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文学”的确立与50-60年代的大学教育体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贺桂梅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91,共9页
新文学成为高等院校一个独立的学科方向,始于50年代初期,作为教材的文学史写作也成为课程建制的核心部分。50年代后期,“现代文学”取代了“新文学”命名。本文以新文学史写作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概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现代文... 新文学成为高等院校一个独立的学科方向,始于50年代初期,作为教材的文学史写作也成为课程建制的核心部分。50年代后期,“现代文学”取代了“新文学”命名。本文以新文学史写作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概念的变迁为线索,考察“现代文学”作为一套知识体系在50-60年代被生产出来的方式,及其与教育制度之间的关联,尝试对“现代文学”的学科命名做一种知识考古学式的探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 知识体系 院系调整 教育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一体性”——兼及新形态“现代文学”的建构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朱自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后的前二十年(1917—1937年)里,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呈现为“一体性”之关系,具有发生的同时性、“现代性”这一同质性、共同建构一种整体形态的“现代文学”的同构性。对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一体性”进行研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后的前二十年(1917—1937年)里,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呈现为“一体性”之关系,具有发生的同时性、“现代性”这一同质性、共同建构一种整体形态的“现代文学”的同构性。对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一体性”进行研究需要建构方法论,即以“现代性”为价值尺度,在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两者之间进行“同”的研究而不是进行“异”的研究,采用“谛视”性阐释方法。“一体性”研究所要达到的学术目标是建构出一个处于更高阶位的、结构上更为丰富完整的、新的“现代文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现代文学 一体性 “现代文学” 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的歧路——白先勇陈若曦比较论
3
作者 尤作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白先勇与陈若曦是当代汉语小说写作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展现了至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场景与日常生活画面。不管是白先勇还是陈若曦,共产党开始主政大陆与国民党最后迁徙台湾的1949年在其小说叙述中都是一个重要时刻。只不过,在白先... 白先勇与陈若曦是当代汉语小说写作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展现了至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场景与日常生活画面。不管是白先勇还是陈若曦,共产党开始主政大陆与国民党最后迁徙台湾的1949年在其小说叙述中都是一个重要时刻。只不过,在白先勇的叙述中,1949年以后,依然是民国风月,而在陈若曦的小说中,已不免换了人间,对于同一历史时间不同的叙述法构成了白先勇与陈若曦小说对照中最为触目的一道景观,两位小说家也以此建构了各自"最后的贵族"与"最后的左派"的文学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白先勇 陈若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思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01,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文学"的研究阶段。"新文学"在若干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出现、《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众多批评家的涌现,都使得这个学科初具雏形。第二阶段是"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文学"的研究阶段。"新文学"在若干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出现、《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众多批评家的涌现,都使得这个学科初具雏形。第二阶段是"现代文学"的研究时期。文学研究受到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束缚较大,但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鲁迅研究队伍的建立都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文学"的研究阶段。"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这为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直接促成了"重写文学史"的发生。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已经有了15年的时间,但无论是问题意识的发现,还是当下文学创作的立场,都还没有摆脱20世纪文学研究的阶段。"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仍未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现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