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韩春艳 刘志伟 +4 位作者 张晨 章庆民 许衡 冯丽娜 肖迪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2期236-237,共2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作为生命科学各学科基础的实验学科,也是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其实验技能的训练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学习,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科学的思维过程以及分析问题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作为生命科学各学科基础的实验学科,也是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其实验技能的训练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学习,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科学的思维过程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等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重组、教学手段与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结合教师的科研情况、学科前沿动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根植三农聚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震 杨朋坤 +2 位作者 何金环 郑鸣 王永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78,共12页
“根植三农聚焦融合”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服务区域农牧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我校涉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了新农课背景下课程思政目标的实... “根植三农聚焦融合”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服务区域农牧产业发展,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是我校涉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新农科建设过程中学科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了新农课背景下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课程组在思政案例凝练上,从学科发展史、三农实践应用、校友优秀案例、生态文明、职业道德与生物伦理等方面,搭建学生“三农”情怀的培养平台;在课程思政案例和实践项目安排上,对接行业发展、三农实践、教师科研、校企合作项目和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等,建立学生知识应用的“融合”平台,从而实现对学生“根植三农”的情怀培养和“聚焦融合”的能力提升。授课过程中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线,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改造为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参与。在课前的线上布置任务、课中的“六环节”教学和课后的第二课堂等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具有一定挑战度、高阶性和创新性的知识应用达到思政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在三农行业一线的就业率明显提升,利用学科融合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强了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了学生利用课程知识服务“三农”实践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双石 苑函 +1 位作者 兰蓉 李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2153-22154,22157,共3页
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几方面,探讨了基于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类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索
4
作者 汪启明 屠小菊 +1 位作者 唐中海 饶力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329-330,共2页
根据农学类专业特点,总结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五要"创新教学措施,包括学习兴趣要培养、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化学知识和生物功能要联系、阅读和实验操作要加强、科学思维要锻炼,为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效率... 根据农学类专业特点,总结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五要"创新教学措施,包括学习兴趣要培养、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化学知识和生物功能要联系、阅读和实验操作要加强、科学思维要锻炼,为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效率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践性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类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教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被引量:33
5
作者 蔡蓉 王家敏 梅文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通过在临床医学八年制硕博班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其中,医学预科课程之一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采用了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其设计理念、评价手段、教学效果、问题反馈及解决方案等进行解析、讨论和总结,为今后的... 通过在临床医学八年制硕博班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其中,医学预科课程之一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采用了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其设计理念、评价手段、教学效果、问题反馈及解决方案等进行解析、讨论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线上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卫芳 沈为群 +1 位作者 余红云 王秀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5-45,49,共2页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经改革后由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逐级升级的体系共同组成 ,每一级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 ,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 ,使学生从较高起点上进入大学生化分子实验 ...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经改革后由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逐级升级的体系共同组成 ,每一级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 ,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 ,使学生从较高起点上进入大学生化分子实验 ,以适应现代科技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 教学体系 改革 课程教学 高等教育 基本实验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医学院为例 被引量:21
7
作者 马丽萍 王建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7-545,共9页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高校纷纷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成都医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文章深度挖掘该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最终确定了7个典型的思政元素,并进行了相应...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高校纷纷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成都医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文章深度挖掘该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最终确定了7个典型的思政元素,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设计,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将其在实践中教学。课后,对成都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麻醉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和中药学等6个专业的888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检测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所开展的案例式思政教学能够较好地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可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初步达到了专业课思政教学的目的。最后,结合实施效果,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打造和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以期为专业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基于思政视域的非植保专业《农药学》课程建设应用实践
8
作者 刘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30,共16页
传统《农药学》课程更聚焦植物保护专业,然而其对农业生产的整个环节均有重要贡献,因此,针对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的课程建设必要性不可忽略。由于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在植保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略显薄弱,需更成熟系统且具备基础学科教育... 传统《农药学》课程更聚焦植物保护专业,然而其对农业生产的整个环节均有重要贡献,因此,针对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的课程建设必要性不可忽略。由于涉农非植保专业学生在植保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略显薄弱,需更成熟系统且具备基础学科教育特色的教学设计开展专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研究深入挖掘农药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交叉点,从基础学科带来的生命伦理方面展开思考,搭建课程思政视域,完善思政育人平台,精准靶标涉农非植保专业《农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深度剖析了目前思政建设的背景、现状、特点和面临的困境,在强调《农药学》课程思政建设意义的基础上,设计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探讨和分析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情况和阶段性成效,以期为农业院校涉农非植保专业《农药学》课程的思政育人过程提供科学启发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涉农非植保专业 农药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元素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