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世界”学说:哈贝马斯的批判与改造 |
傅永军
张志平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2
|
|
2
|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 |
艾四林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48
|
|
3
|
“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的生活化 |
王广虎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5
|
|
4
|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 |
程广丽
赵跃先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5
|
人们为何对历史、他人和自然感兴趣——胡塞尔“生活世界”思想在当代现实中的一个应用 |
孙和平
孙赛初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1 |
2
|
|
6
|
论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从教育的“规范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
姜勇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7
|
中国语境中的“生活世界” |
王晓丽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8
|
对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性思考 |
查晓峰
王燕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9
|
论“生活世界”理论视野中的教师教育 |
胡春明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0
|
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视野下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性思考 |
景晓梅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1
|
“生活世界”理论对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
尹卫燕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
0 |
|
12
|
走出生活世界“研究之困境” |
邹兴明
李芳英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1
|
|
13
|
生活世界的伦理学价值 |
夏宏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4
|
自然的生活世界与能动的生活过程:一种历史性的剖析 |
唐正东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2
|
|
15
|
霍加特生活世界的文化生成与变革思想探析 |
乔瑞金
马援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6
|
面向生活世界的中国哲学 |
蒋海怒
|
《学海》
|
2003 |
0 |
|
17
|
自然价值的疏离与回归--论生态现象学“生活世界化的自然” |
穆艳杰
胡建东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8
|
“生活的世界”与“传播的世界”──韩国传播学者朴承宽访谈录 |
郭镇之
朴承宽
柴葆青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9
|
解读学生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 |
杨小微
|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20
|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生活之维——德性伦理与制度化规则的双重考量 |
徐继超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