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析疑案及疑罪从无原则
1
作者
杜睿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疑罪从无”原则
被告人
证据不足
刑事诉讼法
疑案
司法实践
事实清楚
疑罪从有
司法机关
法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觅制度的那颗善良的中国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建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投毒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案、海南陈满故意杀人案等之后,又一起牵动我国社会公众的神经与情感,在当事人家属反复不断申冤、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几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但的确迟到的那一缕司法正义的阳光。自然地,每一桩冤案错案的平反昭雪,都会让当事人家属稍感欣慰,对无端沉冤而消失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稍许的慰藉,同样也都会让社会公众多多少少舒那么一口气。但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人而言,恐怕少许的欣慰实在无法缓解心中基于职业良知而背负的司法正义不到或者迟到的"罪孽"的沉重。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可能至今都还有很多的冤案错案,正在排队等候着见到司法正义曙光的那一刻;我们的社会今后依然可能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冤案错案,从而让正义蒙羞。与众多得到平反或者未能得到平反的冤案错案一样,聂树斌案也好,呼格吉勒图案也好,无论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广,都终将归于沉寂而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事件。但作为法律人,我们恐怕不应该轻易忘记这些冤案错案,也不应该随意地越过这些冤案错案,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对这些冤案错案的理性反思,来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及其实践以及对作为制度实践的参与者的我们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寻求即使不能杜绝也要尽可能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维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徐岱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及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姚建宗教授,共同参与这次以"反思冤案错案"为主题的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罪从无”原则
无罪判决
中国
善良
制度
寻觅
最高人民法院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疑案及疑罪从无原则
1
作者
杜睿荣
机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法律系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疑罪从无”原则
被告人
证据不足
刑事诉讼法
疑案
司法实践
事实清楚
疑罪从有
司法机关
法律秩序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觅制度的那颗善良的中国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建宗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文摘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投毒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案、海南陈满故意杀人案等之后,又一起牵动我国社会公众的神经与情感,在当事人家属反复不断申冤、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几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但的确迟到的那一缕司法正义的阳光。自然地,每一桩冤案错案的平反昭雪,都会让当事人家属稍感欣慰,对无端沉冤而消失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稍许的慰藉,同样也都会让社会公众多多少少舒那么一口气。但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人而言,恐怕少许的欣慰实在无法缓解心中基于职业良知而背负的司法正义不到或者迟到的"罪孽"的沉重。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可能至今都还有很多的冤案错案,正在排队等候着见到司法正义曙光的那一刻;我们的社会今后依然可能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冤案错案,从而让正义蒙羞。与众多得到平反或者未能得到平反的冤案错案一样,聂树斌案也好,呼格吉勒图案也好,无论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广,都终将归于沉寂而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事件。但作为法律人,我们恐怕不应该轻易忘记这些冤案错案,也不应该随意地越过这些冤案错案,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对这些冤案错案的理性反思,来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及其实践以及对作为制度实践的参与者的我们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寻求即使不能杜绝也要尽可能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维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徐岱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及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姚建宗教授,共同参与这次以"反思冤案错案"为主题的笔谈。
关键词
“疑罪从无”原则
无罪判决
中国
善良
制度
寻觅
最高人民法院
“正义”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析疑案及疑罪从无原则
杜睿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寻觅制度的那颗善良的中国心
姚建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