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教育话语视域下“知识”治理的合法性——基于阿普尔的批判性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共7页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译教育的“知识”“科学性”与“知识”的教育“合法性”,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内卷、学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教育现实问题的顺畅解决具有理论层面的重大意义导向。破解教育与课程知识的“知识”合法性遮蔽,要遵循教育的“知识”合法性;兼顾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以“差异化”课程实现知识的合法性建构;构筑严格的审查机制与审查标准,确保“知识合法化”有效落实;缔造教育学的实践创生范式,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与觉解;组建多方协同的教材编写团队,建构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识选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教育话语 “知识”合法性 教育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能力”转换的高职理论教学研究:困境与路径
2
作者 刘涛 王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126,共6页
职业教育的素养形成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沉淀,然而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客观存在理论教学“冷场”的困境。在强调“能力”输出的过程中,剖析理论教学“知识—能力”的转换黑箱,系统解构黑箱的圈层以及内在逻辑,并基于理论知识的类型探讨输出... 职业教育的素养形成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沉淀,然而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客观存在理论教学“冷场”的困境。在强调“能力”输出的过程中,剖析理论教学“知识—能力”的转换黑箱,系统解构黑箱的圈层以及内在逻辑,并基于理论知识的类型探讨输出三种优化“知识—能力”的转换路径,分别为“通用类知识的具化路径”“专业类知识的外显路径”“专门类知识的行为路径”。系统剖析理论教学“知识—能力”的内在机理,揭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冷场的深层次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理论教学 “知识—能力”转换 知识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体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理论研究的“镜像”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兆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80,共6页
反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理论研究,其传统研究范式处于不断的被“消解”的境况之中,教学理论研究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存在方式———它显现出一种“自我”解构———知识论转向的景况。这一景况发生在教学理论研究者的“知识体验”中,... 反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理论研究,其传统研究范式处于不断的被“消解”的境况之中,教学理论研究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存在方式———它显现出一种“自我”解构———知识论转向的景况。这一景况发生在教学理论研究者的“知识体验”中,这种“知识体验”(渗透)表现在知识观、知识的心理学观、知识社会学三个方面。它表明了教学理论原有基石的裂变以及教学理论研究从规律(探寻)到规则(知识生成规则)的知识论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论研究 知识 “知识体验” “知识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知识场”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初清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6-200,共5页
文学"知识场"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场域"理论和知识谱系学二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其理论前提是要确立文学"知识"观。文学"知识场"研究主要是研究场内不同谱系的文学知识话语变迁和差... 文学"知识场"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场域"理论和知识谱系学二种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其理论前提是要确立文学"知识"观。文学"知识场"研究主要是研究场内不同谱系的文学知识话语变迁和差异形态,以及各种因素在其等级性特征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等,可以凸显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特别适合用来研究处于转型阶段的文学实践。新时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阶段,以往无论是以社会、作者、文本或是读者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大都囿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更多地关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断裂意义,而忽视不同文学格局间的内在联系。文学"知识场"的研究方法为突破二元思维,重塑新时期文学的整体面貌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知识场” 文学“知识”观 “政治一文学一人民”三元文学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知识—能力—实践—体验”模式建构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道福 蔡其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121,共6页
学术性和师范性不强,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施,对所有参训者提供大同小异的培训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参训者不同发展层次的需求,是教师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培训"... 学术性和师范性不强,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施,对所有参训者提供大同小异的培训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参训者不同发展层次的需求,是教师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培训"知识—能力—实践—体验"模式,通过整合教师培训资源,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培训主题,围绕主题从知识、能力、实践和体验四个维度设计培训课程,并组织实施培训任务,是一种基于问题、突出学术、注重实践的教师培训新模式,将有效提升参训者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模式 “知识-能力-实践-体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故事”到“知识”:案例教学实践逻辑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5
6
作者 和平 宫福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3-6,共4页
案例教学自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各级教育教学中。但对案例教学的引介多止步于“用”的层面,仍缺乏对其实践逻辑的深入思考,以致“故事”逻辑成为普遍思路,致使案例教学陷入关注独立个案而非系列案例、关注叙事逻辑而非... 案例教学自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各级教育教学中。但对案例教学的引介多止步于“用”的层面,仍缺乏对其实践逻辑的深入思考,以致“故事”逻辑成为普遍思路,致使案例教学陷入关注独立个案而非系列案例、关注叙事逻辑而非研究逻辑、关注经验逻辑而非证明逻辑的现实困境。对案例教学发展历程、案例教学属性和案例教学本质进行澄清后发现,“知识”既贯穿于案例教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体现了案例教学的价值追求。在“知识”逻辑视域下,案例教学应以解释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规范性知识建构为目标,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对案例中的因果机制进行探索,以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实践 实践逻辑 “故事”逻辑 “知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知识口袋”式课程的若干反思——兼谈对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几点设想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胤 杨启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0,共4页
向学生提供课程和以人与知识的统一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知识口袋”式课程的基础 ,这种课程突出了“适应性” ,在课程发展史上是一种试探性的进步 ,由于这种课程过多强调了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有其不切合现实和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因此 ... 向学生提供课程和以人与知识的统一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知识口袋”式课程的基础 ,这种课程突出了“适应性” ,在课程发展史上是一种试探性的进步 ,由于这种课程过多强调了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有其不切合现实和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因此 ,改变“知识口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口袋”式课程 创新教育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失业”条件下的教育投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靳卫东 高波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公务员的真实收入要高于第一市场的出清工资水平,这使得第一市场的平均工资较高,形成了“知识失业”现象。短期内公务员的加薪和扩招以及政府对教育转移支付的增加都可以使教育的投资收益增加,从而... 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公务员的真实收入要高于第一市场的出清工资水平,这使得第一市场的平均工资较高,形成了“知识失业”现象。短期内公务员的加薪和扩招以及政府对教育转移支付的增加都可以使教育的投资收益增加,从而使教育投资增加。“知识失业”条件下的教育投资增长只是政府政策影响的短期现象,在长期内,随着大学生失业率的上升我国必然会出现教育投资的大幅下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失业” 教育投资 财政政策 预期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失业”加剧凸显政府职责 被引量:9
9
作者 赖德胜 孟大虎 《人民论坛》 2007年第15期44-46,共3页
当前"知识失业"的状况广受关注,坚持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毕业生是一种特殊产品——公共产品,不但大学生的培养和生产需要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机制进行干预。
关键词 “知识失业” 政府职责 大学毕业生 公共财政机制 公共产品 就业市场化 生产需要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能力”需求供给视角的MPH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青 马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提出"知识能力"需求供给培养模式,并将其延伸到公共卫生硕士的教学培养中,分析"知识能力"需求供给培养模式各要素,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式,讨论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 “知识-能力”需求供给 公共卫生硕士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知识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卫军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知识失业”现象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深化的必然产物。该现象在我国当前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 ,其中包括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合理的个人预期、教育体制存在问题等因素。要解决“知识失业”问题 ,依赖于对扩招规模的控制、个人预期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知识失业”问题 经济学 教育制度 社会公平 扩招 高校 毕业生 就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介时代中国文艺生产的“知识/权力”构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桂宁 李文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98,104,共7页
在数字媒介时代,新型传播媒介对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形成了一定冲击,文艺生产话语权被部分从精英阶层下放至大众阶层手中,话语权的变革,使文艺生产的要素、结构、功能等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精英言说"、"大众言... 在数字媒介时代,新型传播媒介对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形成了一定冲击,文艺生产话语权被部分从精英阶层下放至大众阶层手中,话语权的变革,使文艺生产的要素、结构、功能等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精英言说"、"大众言说"和"市场言说"等三种"知识/权力"构型,合理整合这三种"知识/权力"构型,有利于文艺生产的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时代 文艺生产 话语权 “知识/权力”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的“知识整合”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英春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8,共8页
立足于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概括了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结合点,及其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等方面所提供的基础性贡献,指出当前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努力建构与时代特... 立足于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概括了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结合点,及其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等方面所提供的基础性贡献,指出当前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努力建构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完成从传统学术形态到现代学术形态的过渡。这就要求发挥该领域理论开放性和思想灵活性的学术传统,运用综合学科视角进行“知识整合”,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科话语体系和逻辑范畴,为建设跨文化传播“科学共同体”和本土化研究的拓展、深化做出实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学科基础 全球化 “知识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知识失业”是过度教育还是教育深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卫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知识失业” 过度教育 教育深化 高校 毕业生 就业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知识人”身份重构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牛海彬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4-238,共5页
大学作为理性而严谨的学术机构,具有自由、独立以及批判的精神特质。相较于遮蔽公共性的"政治人"、丧失批判精神的"经济人"和缺乏人文情怀的"专业人"等异化身份,大学教师具有"知识人"的外在形... 大学作为理性而严谨的学术机构,具有自由、独立以及批判的精神特质。相较于遮蔽公共性的"政治人"、丧失批判精神的"经济人"和缺乏人文情怀的"专业人"等异化身份,大学教师具有"知识人"的外在形态和无限可能,大学教师"知识人"身份赋予了大学人格化的魅力,并使大学展现出自身的精神特质。若大学教师失却"知识人"身份及其意蕴,自由、独立以及批判的大学精神亦无以展现。大学与"知识人"身份的大学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共契性和内在统一性。当下的大学教师与"知识人"身份严重疏离的事实令大学教师"知识人"身份的复归和重构十分紧迫且意义重大。而恪守"公共知识分子"精神,倡导人格独立与思想自由,重塑超越、批判的价值观,践行"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师职业理想,应是当下大学教师身份复归与重构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知识人” 身份 大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才资源中“知识失业”现象的探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冬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4,共3页
我国现阶段人才资源中呈现出的知识失业现象与知识劳动者的供给、需求以及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防止知识失业现象在我国进一步蔓延,必须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使高校的教学模式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相应调整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形成统... 我国现阶段人才资源中呈现出的知识失业现象与知识劳动者的供给、需求以及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防止知识失业现象在我国进一步蔓延,必须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使高校的教学模式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相应调整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形成统一的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服务体系;转变知识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鼓励其自主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资源 “知识失业”现象 中国 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就业观念 专业设置 大学生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争鸣六十年——一个“知识说”的视角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恒通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3,共5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对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产生了诸多"对象说"。文章从"知识说"的视角对我国60年来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争鸣概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图书馆学 研究对象 “知识说” 争鸣 综述 中国 1949-20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谓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论是臆造之说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少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7,共12页
在中国教育界,几乎存在一种公识:苏格拉底提出过"知识即美德"论;"知识即美德"论是一种重要哲学理论、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即美德"或其变体,见于许多教育史或教育思想史专著与教材,见于教育史... 在中国教育界,几乎存在一种公识:苏格拉底提出过"知识即美德"论;"知识即美德"论是一种重要哲学理论、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即美德"或其变体,见于许多教育史或教育思想史专著与教材,见于教育史或教育思想史考试题或模拟题,见于教育史、教育思想史、教育理论(包括德育理论)研究论文,见于教师及学生言谈。然而,所谓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论没有文本存在,在记录苏格拉底言论与思想的柏拉图与色诺芬著作流行英文译本、希腊文原本和中文译本中,均不见苏格拉底说过"知识即美德"。所谓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论也没有语境逻辑,苏格拉底所说知识是一种状态,美德是一种品质,二者不等同;所说知识囊括驳杂事物,其中绝大多数与美德无关;其言论中,没有潜在的或隐藏的"知识即美德"论。所谓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论是凭空臆造之说,一旦得到来信,可能会误导教育知识承传,误导教育理论研究,误导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领域少一些伪学说、丑学说与恶学说,多一些真学说、美学说与善学说,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品质才能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臆造 伪学说 真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近20年来美国教学“知识基础”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艳玲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1,共5页
教学"知识基础"研究对教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近20年来,美国学者对此展开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述评,并分析这些研究结果对教师教育的贡献。
关键词 美国 教学“知识基础”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白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0-52,共3页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非常有必要。当前,“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存在案例选择不合理、案例教学设施和手段落后、学生投入不足、案例教学滥用等问题。在分...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非常有必要。当前,“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存在案例选择不合理、案例教学设施和手段落后、学生投入不足、案例教学滥用等问题。在分析过程中适当引入国外“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的经验,准确进行教学目的定位,科学选择和编排知识产权案例,转换教师角色,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丰富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目的 教师角色 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