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课改的范式基础及其理念蕴涵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振中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X期15-18,共4页
-
文摘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冲突—批判范式和现象学—解释学范式是近现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三种课程范式,这些范式对我国历次的课程改革均有影响。我国的此次课改综合了各家学说,在理念上出现了比较大的突破,表现为:第一,将课程目标指向完整的人性发展和人格培养,突出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扭转“知识本位”的旧课程观,联系时代进步和儿童的生活世界;第三,弘扬儿童的主体精神,强调学生对课程的主动生成、体验和感悟,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与课程关系观;第四,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对话、理解与建构。
-
关键词
课程范式
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的范式术语
课改
蕴涵
“知识本位”
功能主义
批判范式
课程改革
人格培养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关注行动本身——课程改革教学价值观的反思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冬岩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7-9,23,共4页
-
文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知识本位”的教学价值观给予了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希冀从人文关怀的理想出发重建教学价值观。各种反思后的教学价值理想不约而同地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结果的关注转向过程的关注,这是价值观念的超越。但是并非所有的过程都有价值,为避免教学价值问题因过于抽象、浪漫而遁入形式理性的观念世界,需要对行动过程的价值给予理性的关注,即关注行动本身。教学价值观的重建,应该面向具体教学现实,使教学在过程价值的实现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
关键词
教学价值观
行动本身
过程价值
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反思与批判
“知识本位”
形式理性
价值理想
人文关怀
-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