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当代大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玲 邓俊叶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何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高校外语教育作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应变,改革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此背景下,“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得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何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高校外语教育作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应变,改革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此背景下,“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得以出版发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能力等维度促进学生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国际传播能力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高级中文读写教程》研究
2
作者 雷莉 陈雯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本文立足多模态隐喻视角,聚焦“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高级中文读写教程》,从语境情境、主题内容、表征形式和应用实践四个层面构建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深入研究教材的文字、图像、图表符号及空间关系等模态的隐喻意义,阐释其承载... 本文立足多模态隐喻视角,聚焦“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高级中文读写教程》,从语境情境、主题内容、表征形式和应用实践四个层面构建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深入研究教材的文字、图像、图表符号及空间关系等模态的隐喻意义,阐释其承载的信息传递、对话沟通、深化认知等功能,在多模态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该教材的使用建议。研究发现: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建构和识读有助于充分挖掘国际中文教材所蕴含的多要素融合的编写理念、多种模态搭配的叙事方式以及“中文·国情”融合的编写路径,实现教材语篇意义、表达与结构的三维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国际中文教材 “理解当代中国” 意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使用研究——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云虹 曹丹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 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始终是翻译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教材建设。“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定位明确、理念新颖、设计科学,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如何科学使用该系列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无疑是当下翻译人才培养中应着力探究的问题。本文以《汉法翻译教程》为例,从注重价值引领、把握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及注重翻译能力提升、实施分析—探究—互动三位一体式教学等方面对“理解当代中国”翻译类教材的使用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人才培养 教材使用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汉法翻译教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驱动”理论视域下“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应用实践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行玉华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本文尝试将“表达驱动”理论运用于“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的应用实践体系建设,通过探讨“表达驱动”理论与系列教材的三组对应关系,确定应用实践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天津外国语大学“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开设情况,提出国际中文... 本文尝试将“表达驱动”理论运用于“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的应用实践体系建设,通过探讨“表达驱动”理论与系列教材的三组对应关系,确定应用实践体系构建原则,结合天津外国语大学“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开设情况,提出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应用实践体系的具体方法及内容。“表达驱动”理论视域下的“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应用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表达实践为导向,是全面有效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驱动 国际中文教育 理解当代中国 教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的“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编写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洪仪 柳文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1-101,共11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阿拉伯语高等教育不仅要继续把阿拉伯世界介绍至国内,更为紧迫的是,要把中国介绍给阿拉伯世界。要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就必须首先理解当代中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是理解当代中国的权威读本。为推动该著作... 进入新时代,我国阿拉伯语高等教育不仅要继续把阿拉伯世界介绍至国内,更为紧迫的是,要把中国介绍给阿拉伯世界。要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就必须首先理解当代中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是理解当代中国的权威读本。为推动该著作多语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向纵深发展,“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秉持系统安排、全面覆盖、融合学习、能力导向的原则,并强调各教材自身的特色,是阿拉伯语专业与时俱进、回应国家急需和时代之问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和完善外语类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理解当代中国 外语改革 教材编写 阿拉伯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葡萄牙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与策略
6
作者 隋佳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作为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重大实践,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葡萄牙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重大实践,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葡萄牙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应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葡语人才培养事业。本文基于《理解当代中国·葡萄牙语系列教材》,通过对四本教材进行分析,发现该系列教材主要讲述了五大类中国故事,即中国道路故事、中国梦故事、中国人故事、中国文化故事和中国发展故事。在讲述手法上,皆以显性和隐形结合的方式用葡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此基础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葡语教学的背景以及在该地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葡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 葡语课堂 “讲好中国故事” 理解当代中国·葡萄牙语系列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
7
作者 魏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8期72-75,共4页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全面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践能力。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使用为例,从基本原则、教材分析、教学...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全面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践能力。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使用为例,从基本原则、教材分析、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旨在通过课程改革提升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英语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文化意识 文化自信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国情课教材二次开发
8
作者 鲁文霞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2期32-40,6,共10页
产出导向法(英文简称POA)主张“学用结合”,以产出任务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驱动任务和促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完成任务搭建支架,使学生的所学与所用能够有效对接。依据产出导向法,从国情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需求出发,对... 产出导向法(英文简称POA)主张“学用结合”,以产出任务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驱动任务和促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完成任务搭建支架,使学生的所学与所用能够有效对接。依据产出导向法,从国情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需求出发,对“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高级中文听说教程》进行二次开发,改造和更新部分单元的视听理解活动和综合口语活动,增补单元驱动任务和词语表。基于POA的国情课教材二次开发,也是对国情课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希望这种革新能够推动国情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教师引导下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理解当代中国 国情课 教材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