作者 杜俊民 陈立奇 +4 位作者 张远辉 林奇 杨绪林 孙霞 李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154,共8页
关键词 台风“碧利斯 海洋来源 人为污染来源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碧利斯”与“派比安”灾害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菁 吴毅杰 何冬燕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72-76,共5页
2006年,对广西间接影响的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正面袭击的第6号台风"派比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占广西全年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50%。对比分析"碧利斯"与"派比安"的... 2006年,对广西间接影响的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正面袭击的第6号台风"派比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占广西全年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50%。对比分析"碧利斯"与"派比安"的灾害特点与成因,从而可引发对防御措施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 台风“派比安” 灾害成因 防御措施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圣帕”引发温州类龙卷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峰 钟建锋 张灵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1-238,共8页
利用NCEP/NCAR 1°×1°6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FY-2C卫星TBB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23:10(北京时,下同)~23:20在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外围温州市龙港镇诱生类龙卷。诊断分析表明,类龙卷... 利用NCEP/NCAR 1°×1°6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FY-2C卫星TBB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8日23:10(北京时,下同)~23:20在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外围温州市龙港镇诱生类龙卷。诊断分析表明,类龙卷发生地所处环境特征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从低层一直延展到高层的强烈上升运动、超低空强垂直风切变等;雷达连续跟踪探测到气旋式速度存在由中层向低层发展的现象,该中气旋中伴有明显的相邻方位角速度切变,尽管没有满足龙卷涡旋特征(TVS)的所有指标,但强烈的旋转风在极短时间由高层向低层迅速发展下传,进而产生超级单体龙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圣帕 类龙卷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石顺吉 余锦华 郑礼新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分析场,分析海温和环境垂直风切变这两个环境因素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的变化和环境垂直风切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海温是影响强度变化...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分析场,分析海温和环境垂直风切变这两个环境因素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的变化和环境垂直风切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海温是影响强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最大对流区域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较强切变条件下,在内眼壁上的最大降水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降水呈一波非对称分布;在外围螺旋雨带上的最大降水区域则分布在顺切变方向上或顺切变方向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圣帕 强度 对流 降水结构 海温 环境垂直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帕(0709)台风外围温州强龙卷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峰 钟建锋 娄伟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6-513,共8页
当2007年8月18日夜间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靠近福建海岸时,23:07~23:20在其移动方向的右前方约300 km的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衍生一强龙卷风,造成严重灾害。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该强龙卷,除密切关注有利于产生龙卷的天气背景条件... 当2007年8月18日夜间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Sepat)靠近福建海岸时,23:07~23:20在其移动方向的右前方约300 km的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衍生一强龙卷风,造成严重灾害。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该强龙卷,除密切关注有利于产生龙卷的天气背景条件,如不稳定天气过程、垂直风切变等外,还仔细分析了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垂直风切变、相对风暴径向速度等要素,我们发现产生强龙卷风的一些典型特征,如像素到像素的速度切变、中气旋的形成等,要特别注意与龙卷有密切关系的低层中气旋的形成。在日常雷达探测业务中,除应密切注意中气旋预警外,还应仔细分析其识别参数如中气旋顶高、底高,顶高、底高直径等参数的演变趋势。多普勒雷达连续跟踪观测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微涡旋的形成、演变过程。微涡旋的合并将会产生更大的微涡旋,该涡旋在受到迅速形成的对流母体上升气流的拉升作用时,易形成龙卷。同时,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探讨强龙卷风发生地的局地特征,如喇叭口地形辐合抬升,弱冷空气低层侵入,局地热源产生剧烈不稳定等动力和热力效应对衍生强龙卷风起重要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帕(0709)台风 多普勒雷达特征 强龙卷风 局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圣帕”(0709)特大暴雨过程的完全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余贞寿 倪东鸿 闵锦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3,共9页
采用NCEP/NCAR 1°×1°最后分析资料(final analysis,FNL)计算"圣帕"台风螺旋度,探讨各垂直层上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时间演变的关系、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落区的关系以及垂直螺旋度时间演变与强降水发生、发展的... 采用NCEP/NCAR 1°×1°最后分析资料(final analysis,FNL)计算"圣帕"台风螺旋度,探讨各垂直层上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时间演变的关系、水平螺旋度与强降水落区的关系以及垂直螺旋度时间演变与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700 hPa螺旋度最能反映强降水时间演变,正螺旋度大值中心附近与暴雨落区一致,同区域内螺旋度中心值的强弱与该区域内降水的强弱关系密切;若垂直方向上高低层的螺旋度同时由负值转为正值,则强降水发生,反之降水减弱、停止;对于预报台风强降水时效,水平螺旋度远比垂直螺旋度、散度、垂直速度具有更多有效预报时间;对于预报台风强降水落区,垂直螺旋度比水平螺旋度更具有优势,若能利用垂直螺旋度对水平螺旋度预报强降水作出订正可能将有助于提高台风强降水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圣帕 暴雨 水平螺旋度 垂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利斯”引发罗霄山区局地特大暴雨的过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毅 王德辉 +1 位作者 杨妮 匡耀求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日夜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期间,发生于罗霄山区资兴市的一次特大暴雨的过程,并通过与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比较,发现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数据产品在山区强对流活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利用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14日夜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期间,发生于罗霄山区资兴市的一次特大暴雨的过程,并通过与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比较,发现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数据产品在山区强对流活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当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中心位于资兴市以东约400 km之时,引发了研究区东江水库盆地内的一次对流风暴,并形成了所谓列车效应,造成局地特大暴雨。发现依靠传统无线电探空资料难以有效预报这一对流风暴,而采用AIRS产品数据发现,台风暴雨发生前约8 h时东江水库盆地低层大气即存在局地强逆温层,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研究区逆温层受到碧利斯外围气流影响而释放不稳定能量,很可能是导致此次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AIRS 逆温层 地形 碧利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严重影响湖南的登陆台风水汽场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叶成志 李昀英 黎祖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针对造成湖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碧利斯"和"圣帕"两次台风,利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的模拟结果,对它们独特的水汽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台风的共同... 针对造成湖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碧利斯"和"圣帕"两次台风,利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的模拟结果,对它们独特的水汽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台风的共同特点是有两条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即与西南季风相联系的偏南风水汽通道和与台风低压环流相联系的偏北风水汽通道;凝结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层风场辐合和水汽平流,并通过局地垂直运动再将其输送到中高层;在湘东南强降水区上空始终存在强的水汽水平辐合和水汽垂直输送,比较而言,"圣帕"台风暴雨区上空水汽通量更强,但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却小于"碧利斯"台风,水汽辐合层也不及后者深厚,但前者由于自身旋转性强,低压环流中心南部的切变较长时间维持,并自东向西转动,使得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过程雨量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大。"碧利斯"水汽主要源地较"圣帕"更加偏南,水汽辐合更强,与南海季风的相互作用更显著,降水时段集中,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甚至超过了"圣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及“圣帕”台风 模拟的水汽场特征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辐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BERS数据开展资兴市东江水库库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岳仁 何宏林 +1 位作者 申旭辉 陈立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9-697,共9页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的多时相影像,以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水库库区为研究区,开展基于遥感解译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试验研究,获得1999,2003,2005,2006及2008年各年的滑坡点分别为105,178,66,1344和153处,2006年泥石流13处。近10年来...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的多时相影像,以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水库库区为研究区,开展基于遥感解译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试验研究,获得1999,2003,2005,2006及2008年各年的滑坡点分别为105,178,66,1344和153处,2006年泥石流13处。近10年来研究区灾害集中发生在2006年7月"碧利斯"特大暴雨期间,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的群发性特征,其空间分布与暴雨中心吻合;灾害体的影像特征随着时间推移从清晰可辨到逐渐模糊而无法识别,目标解译灾害体应使用灾害发生后最近的影像进行解译。研究表明,利用CBERS多时相影像可以监测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在库区的试验研究,CBERS影像数据可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资源卫星 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动态监测 “碧利斯”台风 湖南省资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象局发布2006年全国十大气象事件 被引量:1
15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1期35-35,共1页
(1)2006年是我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关键词 中国气象局 “碧利斯 强热带风暴 超强台风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预报》第26卷(2009年)总目次
16
《海洋预报》 2009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超强台风 热带气旋路径 西北太平洋 “碧利斯 海洋预报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