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互相救助
1
作者 赵丕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36,共1页
2009年10月31日,中国新闻网在报道钱学森先生逝世的电文中说:“他与妻子蒋英青梅竹马,在美国被软禁的五年间相濡以沫,借音乐排遣寂寞与烦闷。”同年11月13日,《新民晚报》在通讯《夫人眼中的中国导弹之父》中说:“这位科学巨匠和... 2009年10月31日,中国新闻网在报道钱学森先生逝世的电文中说:“他与妻子蒋英青梅竹马,在美国被软禁的五年间相濡以沫,借音乐排遣寂寞与烦闷。”同年11月13日,《新民晚报》在通讯《夫人眼中的中国导弹之父》中说:“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长达六十余年的相濡以沫……却鲜为人知。”钱学森夫妇究竟仅仅在“被软禁的五年间”相濡以沫呢,还是“六十余年”始终处于相濡以沫的状态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察一下“相濡以沫”这条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濡以沫” 救助 困境 比喻 《新民晚报》 2009年 青梅竹马 钱学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领导干部化解亲情与公义冲突的方略
2
作者 毛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50,共4页
在当下的家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中,亲情腐败受到很大的关注。亲情腐败产生的根源是领导干部在亲情与公义的冲突中受到自然天性以及相关伦理规范的捆绑,将亲情置于公义之前,从而因私废公。“相濡以沫”揭示了“亲亲相隐”亲孝文化限制... 在当下的家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中,亲情腐败受到很大的关注。亲情腐败产生的根源是领导干部在亲情与公义的冲突中受到自然天性以及相关伦理规范的捆绑,将亲情置于公义之前,从而因私废公。“相濡以沫”揭示了“亲亲相隐”亲孝文化限制人的生存空间、侵蚀人的精神独立性的局限性。“相忘于江湖”蕴含的道家“相忘”思想,可以从“忘亲”“忘我”“忘天下”三个方面帮助领导干部通过探寻亲情的本质安稳动荡的心灵,通过明晰身份定位建立良好的群己关系,通过重审价值观念寻回相适的人生之道,从而化解亲情与公义的冲突,预防亲情腐败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亲情 公义 “相濡以沫” “相忘于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