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朔与大众文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卫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0-102,共3页
王朔刚登上文坛时,大众文化还没有在中国生成,因此他在创作上没有作为。王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塑造的“痞子”形象是在文化领域带有革命色彩的人物,他偶然担当了中国大众文化在生成期的代言人。王朔介入影视时,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出现错... 王朔刚登上文坛时,大众文化还没有在中国生成,因此他在创作上没有作为。王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塑造的“痞子”形象是在文化领域带有革命色彩的人物,他偶然担当了中国大众文化在生成期的代言人。王朔介入影视时,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出现错误。王朔90年代由大众文化英雄沦为媒体小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王朔现象 “痞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王朔、张承志的评价
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4-94,共1页
刘心武、何西来等人发表在《钟山》1996/1期上的《历史转型与知识分子定位》长篇对话,其中论及王朔、张承志。刘心武说: 王朔呢,你可以说他确实创造了一种“痞子精神”。说他“痞子”不冤枉。他对知识分子的否定,是从自我出发的,还没... 刘心武、何西来等人发表在《钟山》1996/1期上的《历史转型与知识分子定位》长篇对话,其中论及王朔、张承志。刘心武说: 王朔呢,你可以说他确实创造了一种“痞子精神”。说他“痞子”不冤枉。他对知识分子的否定,是从自我出发的,还没有扮“教主”、“教宗”或是一个大群体的发言人。痞子有两个特点:一是反规范。学院训练,规范语言这些他都受不了。他要突破,和“披头士”的情绪很接近的。他第二个特点是反责任,反崇高。除了解构坏的东西之外,把一些我们觉得不应该反对的东西,他也在那儿调侃。但是为什么我对王朔的宽容度更大一些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王朔 刘心武 分子定位 知识分子 历史转型 从自我出发 规范语言 “痞子” 红卫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