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实践”教育学视域下人机协同教学的三重难题与纾解路径
1
作者 戴丽敏 孔苏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机协同教学,需要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指导与预测。该文聚焦“生命·实践”教育学视域,精准分析人机协同教学的难题,探索其纾解路径。“生命·实践”教育学与人机协同教学之间存在契合性的指导关系...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机协同教学,需要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指导与预测。该文聚焦“生命·实践”教育学视域,精准分析人机协同教学的难题,探索其纾解路径。“生命·实践”教育学与人机协同教学之间存在契合性的指导关系与合理性的生成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人机协同教学存在三重难题:一是缺乏教育理论深度观照,表现为研究未涉及或未恰当运用教育理论,常依赖技术理论等非教育理论;二是过度依赖机器智能,表现为学校看重机器智能本身,忽视人机协同性,导致教学过程碎片化;三是缺少适切的教学支架,表现为现有支架模式化、模糊化且存在“去教学化”倾向。针对三重难题,研究立足“生命·实践”教育学核心观点,提出认知、实践和保障层面的纾解路径。在认知路径上,形成“生命自觉”认知观,合理解析“师-机-生”的三维关系,阐释“机师”角色本质;在实践路径上,通过“主体交往”引导师生正确应用机器智能,以“四个还给”理念建立有效互动框架,借助“研究性变革实践”让教师掌握教学主动权;在保障路径上,依据已有课型研制任务单与评价表,实践“长程两段”设计,研制“类结构”实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人机协同 教学创新 人类智能 机器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实践”教育学: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典型样本——“新基础教育”研究30年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20年研讨会议综述
2
作者 张凯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7,共9页
在建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扎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田野3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不仅推动了基础教育学校的整体转型性变革,更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丰富素材与实证基础。而作为中国本土原... 在建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扎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田野3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不仅推动了基础教育学校的整体转型性变革,更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丰富素材与实证基础。而作为中国本土原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则以回应时代呼唤与理论创新为深厚土壤,持续坚守培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始终秉承“以成人促成事”与“以成事促成人”的辩证“成人·成事·成学”逻辑,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范式原创与学术贡献,推动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与现代化。直面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命·实践”教育学将通过理论创新、生命自觉与文化融合等关键机制,擘画学派建设的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新基础教育”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本土标识性概念的建构:以“生命·实践”教育学为例
3
作者 伍红林 郭纪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9,共10页
本土标识性概念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基础,具有本土性、原创性、标识性、历史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当代中国新生的教育学派,也是当代教育学重建的一次尝试。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生命·... 本土标识性概念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基础,具有本土性、原创性、标识性、历史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当代中国新生的教育学派,也是当代教育学重建的一次尝试。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生命·实践”和“生命自觉”两大标识性概念及其概念群,系统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依据是什么?”“教育内在的逻辑与结构是什么?如何揭示?”等教育基本问题,以及“教育学是什么?”“教育学之独立性、独特性、科学性是什么及其依据是什么?”等重大学科理论难题。深入分析“生命·实践”“生命自觉”两大标识性概念及其概念群的生成过程,可以发现中国教育学本土标识性概念建构的基本路径,即在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批判反思中赋予老概念以新内涵,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生成中以“理论思维”建构新概念,并遵循学科理论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本土标识性概念 “生命·实践”教育学 “生命·实践” 生命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元素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枬 王昊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1,共9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深厚的中国传统、自信的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教育学。鲜明的中国立场表现在它主张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从"哲学性演绎"转向"扎...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深厚的中国传统、自信的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教育学。鲜明的中国立场表现在它主张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从"哲学性演绎"转向"扎根性研究",从"依附性寄居"转向"独立性存在";深厚的中国传统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从陶行知"生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受梁漱溟"道德人本主义"的影响;自信的中国气派表现在"上天""入地"的学术选择,重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勇气,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的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中国元素 中国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基石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政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5,共12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新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教师发展观 被引量:4
6
作者 阮成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与各种理论取向的教师发展研究相比,“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体现出教师发展内涵、价值和路径的整全取向、二元统一取向和实践取向。在此之下,教师发展是教师作为个体的人、作为社会角色以及作为承担学校具体教学、教育的人,在学... 与各种理论取向的教师发展研究相比,“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体现出教师发展内涵、价值和路径的整全取向、二元统一取向和实践取向。在此之下,教师发展是教师作为个体的人、作为社会角色以及作为承担学校具体教学、教育的人,在学校转型性实践中实现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型及自我更新。它消解不同取向教师发展研究之间的对峙,形成一种思想和逻辑上内在一致的教师发展观,实现中国当代教师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教师发展观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教育学之“生命·实践”特征——叶澜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庞庆举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中国教育学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 中国教育学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学"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学。它有字书写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与研究团队数十年学术生命实践的无字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教育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 回归突破 教育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回归与突破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枬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1,共4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新基础教育 回归与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教育研究的时代主题 共议中国教育学未来发展——“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发布会暨研讨会会议综述
9
作者 李存金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2-96,共5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发布会暨研讨会于2015年3月28—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届知名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新与贡献、理论特质等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认为&qu...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发布会暨研讨会于2015年3月28—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届知名专家学者20余人围绕"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新与贡献、理论特质等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认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中国独特话语方式的教育学理论,它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清晰的学科立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研讨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发展创新的里程碑——《“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评介
10
作者 余小茅 文香兰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6期149-155,共7页
叶澜,当代中国“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始人与持续引领者,其“生命·实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贯穿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陆续有新生力量加入教育学学派的创派工作,直至21世纪的最初数年尤其是2004年正式将该学... 叶澜,当代中国“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始人与持续引领者,其“生命·实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贯穿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陆续有新生力量加入教育学学派的创派工作,直至21世纪的最初数年尤其是2004年正式将该学派定名为“生命·实践”教育学,其间又历经13年的艰难求索,终于在2016年建成实体性的学术机构即“生命·实践”教育研究院。至此,由叶澜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才算拥有了名副其实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院 现代教育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 学术机构 叶澜 研究丛书 生命·实践 实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教学变革研究的“生命·实践”特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政林 李政涛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0,共4页
"新基础教育"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目标与价值追求。在教学变革中,"新基础教育"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合作的研究型变革实践,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实践与教学生态三个层面的变... "新基础教育"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目标与价值追求。在教学变革中,"新基础教育"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合作的研究型变革实践,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实践与教学生态三个层面的变革。具体而言,包括基于"具体个人"概念重构教学观念,基于"主体交往"理论重构教学过程与变革实践,基于"动力内化"的变革目标,在教学生态层面提出推进型评价与教师思维方式转型的主张。三个层面彼此关联、交互生成,形成了具有"生命·实践"特质的"新基础教育"教学变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新基础教育 教学变革研究 “生命·实践” 育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之“自觉”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枬 王天健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自觉"继承了中国"贵自觉"的文化传统,在天人关系的逻辑中,个体应遵循天道、恪守本心,在"成人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天人合一;"自觉&qu... "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自觉"继承了中国"贵自觉"的文化传统,在天人关系的逻辑中,个体应遵循天道、恪守本心,在"成人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天人合一;"自觉"同时以生命关怀视角汲取了现当代哲学生命观的内在逻辑,重视人作为"类"生命存在应具备的精神属性,论证"自觉"在现当代文化中的事理依据;两种关于"自觉"的思源统一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育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文化逻辑 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核心概念的独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皇甫科杰 宋潇 朱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10-15,共6页
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概念体系,进而支撑话语体系的建构。“生命·实践”教育学所构建的学派概念体系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三类:学派全新性概念,如“生命·实践”;学派更新性概念... 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概念体系,进而支撑话语体系的建构。“生命·实践”教育学所构建的学派概念体系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三类:学派全新性概念,如“生命·实践”;学派更新性概念,如“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学派衍生性概念,如“自觉→生命自觉”。相较于其他教育学概念体系而言,“生命·实践”教育学具有自身概念体系的特质——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的“理实观”,主要表现在:在基本位层上以“基本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中的“基本”;以复杂性思维和复杂性理论作为基础的理论“细胞”再生;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之间的“中间地带”提出第三条道路“转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 教育学派 生命自觉 学派 核心概念 复杂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实践”教育学之教师“自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枬 赵成玲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3期84-92,共9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由叶澜教授创立并领衔主持的当代中国的教育学体系,其独特的教师“自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生命·实践”教育学关于教师“自育”思想的提出是应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型的变革之需,是直...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由叶澜教授创立并领衔主持的当代中国的教育学体系,其独特的教师“自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生命·实践”教育学关于教师“自育”思想的提出是应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型的变革之需,是直接点化人之生命的教育之求,是教书育人且“育己”先于“育人”的职业之在。具体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知为基础,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促进生命成长的自我教育活动。而“以学促自明,以思促自得,以省促自立,以行促自成”则是教师“自育”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自我教育 教师“自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及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建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3-9,共7页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作为中国当代原创性教育学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思想之源、研究之法、概念之基、实践之力。“生命·实践”教育学拓展了马...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作为中国当代原创性教育学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思想之源、研究之法、概念之基、实践之力。“生命·实践”教育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学中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关系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研究,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育研究的元问题,注重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教育学的独立与独特--“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红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3期75-83,共9页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明确以“中国教育学派”创建为目标的学术团队,在多年研究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方法论体系。该方法论以教育存在为研究对象,主张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提出在“深度介入”式的教育研究过程...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明确以“中国教育学派”创建为目标的学术团队,在多年研究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方法论体系。该方法论以教育存在为研究对象,主张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提出在“深度介入”式的教育研究过程中,对哲学、科学、艺术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是我国教育学科元研究的重要成果,挖掘并体认这些成果,对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和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教育研究方法论 教育存在 事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与弥合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评《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存金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基本哲学问题,也是教育研究绕不过去的真问题。《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一书以方法论的眼光梳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问题史,透析了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该书致力于...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基本哲学问题,也是教育研究绕不过去的真问题。《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一书以方法论的眼光梳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问题史,透析了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该书致力于实践哲学与教育学的"视阈融合",提出了"转化逻辑"这一关键概念,并以"生命·实践"教育学为案例,呈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机制。以此方式介入教育研究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可能创生出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新特质和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新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转化逻辑 交互生成 “生命·实践”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内涵、开展方式与基本要求 被引量:1
18
作者 卜玉华 伍红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大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研究。它是一种思想试验研究,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教育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中国性”及“成事”“成人”的内在统一等研究品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大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研究。它是一种思想试验研究,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教育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中国性”及“成事”“成人”的内在统一等研究品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展方式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深度介入式研究”与教育实践者的“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协同共生,以原型研究为抓手,致力探索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实践变革和主体发展等交互作用的发展路径。“新基础教育”在研究性质、研究方法论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丰富和拓展了社会科学试验研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思想试验 原型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球班级建设研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贡献
19
作者 李家成 程豪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新基础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持续重视班级建设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对于如何培养人、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持续且富有时代性的回答,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贡献了新思路。“新基础教育”研究重... “新基础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持续重视班级建设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对于如何培养人、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持续且富有时代性的回答,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贡献了新思路。“新基础教育”研究重视通过班级建设将班级日常生活教育化,培养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从而形成对育人方式转型的新理解和新实践;强调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实现班主任的发展,从而为研究教育中的主体发展,拓展我国教师研究边界提供新资源;坚持在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中促进教育发展,并在丰富新时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中助力我国教育故事的国际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生命·实践”教育学 班级建设 班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臻至中国“第三极”学校领导研究的思考
20
作者 刘春 杨小微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文章首先阐发有关"第三极"学校领导研究的观点,指出中国学校领导研究应该在"自觉"和"自为"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到"第三极"研究层面——自新境界;采用可视化的手段,形象解读"生命.实践"... 文章首先阐发有关"第三极"学校领导研究的观点,指出中国学校领导研究应该在"自觉"和"自为"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到"第三极"研究层面——自新境界;采用可视化的手段,形象解读"生命.实践"学派关键学者在学校变革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中获得顿悟启示;最后,强化了对"第三极"学校领导研究的认识,明确"会通以求超胜"的中国未来学校领导研究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领导 第三极 “生命·实践”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