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证结合诊断量表研制方法学及证候客观化研究路径探析
1
作者 金子开 芦佳劲 +4 位作者 冯天笑 任嘉慧 章轶立 许爱丽 魏戌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832,共5页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历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并逐步成为“病证结合”研究思路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已经按照量表学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巧,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法学体系,其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条目池构建...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历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并逐步成为“病证结合”研究思路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已经按照量表学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巧,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法学体系,其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条目池构建、条目筛选、条目赋权、诊断阈值确定、量表评价及量表验证与应用。从证候客观化发展路径来看,未来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应是在人工智能驱动下,跨维度信息的融合分析。将中医最具优势的宏观辨证体系与现代系统生物学以分子标志物为基础的微观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系统地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进而为证候客观化、规范化诊断探索适宜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诊断量表 客观化 标准量化 方法学 宏观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胆囊结石动物模型评价
2
作者 王琳琳 朱正望 +2 位作者 赵静涵 苗明三 朱平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1-675,共5页
胆囊结石作为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并常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等并发症,目前其临床治疗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但仍存在争议,且有术后复发的风险。建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理... 胆囊结石作为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并常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等并发症,目前其临床治疗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但仍存在争议,且有术后复发的风险。建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理想动物模型,是深入认识胆囊结石的病因病机的重要手段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对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等数据库中胆囊结石相关动物实验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归纳,总结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胆囊结石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和造模方法,并基于胆囊结石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对各个模型进行模型优缺点分析和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吻合度评价,以期为胆囊结石相关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中西医 临床 动物模型 结合 诊断标准 吻合度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被引量:127
3
作者 陈可冀 宋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结合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模式评价中药临床前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晓东 潘国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144-2146,共3页
从新药研究角度分析了运用病证结合模式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实施该评价模式的载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介绍了常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思路并进行了评价;认为通过积极的探索研究... 从新药研究角度分析了运用病证结合模式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以及实施该评价模式的载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介绍了常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思路并进行了评价;认为通过积极的探索研究,逐步完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运用于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性评价 结合 动物模型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桂芝病证结合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声 吴洁 +1 位作者 王逊 胡凤山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7-1311,共5页
病证结合是孙桂芝教授治疗肿瘤病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辨证与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诊治,既照顾到整体,又注意到局部;辨证为先还是辨病为先在临床诊疗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二者互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中医诊... 病证结合是孙桂芝教授治疗肿瘤病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辨证与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诊治,既照顾到整体,又注意到局部;辨证为先还是辨病为先在临床诊疗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二者互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中医诊疗方面的不足,辨病治疗成为中医治疗学的重要部分。孙桂芝教授临证始终强调辨证与辨病紧密相连,中西手段并用,诊断疾病现代仪器和中医四诊联合,治疗上病证相参结合,攻补兼施,标本兼治,既要兼顾全局,也要重视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孙桂芝 结合 学术思想 临床实践 衷中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光银 张军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964-968,共5页
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当前"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模式下,传统上以个人经验进行个案前后比较式的疗效判定方法已经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直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不适用于中医学的... 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当前"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模式下,传统上以个人经验进行个案前后比较式的疗效判定方法已经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直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不适用于中医学的诊疗规律。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认为针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当分为对中医"法"的疗效评价、对"方"的疗效评价和对"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并且以对"法"的评价为例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临床研究方案、证候以及来自患者和其家属的报告等当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临床疗效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宏观表征指标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崔钰伟 臧凝子 +2 位作者 李品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198,共4页
动物实验在中医药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实验更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病证结合动物实验的不断发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体系均在不断完善,然而其模型的宏观指标评价仍有很大不足,多数实验仅通过观察法... 动物实验在中医药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实验更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病证结合动物实验的不断发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体系均在不断完善,然而其模型的宏观指标评价仍有很大不足,多数实验仅通过观察法来判断动物的宏观体征,常具有主观性且缺乏科学性。因此,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地整理了目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各证候宏观表征评价指标的进展,并提出各宏观指标定量评价模式,认为此模式为动物实验发展路上的可行且必要途径,同时结合实验室行为学设备等来探索证候定量的测量方法,以期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来评价证候指标,进而解决动物实验模型指标评价的关键问题,完善宏观指标评价标准,推动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宏观指标 研究进展 定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娟娟 王海东 +6 位作者 王金海 李浩林 王振东 金芳梅 李伟青 王爱华 陈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4-950,共7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炎性背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典型脊柱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确切,但机制不明确,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炎性背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典型脊柱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确切,但机制不明确,现有的动物模型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评价。故本文基于中西医临床诊断、病证特点、病因病机及中医证型,对现有的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现有的动物模型中蛋白聚糖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较其他模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偏高,但缺乏相应的中医证候模型评价。其他动物模型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但缺乏中医证候特点。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现有的动物模型无法更好地模拟临床症状,故应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及主要外在因素(温度、湿度、刺激等),建立体现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因此,建立具有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是AS中医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动物模型 诊断标准 结合 吻合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方证相关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阶 熊兴江 +3 位作者 廖江铨 姜文睿 董艳 陈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3期387-391,共5页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相关 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在病证结合模式指导下的疗效评价体系框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臧凝子 庞立健 +1 位作者 刘创 吕晓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18-2123,共6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特殊类型,目前尚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手段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开展较多,但评价标准、指标的选取却各有不同,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认识。本文从病证结合诊...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的特殊类型,目前尚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手段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开展较多,但评价标准、指标的选取却各有不同,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认识。本文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角度,概括和整理目前广泛应用的评价手段,结合最新诊疗规范的要求,提出了该病的疗效评价体系框架,并对框架内重要指标、方法进行阐述。以期由此完善临床试验设计,为今后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结合模式 诊疗规范 疗效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诗雯 罗权烨 +5 位作者 聂娟 李鎏 韦晶玥 陈惠卿 朴美虹 杨冬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7,共13页
对常见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进行吻合度分析与评分,为研究AS疾病选择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对常见AS动物模型的品种、造模方法、原理、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AS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15种常见模型进行吻合度分析。... 对常见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进行吻合度分析与评分,为研究AS疾病选择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对常见AS动物模型的品种、造模方法、原理、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AS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15种常见模型进行吻合度分析。现有AS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高脂喂养型、机械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基因工程联合高脂喂养型、化学诱导结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模型。其中,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相对较高的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ApoE-/-联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中的痰瘀互结型。现有的AS动物模型大多以西医造模方法为主,评价标准亦以西医诊断指标为主,缺少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特点,很难揭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构建准确、高吻合度的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是深入研究AS机制和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结合 诊断标准 动物模型 吻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辨病为前提之《金匮要略》病证结合模式 被引量:14
12
作者 蒋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重点阐述了《金匮要略》病证结合模式在理法方药诸方面的表现与特点 :病种设立以特有的病理变化为分化原则 ;类别设置以病为划分标准 ;治疗法则确立以病为化生基础 ;以证为前提的效不更方原则、方由法出原则、据证用药原则 ,及与之相对... 重点阐述了《金匮要略》病证结合模式在理法方药诸方面的表现与特点 :病种设立以特有的病理变化为分化原则 ;类别设置以病为划分标准 ;治疗法则确立以病为化生基础 ;以证为前提的效不更方原则、方由法出原则、据证用药原则 ,及与之相对应的以病为前提的阶段性治疗原则、一法多方原则、药因病别原则的结合共存 ;及预后转归立足于以病为判断前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治 结合 模式 金匮要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翼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31-1432,共2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因此大量的相关研究见诸文献。但是分析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者对本病的病机分析、辨证分型各不相同,也缺乏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这些制约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展。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不仅...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因此大量的相关研究见诸文献。但是分析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者对本病的病机分析、辨证分型各不相同,也缺乏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这些制约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展。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不仅是中医临床诊疗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医临床研究的重要方法。病证结合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病理变化与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及客观化指标,从而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规范化临床证型分类和客观化的疗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而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也是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诊疗模式 研究思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征的糖尿病胃轻瘫动物模型分析
14
作者 韩纪元 薛姗 +2 位作者 谭浩原 刘敏 王保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78-2783,共6页
目的:根据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中西医病证特征及诊断,对现有文献DGP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剖析动物模型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走向,为发展新的DGP动物模型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归纳动物模型特征,建立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模型的相关症... 目的:根据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中西医病证特征及诊断,对现有文献DGP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剖析动物模型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走向,为发展新的DGP动物模型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归纳动物模型特征,建立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模型的相关症状及指标进行赋值分析,得出其临床吻合度。结果:在纳入的文献中,造模动物中使用频数最高的是SD大鼠(114次)和Wistar大鼠(34次)。造模动物的性别以雄性为主。对动物模型赋值后,发现临床吻合度最高的造模方式是对实验动物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高糖高脂饲料或灌服熟地黄水煎液,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分别为80%与95%。自发性DGP动物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较低,其中最低的是ob/ob小鼠,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分别为10%与35%。DGP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较低,均≤50%。结论:当前DGP动物模型主要有诱导型、自发型和基因敲除型,其中以STZ诱导破坏胰岛B细胞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DGP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应用最广、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最佳。而其他动物模型的中医临床吻合度普遍偏低,未能完整体现出中医证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胃轻瘫 动物模型 临床吻合度 模型评价 结合 诊断标准 吻合度分析 整合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晨莹 闫镛 +4 位作者 王银姗 付永祥 顾娟娟 张帅印 朱珊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14-2520,2526,共8页
目的:基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T2DM动物模型进行总结评估,为完善T2DM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依据T2DM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T2DM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机制、临床吻合度等进行归纳分... 目的:基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T2DM动物模型进行总结评估,为完善T2DM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依据T2DM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T2DM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机制、临床吻合度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总结发现以高脂高糖饲喂造成胰岛素抵抗(IR)合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造成胰岛细胞损伤的联合诱导法,临床吻合度高,模型稳定,应用广泛。而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多在上法基础上,加以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饥饱劳欲失常,采用中药灌胃、物理刺激等方法建立,其中气阴两虚型临床吻合度较高。结论:现有T2DM动物模型的西医临床吻合度多高于中医。按照中医病因学说、方药反证法、望诊等模拟中医临床“望闻问切”的方法来判断相关动物证型具有可行性。但中医证型模型动物仍较少,且四诊信息不完整,缺乏统一的证型辨证标准,因此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评价标准,使动物模型更切合临床实际,为后续T2DM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中西医 临床 动物模型 结合 综述 吻合度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鸭病毒性肝炎
16
作者 李朝进 《家禽科学》 2025年第8期139-141,共3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雏鸭的危害尤为严重,常导致大批雏鸭突然死亡,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病以其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成为养鸭业中不可忽视的重大疫病之一。本文从鸭...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雏鸭的危害尤为严重,常导致大批雏鸭突然死亡,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病以其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成为养鸭业中不可忽视的重大疫病之一。本文从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养鸭业从业者及相关人员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指南,共同推动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事业,保障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 临床症状 诊断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17
作者 陈仕勇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8期94-95,共2页
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牛养殖中较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只能进行对症治疗。近年来发现,中医在治疗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方面有较好效果。该文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介绍了实验室... 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牛养殖中较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只能进行对症治疗。近年来发现,中医在治疗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方面有较好效果。该文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介绍了实验室诊断方法,提出了针对性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给养殖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腹泻黏膜 流行 临床症状 实验室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的肝硬化诊治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成海 幸鹭 赵志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31-2834,2842,共5页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等,而后根据主症表现而中医辨证分型。我们发现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分期辨证与据因辨证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上,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我们观察证实西医病因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可提高肝硬化疗效。但需注意具体病因肝硬化的病证结合治疗策略,如中西药物序贯或同时治疗,更要强调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以优化疗效显著、宜于推广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促进提高肝硬化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结合 诊断 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病证结合临床评价体系 发挥脑血管病中医防治优势——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学科带头人高颖教授
19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I0001-I0004,共4页
高颖,女,1963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中医证治重点研究室主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
关键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学科带头人 临床评价体系 结合 中医防治 脑血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疾病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魁武 王阶 +3 位作者 朱翠玲 武继涛 王恰如 王在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探讨与血瘀证相关的症状体征在不同疾病中表现的差异。方法: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血瘀证量化诊断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各个症状体征在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梗塞三种疾病中贡献度大小。结果:3... 目的: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探讨与血瘀证相关的症状体征在不同疾病中表现的差异。方法: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血瘀证量化诊断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各个症状体征在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梗塞三种疾病中贡献度大小。结果:3种病血瘀证诊断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冠心病:口唇色黑、肌肤甲错、眼周色黑、舌质紫黯、舌体瘀斑、舌脉曲张、五心烦热;高血压:腭黏膜征、齿龈色黑、头痛、恶心呕吐、舌质紫黯、舌脉曲张;脑梗塞:职业、头痛、腭黏膜征、肌肤甲错、颈项强痛、偏瘫、舌质紫黯、舌体瘀斑、舌脉曲张、脉涩。结论:相同证型在不同疾病中表现不完全相同,症状体征对于血瘀证诊断贡献度也不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量化诊断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