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依从性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葛晓蕾 程天一 +8 位作者 蔡军 谢斌 朱益 王彦凤 陈春梅 周卿 朱有为 庄文旭 张伟波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了解基于"知信行"模式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98)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q... 目的了解基于"知信行"模式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98)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知信行"模式的依从性干预,为期6个月。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SQLS)以及自编精神分裂症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资料采用EpiDate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知信行问卷得分(8.33±1.14)分、PANSS总分(47.06±6.87)分、阴性症状得分(12.44±3.12)分、心理社会分量表得分(27.64±16.18)分、动机/精力分量表得分(40.74±11.7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1±1.80)分、(49.18±7.84)分、(13.41±3.77)分、(35.48±18.31)分、(47.48±1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规律服药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依从性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知信行”模式 依从性干预 服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参与诊疗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护理服务为切入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露茜 杨妮 +3 位作者 闫京豫 史章晟 李则颖 李军 《中国医院》 2018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全面考察患者参与诊疗情况,客观认识、科学评价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表现,为进一步开展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相关研究,以及针对性地提升患者参与诊疗的参与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分析法,从患者参与有关的文献中遴选出指... 目的:全面考察患者参与诊疗情况,客观认识、科学评价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表现,为进一步开展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相关研究,以及针对性地提升患者参与诊疗的参与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分析法,从患者参与有关的文献中遴选出指标并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专家咨询法,采用改良的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在咨询过程中对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修正。结果:建立了一套评价患者参与诊疗的指标体系。结论:以护理服务为切入点,基于系统梳理影响患者参与诊疗的相关因素以及患者参与在"知-信-行"模式中的体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定,建立了一套评价患者参与诊疗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参与 评价指标体系 患者安全 “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