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命·实践”教育学视域下人机协同教学的三重难题与纾解路径 |
戴丽敏
孔苏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生命·实践”教育学: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典型样本——“新基础教育”研究30年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20年研讨会议综述 |
张凯
|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国教育学本土标识性概念的建构:以“生命·实践”教育学为例 |
伍红林
郭纪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浅析“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元素 |
王枬
王昊宁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5
|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基石 |
李政涛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6
|
中国当代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师发展观 |
阮成武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7
|
当代中国教育学之“生命·实践”特征——叶澜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述评 |
庞庆举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回归与突破 |
王枬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9
|
聚焦教育研究的时代主题 共议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发布会暨研讨会会议综述 |
李存金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发展创新的里程碑——《“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评介 |
余小茅
文香兰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22 |
0 |
|
11
|
“新基础教育”教学变革研究的“生命·实践”特质 |
李政林
李政涛
|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2
|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自觉”的文化逻辑 |
王枬
王天健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13
|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核心概念的独特性 |
皇甫科杰
宋潇
朱琳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4
|
“生命·实践”教育学之教师“自育”思想初探 |
王枬
赵成玲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22 |
5
|
|
15
|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及启示 |
郭建斌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6
|
探寻教育学的独立与独特--“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初探 |
伍红林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22 |
1
|
|
17
|
断裂与弥合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评《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 |
李存金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内涵、开展方式与基本要求 |
卜玉华
伍红林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新基础教育”球班级建设研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贡献 |
李家成
程豪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臻至中国“第三极”学校领导研究的思考 |
刘春
杨小微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