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 |
李德煌
陈红升
张毅翔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2
|
“现实的人”与“惟一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主体论之别 |
刘森林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8 |
3
|
|
3
|
“现实的人”的价值认同与价值选择及其矛盾悖逆──兼及实践中的世俗难题及其解决 |
黄陵东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7 |
1
|
|
4
|
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叙事的生成与建构 |
姜甜甜
叶方兴
|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代化 |
韩成
|
《学海》
|
1996 |
2
|
|
6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个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张国富
孙金华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7
|
“现实抽象”:商品交换中生成的认知机制——索恩-雷特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解读 |
张义修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8
|
重构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 |
郑丽勇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3
|
|
9
|
瞿秋白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建构——基于《“现实”》中俄文本对勘的视角 |
杨慧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从“现实的个人”到“真正的共同体”——新唯物主义的人学致思理路 |
康渝生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1
|
现实中的个人与游戏——对人类游戏本质属性逻辑起点的审视 |
韩晓东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索恩-雷特尔“现实抽象”的三重维度 |
周嘉昕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3
|
杜勃罗留波夫:文学社会学批评的现实之维 |
王志耕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4
|
重塑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人学研究主体性范式的理论变革 |
邵芳强
张婕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5
|
银海遐思录(之二十)——从影片《埃莲狄拉》看魔幻现实主义 |
郑雪来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6
|
“现实的个人”及其全面发展 |
陈旭雯
刘星昊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7
|
解读宫崎骏动漫中的“现实世界”和“异世界” |
李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8
|
现实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现实 |
赵文华
|
《河北学刊》
|
2003 |
2
|
|
19
|
从“现实的个人”看唯物史观 |
陈章龙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
20
|
“现实的个人”及其逻辑进程─—简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理论构架 |
何进
|
《理论学习月刊》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