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列宁后期思想探要》
1
作者 郭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列宁后期思想 列宁思想 新经济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 “直接过渡” 苏维埃政权 探要 肃反工作 工人阶级执政党 苏维埃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的抉择》述评
2
作者 王春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4-114,共1页
《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的抉择》述评○王春华洪时荣《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的抉择》(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洪著)是一部对鄂伦春族发展道路做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历史是未来的基础,抛开历史,未来只能是空中楼阁,而... 《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的抉择》述评○王春华洪时荣《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的抉择》(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洪著)是一部对鄂伦春族发展道路做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历史是未来的基础,抛开历史,未来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分析历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 鄂伦春民族 现代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直接过渡” 述评 向社会主义过渡 鄂伦春自治旗 发展道路 中央民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列宁关于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博涵 《人文杂志》 1986年第4期39-44,共6页
一九二一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曾经一再强调指出,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必须采取“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对苏俄建国后数年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带有根本的指导意... 一九二一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曾经一再强调指出,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必须采取“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对苏俄建国后数年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带有根本的指导意义。这是列宁晚年思想的精华,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经济落后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直接过渡” 苏俄 苏维埃政权 中间环节 新经济政策 共产主义社会 俄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玉亭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5期1-9,共9页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的开幕...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则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又是对新时期总任务的精辟概括。这一总任务的提出,是对长期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也标志着党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出现的新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多民族 前资本主义社会 “直接过渡”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民族多 后进民族 社会发展 建设问题 基本省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两制”社会基础探讨
5
作者 李南熏 谢青平 《广东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解决诸如香港、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解决当代国际争端、为未来社会及世界形势的发展,也必将带来重大影响...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解决诸如香港、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解决当代国际争端、为未来社会及世界形势的发展,也必将带来重大影响.探讨这一构想所借以建立的社会历史基础,揭示其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时代赋予我国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 社会制度 列宁 两种制度 社会革命 “直接过渡”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