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煤岩气储集层评价及甜点区优选
1
作者 张正涛 费世祥 +6 位作者 罗文琴 钟广浩 兰天君 王晔 崔越华 汪淑洁 张芳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2,共10页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产量影响因素及建产有利目标区域,基于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及测试资料,针对8号煤层,开展储集层精细表征及含气主控因素分析,构建其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并优选其甜点区。研究区整体为平缓的西倾...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产量影响因素及建产有利目标区域,基于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及测试资料,针对8号煤层,开展储集层精细表征及含气主控因素分析,构建其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并优选其甜点区。研究区整体为平缓的西倾单斜,8号煤层发育稳定,厚度为6.0~12.0 m,储盖组合以煤-泥岩为主,煤岩结构多为Ⅰ分型和Ⅱ分型。煤岩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整体含气量较高,平均可达23.17 m^(3)/t,埋藏深度、成熟度、正向构造、裂缝发育程度和储盖组合是影响含气量的主要因素。基于岩相、含气量、岩石力学、地应力、裂缝等,综合资源量、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应力等,提出了煤岩气储集层甜点区优选方案,并优选出Ⅰ类甜点区777 km2和Ⅱ类甜点区56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本溪组 煤岩气 储集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甜点段评价——以溱潼凹陷QY1井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玉巧 蔡潇 +2 位作者 夏威 吴艳艳 陈云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926,共11页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常规油重点产层,同时也是中国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选层位。对溱潼凹陷QY1井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表明,该套页岩具有低有机质丰度、较低镜质体反射率(R_(o))、矿物组分均衡及孔隙网络复杂的特点;运用...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常规油重点产层,同时也是中国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选层位。对溱潼凹陷QY1井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表明,该套页岩具有低有机质丰度、较低镜质体反射率(R_(o))、矿物组分均衡及孔隙网络复杂的特点;运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方法等对该页岩油储层的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含油性与可动性、脆性指数与可压性特征等进行研究,指明了生产甜点段。阜二段是一套混积页岩纹层型储层,矿物组成以黏土、长英质和碳酸盐矿物为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32%,R_(o)为0.9%~1.1%;平均孔隙度中下部为4%,上部为2.2%。根据“有机质丰度+构造特征+岩性”将阜二段页岩划分为6种岩相,其储集性具有明显差异,纹层发育特征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岩相具有不同储集空间特征的重要原因。除低有机质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外,其他岩相都具有较好的含油性;高有机质层状灰质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最高。纹层数量与油气可动性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从中有机质纹层状含灰云页岩到高有机质块状泥岩,平均含油饱和度指数从202.62 mg/g降至77.83 mg/g。高有机质块状泥岩由于存在大量塑性矿物,造缝效果是6种岩相中最差的。中有机质纹层状含灰云页岩是最优岩相,中有机质层状含灰云页岩和中有机质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略差,但也可以作为优势岩相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根据优势岩相在纵向上的分布,优选阜二段Ⅰ亚段③—⑤小层和Ⅱ亚段②—④小层为该区地质甜点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评价 页岩油 阜宁组 古近系 溱潼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及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成旺 刘新伟 +3 位作者 李曙光 熊先钺 王玉斌 陈高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料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从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构造、沉积环境及煤岩特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深部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标准,进而划分了研究区的地质工程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富集主要受顶底板岩性、构造及煤岩特征等影响,沉积环境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多体现在顶底板岩性组合及封闭性等特征上;研究区评价出地质一类、工程一类有利区411.5 km^(2),资源量1 038.75×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一类有利区596.2 km^(2),资源量1 192.4×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二类有利区287.4 km^(2),资源量574.5×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8~#煤层 评价 煤层气 主控因素 地质工程 大宁—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探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甜点层段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明 柳吉荣 +3 位作者 吝文 马丽红 刘德勋 陈宇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进一步明确荆门探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优选甜点层段,以X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干酪根薄片、X衍射、核磁共振、微纳米CT扫描及地化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 为进一步明确荆门探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优选甜点层段,以X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干酪根薄片、X衍射、核磁共振、微纳米CT扫描及地化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解释成果,从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孔隙类型及结构、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系统评价五峰组—龙一段各小层储层特征,以优选甜点层段。结果表明:五峰组—龙一段以硅质页岩为主,主要形成于深水陆棚相还原环境,优质页岩段页岩气品质较高,有机地化特征优越;多手段测试孔隙率与渗透率均具有正相关特征,饱和水页岩核磁共振T2谱可分为2类5型,不同类型T2谱所反映的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孤立孔主要存在于小于2 nm的微孔中,占比非常小;基于储层特征评价,优选出龙一-(1)^(1)—龙一_(1)^(2)小层为一类储层,五峰组上段和龙一_(1)^(3)小层为二类储层,龙一_(1)^(4)小层为三类储层,富碳高硅页岩段的五峰组上段—龙一_(1)^(3)小层(厚度约17.7 m)为页岩气甜点层段,研究成果可为荆门探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确定水平井的靶体层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探 五峰组–龙马溪组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山西组2~3亚段致密砂岩气储层“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龙梅 文桂华 +4 位作者 李星涛 李翔 李永洲 时小松 杨明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1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藏是目前该区块主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单井生产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凸显,落实优选'甜点区'成为提升该...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藏是目前该区块主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单井生产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凸显,落实优选'甜点区'成为提升该区勘探开发效益的核心问题。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地震、岩心、录井、测井、压裂试气及生产动态资料的系统分析,刻画沉积微相特征,对山2~3亚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综合评价,预测'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1)山2~3期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3种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其砂体叠置样式可划分为孤立型、垂叠型、侧叠型和空叠型等4种,其中以垂叠型为主,其余次之;(2)山2~3亚段储层以细—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型、接触型和次生加大型,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粒间溶孔和粒间孔为主,属于低排驱压力—细喉道储层;(3)山2~3亚段发育东西两条砂带,砂岩主要分布在东砂带内,主体砂岩厚度大于6 m,西砂带河道呈现窄条带状,主体砂岩厚度大于4 m;(4)山2~3亚段可划分为3类'甜点区',其中Ⅰ类区位于水下分流主河道位置,地震响应明显,测井曲线以钟形—箱形为主,砂体厚度大,叠置样式以垂叠型为主,生产效果好;(5)研究区可优选出8个'甜点区',合计面积为60.7 km^2,其中Ⅰ类区1个,Ⅱ类区2个,Ⅲ类区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 早二叠世 沉积微相 致密砂岩气藏 叠置样式 储集层特征 “甜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与页岩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79
6
作者 杨智 侯连华 +4 位作者 陶士振 崔景伟 吴松涛 林森虎 潘松圻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65,共11页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无稳定自然产能2项基本特征,且“规模区”需具备稳定构造背景、规模优质烃源岩、规模储集空间、源储共生分布等4项形成条件。揭示了页岩层系液态烃源储耦合、致密化减孔聚集机理,划分6项24种不同类型页岩层系液态烃,指出中国陆相页岩具有地热梯度较低和地层非均质性较强两项特征,须优选规模型“甜点区”来稳步推进工业上产。页岩层系液态烃“进源找油”,应着力开展地质、工程和经济“三品质”“甜点区”综合评价,成熟度是控制“甜点区”分布的首要因素。中国陆相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R。值为0.8%~1-3%,TOC值大于2%,岩性为纹层状页岩或致密孔隙性储集层,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大于8%,页岩油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高(致密储集层大于70%,页岩大于40%),含油饱和度50%-90%,原油黏度较低或地层压力较高,天然裂缝发育。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巨量的资源规模,增强海陆相页岩层系液态烃形成分布地质认识,对持续关注、推动这一重大领域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甜区”评价 非常规油气 细粒沉积 致密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探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志明 孙中良 +9 位作者 黎茂稳 曹婷婷 钱门辉 马晓潇 刘鹏 鲍云杰 蒋启贵 陶国亮 张隽 芮晓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75,共9页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探讨了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其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越显著。东营凹陷的洼陷区沙三下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现今真实成熟度(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主要介于0.69%~1.05%,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EqVR_(o)值则主要介于0.74%~1.20%;综合地质与工程甜点条件的剖析,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的现今真实成熟度EqVR_(o)值为0.74%~1.20%,4个洼陷的深洼区均具有良好的基质型页岩油商业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界限 基质型页岩油 沙三下—沙四上亚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阜康地区多煤层组合条件下开发层段评价优选 被引量:9
8
作者 蒲一帆 汤达祯 +3 位作者 陶树 唐淑玲 张奥博 张泰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1-2330,共10页
多煤层地区优势开发层段评价以及优势组合层段选取是决定煤层气资源动用率、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从煤储层可改造性和排采关键参数出发,优选煤岩力学性质、有效压裂厚度、煤体破碎程度、临储压力比和试井渗透率5个评价指标,利用模... 多煤层地区优势开发层段评价以及优势组合层段选取是决定煤层气资源动用率、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从煤储层可改造性和排采关键参数出发,优选煤岩力学性质、有效压裂厚度、煤体破碎程度、临储压力比和试井渗透率5个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优选甜点层段。考虑资源适配性、层间兼容性和排采稳定性,选取煤层相对埋深、含气量、临储比、储层压力梯度和渗透率5个关键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对优势产层组合关系进行探讨。评价结果显示:以潜力值U>0.75为节点可优选出A2,A5,39,41,42共5个甜点层段,资源配置优,渗透性好,可改造性强;优选出A3-A4,A7-A8和41-42共3套优势组合层段,组合层段间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压力梯度以及临储比,排采过程中易达到生产“同步”,评价优选结果与气井产能特征基本一致。进一步结合排采特征分析认为,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是四工河矿区煤层气井的主要控产机理,生产部署应着重考虑构造部位、埋深特征,首当考虑优势单煤层开发(A2,A5煤),多煤层优势组合多为低潜力煤层(A3-A4,A7-A8煤),可于开发后期进行开发部署;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井产能整体受控于煤体结构、多煤层排采组合以及生产井型,应在充分考虑煤体结构的非均质性以及煤层发育的不连续性的基础上,规避碎粒、糜棱煤发育区,对优势单煤层开发(42煤等)的同时可兼顾优势煤层组(41-42,39-41-42煤)合层排采,提高煤层气资源动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层评价 多煤层地 阜康地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高峰 刘欢 +3 位作者 鲜保安 高德利 王小明 张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15,共8页
从煤层气开发地质选区的角度出发,优选涵盖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的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评价参数,构建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该模... 从煤层气开发地质选区的角度出发,优选涵盖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的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评价参数,构建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3号煤层的4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开发效果一致,并与现有研究成果吻合,验证了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煤层气开发地质“甜点区”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不涉及参数赋权,克服了层次分析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传统模型由于参数赋权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缺点,同时无需构建多级判断矩阵,计算过程更加简单。模糊模式识别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可为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地质“甜区”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页岩气甜点评价体系与富集高产影响因素 被引量:61
10
作者 何希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71,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南川地区处于高压—常压过渡带,页岩气储层埋藏以深层、中深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揭示该区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基于典型井钻井资料及试气成果,分析了该区页岩气地质特点,建立了页岩气甜点目标... 四川盆地东部南川地区处于高压—常压过渡带,页岩气储层埋藏以深层、中深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揭示该区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基于典型井钻井资料及试气成果,分析了该区页岩气地质特点,建立了页岩气甜点目标评价体系,划分了甜点区,明确了不同甜点区页岩气生产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川地区沉积及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但受多期构造改造作用的影响,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具有孔隙度增加、压力系数变小、含气性变差、地应力变小的特征;②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包含总有机碳含量在内共计6项参数的储层分级评价标准,明确①—③小层为Ⅰ类储层,是页岩气勘探甜点段;③建立了以"物质基础、保存条件和体积改造"3大类13项为评价参数的定量化页岩气甜点目标评价体系及标准,优选出平桥背斜为Ⅰ类甜点区,东胜南斜坡、东胜背斜、平桥南斜坡为Ⅱ类甜点区;④页岩气生产特征具有分区性,Ⅰ类区具有高产气、低产液、稳产期长且产量递减慢的特征,单井测试页岩气产量和估算最终可采储量较高;⑤页岩气水平井产能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保存条件和体积改造程度。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四川盆地盆缘区页岩气高质量勘探和规模效益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南川地 深层、中深层页岩气 地质特征 评价 生产特征 富集高产影响因素 盆缘复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低有机质断块型页岩油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
11
作者 钱诗友 杨志强 徐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39,共10页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分析结果,对区域测井响应关系特征进行分析,将常规测井与特殊测井相结合,建立页岩油储层岩性、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评价的测井解释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优选敏感参数,建立了区块页岩油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对储层进行“甜点”综合评价。经多口井的勘探实践验证,该测井评价技术具有较好的地区适应性,有效划分页岩油储层类别,有利于页岩油储层“甜点”优选,为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阜二 页岩油 测井 储层参数 “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甜点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49
12
作者 崔宝文 陈春瑞 +4 位作者 林旭东 赵莹 程心阳 张玉鹏 鲁国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5,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具有储集性能好、含油丰富、地层压力高、原油密度低、原油黏度小、较高的气油比等特点;高有机质层状和纹层状页岩发育、高成熟热演化和较高的地层压力是古龙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纵向上,甜点层主要发育在青一段及青二段下部,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含油特征可分为上、中、下3个甜点段,其中下甜点段发育优质甜点层,横向分布稳定。平面上,甜点区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地区。目前齐家—古龙地区下甜点段试油已得到证实,是勘探开发最有利目标区和甜点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页岩油 “四性”评价 特征 突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岩性频繁互层型页岩气潜力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鹏 高丽军 +5 位作者 李勇 吴建光 石雪峰 康弘男 孔为 吴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9,共12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高效勘探亟需建立有利区评价流程及选区参数体系。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以下简称山2段)页岩气为例,在对区内4口页岩气探井的泥页岩层段岩心观察和含气量、地球化学、岩矿、储层物性、岩...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高效勘探亟需建立有利区评价流程及选区参数体系。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以下简称山2段)页岩气为例,在对区内4口页岩气探井的泥页岩层段岩心观察和含气量、地球化学、岩矿、储层物性、岩石力学等实验测试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评价流程和参数指标,评价了山2段页岩气有利区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海相页岩,该区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层段中相对富气的泥页岩层段中—薄层泥页岩与煤层(线)、致密粉砂岩(砂岩)频繁互层,具有“含气泥页岩层段岩性复杂多样、砂质夹层发育”的特点;②该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腐殖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较高,生气能力强;储集层具备高储集能力,介孔和微裂缝发育;富有机质夹薄层砂岩条带的岩性组合相对有利富气,且脆性矿物含量高,有利于改造;③结合页岩气富集性与可压性地质参数测井解释、地质综合相类比等方法,建立了“五步四关键三原则”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评价流程,形成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有利区评价方法。结论认为,该区山2段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前景中等偏上,并落实区内山2段3类页岩气勘探潜力区,其中一类区资源潜力和开发潜力较大,为后期页岩气勘探重点区;三类区单独开发页岩气难度较大,需考虑多层系多类型气协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组2 砂泥叠置 页岩气 评价流程 参数体系 评价方法 有利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评价方法:以墨西哥湾AC818#1区域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金华 苏明 +6 位作者 魏伟 韩维峰 樊波 张巧珍 隆惠清 崔悦 张彤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温压稳定条件、气源生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个要素相互间的匹配性控制着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程度。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的分析,初步构建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的评价方法:首先评价区域内是否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 温压稳定条件、气源生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个要素相互间的匹配性控制着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程度。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的分析,初步构建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的评价方法:首先评价区域内是否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条件,明确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范围;然后在稳定域内寻找有利目标,评价是否具备天然气水合物规模富集的条件。对墨西哥湾AC818#1区域的评价结果与勘探结果一致,显示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进一步指出未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评价应建立地质"甜点"区、开发"甜点"区和工程"甜点"区等综合评价体系,从而确定最佳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富集成藏 “甜 评价方法 墨西哥湾 AC818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46
15
作者 吴财芳 刘小磊 张莎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7-1653,共7页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 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利向斜中优选煤层气开发"靶区",甜点段是在煤层气开发"靶区"内从垂向上优选组合层段。针对研究区次级向斜多,勘探程度差异大,许多参数无法统一的特点,在有利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丰度和可采资源量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地质资源丰度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和高地应力的特点,在甜点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断层分维值、构造曲率及埋深相结合的关键指标,断层分维值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多煤层发育,易诱发层间干扰的特点,在甜点段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体结构、临界解吸压力差和储层压力梯度差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体结构为一票否决指标;并在各个阶段均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最终构建了针对研究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煤层气地质选区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有利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区别和联系 被引量:153
16
作者 邹才能 陶士振 +8 位作者 白斌 杨智 朱如凯 侯连华 袁选俊 张国生 吴松涛 庞正炼 王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共16页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8个方面有本...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延伸,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8个方面有本质区别。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和浮力圈闭成藏理论。非常规油气有两个关键标志:一是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二是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两个关键参数为:一是孔隙度小于10%,二是孔喉直径小于1μm或空气渗透率小于1m D。而常规油气,在上述标志和参数方面表现明显不同,孔隙度多介于10%~30%,渗透率多大于1m D。非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烃源岩特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及匹配关系,常规油气评价重点是生、储、盖、圈、运、保'六要素'及最佳匹配关系。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有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10%,页岩油气】3%)和微裂缝发育;常规油气核心评价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重点评价优质烃源灶、有利储集体、圈闭规模及有效的输导体系等。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的相同点是,在同一含油气系统中,两者具有相同的烃源系统、相同的初次运移动力、相似的油气组成等。基于成因和分布上的本质联系,常规—非常规油气表现为'有序聚集',成因上关联、空间上共生,形成一套统一的油气聚集体系。遵循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规律,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将两类油气资源整体考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常规油气 石油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页岩气 致密油气 有序聚集 “甜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地质特征与页岩油勘探实践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立宏 韩国猛 +5 位作者 杨飞 马建英 牟连刚 周可佳 王昌丽 孟立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3-455,共13页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Es^(3(1))]页岩油勘探获得高产、稳产工业油流,证实湖相页岩油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并形成亿吨级规模战场,对渤海湾盆地广泛分布的沙河街组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针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页岩层系沉积...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Es^(3(1))]页岩油勘探获得高产、稳产工业油流,证实湖相页岩油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并形成亿吨级规模战场,对渤海湾盆地广泛分布的沙河街组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针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页岩层系沉积环境、岩性、储集性、脆性和含油性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Es^(3(1))半深湖-深湖区泥页岩孔缝发育,脆性指数高、储层敏感性差、含油气性好,具备页岩油富集的生烃、储集、含油和工程改造条件,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优越。纵向上,将Es^(3(1))划分6个甜点段,由上至下依次为C1—C6,平面分布稳定,单段厚度分布在7~96 m,累计厚度434 m,分布面积在87.4~194.3 km^(2),平面甜点叠加面积为256 km^(2),采用体积含油率法,初步计算资源量为4.1×10^(8) t。按“老井控面、水平井提产”的原则,在Bin60-56和F38x1两口大斜度井试油获工业油流,针对C1甜点段部署水平井勘探,QY10-1-1井获得日产百吨高产油气流,Bin56-1H井自喷试采206 d后,累产油3043.11 t,反排率为7.77%,歧口凹陷沙三段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评价 页岩油 沙三一亚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高丰度海相页岩气富集理论及地质评价技术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红岩 刘德勋 +9 位作者 蔚远江 赵群 邱振 董大忠 施振生 孙莎莎 姜振学 刘洪林 周尚文 拜文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81,共13页
海相页岩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地质评价及综合选区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突破的关键。基于勘探开发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研究、现场调研、重点露头野外踏勘与取样分析、关键探井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等方... 海相页岩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地质评价及综合选区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突破的关键。基于勘探开发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研究、现场调研、重点露头野外踏勘与取样分析、关键探井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和地质评价技术内涵,及其在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的最新进展、现场应用及成效。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进展包括:厘定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指标含义及其各自相应的地质内涵,认为硫化缺氧陆棚环境发育控制了川南富有机质沉积与富有机质页岩展布,富硅富钙海洋生物勃发控制了页岩气高有机质丰度分布,多地质事件沉积耦合作用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甜点段和高资源丰度分布;提出优质储层纹层与有机质纳米孔喉发育,条带状粉砂纹层优质页岩储层高含气性、高脆性、网状裂缝和岩性、电性、物性、地化特性、含气性、可压性“六性”最佳,建立了页岩气4个阶段过程的超压聚集、差异富集演化模式。大面积高丰度超压页岩气地质评价技术进展包括:建立了基于“层序地层、化学地层、生物地层”的黑色笔石页岩地层小层对比与评价技术,研发了5台/套页岩储层表征关键参数测试装置与分析技术,形成了页岩气储层定量表征与评价技术,“双厚度、多参数”甜点区优选评价技术,在四川盆地优选出36个有利目标区,页岩气总地质资源量10.35×10^(12)m^(3)。应用表明,该套理论与技术有效指导和支撑了中国石油页岩气资源评价、地质选区、储量发现、示范区综合评价与建设,为海相页岩气规模开发与产建部署、推动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富集地质理论 地质评价技术 大面积 高丰度 页岩气(段/) 四川盆地及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一下亚段中等成熟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立宏 何海清 +5 位作者 郭绪杰 陈长伟 韩国猛 杨飞 马建英 周素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3-1086,共14页
陆相湖盆中等成熟页岩油资源丰富,而该类型资源具有岩相变化快、成岩演化程度低、储层敏感性强及原油粘滞性高等特点,工程开发对策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典型湖相中等偏低成... 陆相湖盆中等成熟页岩油资源丰富,而该类型资源具有岩相变化快、成岩演化程度低、储层敏感性强及原油粘滞性高等特点,工程开发对策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典型湖相中等偏低成熟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型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工程应对策略,探索中等成熟页岩油开发动用方案。研究表明:云灰质页岩夹薄层碳酸盐岩段粘土含量矿物小于30%,海水基滑溜水防膨压裂液体系能够抑制该类储层敏感性,并解决因粘土矿物吸水膨胀而导致的地层坍塌问题;储层脆性、生烃条件、含油性和储层水敏性是中等成熟页岩油甜点分布的主控因素,甜点厚度一般在10~12 m左右,应用叠前偏移数据体开展储层预测、读准靶点深度、旋转导向精准定向、打准甜点段及提高甜点钻遇率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采用海水基压裂液防膨、趾端蓄能体积压裂和前置CO增能降粘可实现压裂提产。利用新认识优化QY1H井部署和实施方案,该井437 d累产油7303.28 t(平均日产16.75 t),实现中等成熟度页岩油高产-稳产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敏感性 评价 中等成熟页岩油 沙一下亚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岩性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地质评价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国 夏勇 +1 位作者 赵晨阳 王蕾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6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陆上管网枢纽中心,具有优越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资源、地理位置和气源等优势。为解决低渗透强非均质岩性气藏侧向封闭不明确、单井产能低等带来的储气库选址评价难、方案优...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陆上管网枢纽中心,具有优越的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资源、地理位置和气源等优势。为解决低渗透强非均质岩性气藏侧向封闭不明确、单井产能低等带来的储气库选址评价难、方案优化设计难等诸多问题,开展了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和辫状河三角洲砂岩气藏侧向封闭性评价、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表征与三维地质建模、大面积强非均质气藏局部甜点建库模式优化以及储气库注采井网优化设计等研究,并形成了低渗透岩性气藏型储气库地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碳酸盐岩气藏侵蚀沟槽形成地层遮挡、致密层形成岩性遮挡,侧向封闭性良好,砂岩气藏储层内部阻流带发育、压力波及范围有限,设置过渡带可以实现边界的动态封闭;②裂缝是低渗透气藏的主要渗流通道,其精细表征是裂缝型碳酸盐岩气藏优化注采井位部署和储气库快速达容达产的基础;③核心注采区、中间过渡区、外围监测区的“三区带”建库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气库运行效率、降低天然气外溢风险;④基于强非均质气藏的储层地质特点优化注采气井井网井型,能够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气井产能和库容控制。结论认为,形成的低渗透岩性气藏型储气库地质评价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储气库选址和设计等难题,支撑了鄂尔多斯盆地气藏储气库的建设,为同类型低渗透岩性气藏改建储气库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下储气库 低渗透 岩性气藏 侧向封闭性 优选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