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1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深刻的异化现实批判到营造虚幻的“自由社会主义”王国——评马尔库塞的“现代乌托邦革命”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桂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1,共5页
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深刻而有力,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异化存在的指责也不无道理,但是他由此提出“现代乌托邦革命”,主张以精神、意识革命取代经济、政治革命以进入“自由社会主义”、实现人的本质存在,这种社会政治观却... 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深刻而有力,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异化存在的指责也不无道理,但是他由此提出“现代乌托邦革命”,主张以精神、意识革命取代经济、政治革命以进入“自由社会主义”、实现人的本质存在,这种社会政治观却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它只能存在于马尔库塞的主观幻想中而永远无法付诸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异化 “现代乌托邦革命”论 社会政治学说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革命的现代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探赜
2
作者 方雷 谢科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革命与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以革命的方式扫清了现代化的障碍,并持续以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党的自我革命具有不同于传统革命和西方近现代革命的现代性要义:在主体层面,自我革命塑造了... 革命与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以革命的方式扫清了现代化的障碍,并持续以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党的自我革命具有不同于传统革命和西方近现代革命的现代性要义:在主体层面,自我革命塑造了党的现代性主体力量;在理念层面,自我革命阐释了党的现代性哲学理念;在治理层面,自我革命创造了党的现代性治理体系。自我革命的现代性有效赋能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现代性主体力量整合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利益,党的现代性哲学理念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原则,党的现代性治理体系提升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效能。新时代新征程上,党要继续坚持自我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现代 自我革命 现代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党史中自我革命的现代化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尹传政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呈现为国家现代化转型与政党自我革命的双重逻辑的协同演进,深刻体现了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社会革命深化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党不仅在自我革命驱动社会革命的互动中构建起具有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呈现为国家现代化转型与政党自我革命的双重逻辑的协同演进,深刻体现了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社会革命深化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党不仅在自我革命驱动社会革命的互动中构建起具有历史连续性的现代化发展范式,还通过自我革命建立起使党始终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有效动力机制,更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中为其提供了持续深入开拓的不竭动力,形成了百年现代化鲜明的演进逻辑特征。党在新征程上通过自我革命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全面提高制度性整合效能,持续释放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并使其自身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努力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百年历史 自我革命 中国式现代 “第二个结合” 政党治理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现代化指向:基本逻辑、分析维度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唐扬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共7页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开辟了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新境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从基本逻辑看,党的自我革命所内涵的现代化指向,理顺了“强...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开辟了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新境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从基本逻辑看,党的自我革命所内涵的现代化指向,理顺了“强党何以领导国强”的逻辑进路,阐释了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统一。自我革命在多维度上实现对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推进,即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统摄社会革命的政党能力、制度化规范化的治理体系、干净担当的政治文化等。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坚持核心引领,紧扣同现代化相统一的自我革命主题主线;持续锻造能力,强化同现代化相匹配的自我革命战略本领;健全制度保障,完善同现代化相协调的自我革命规范体系;注重文化塑造,涵养同现代化相支持的自我革命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 现代化指向 政治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主动性
5
作者 张明军 李天云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现代化是人类告别传统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社会的实践过程。科技革命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与国家兴衰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经过几十年“赶超型-并联式”的累积性发展,大踏步赶上... 现代化是人类告别传统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社会的实践过程。科技革命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与国家兴衰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经过几十年“赶超型-并联式”的累积性发展,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走在世界前列,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趋势和格局。当今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成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变量,这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主动进行因应与调适,实现新科技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共进,进而开辟和形塑“新的文明现代性”。基于对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自觉顺应新科技革命趋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调适优化。在新科技革命潮流中持续因应与调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和必然之策,有利于丰富和升华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科技革命 中国式现代 历史主动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演进
6
作者 尹传政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实践创新,也是其理论形态在动态发展中的自我完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本质上构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历史主动性的具体表达,主要根植于自我革命实践形态...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实践创新,也是其理论形态在动态发展中的自我完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本质上构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历史主动性的具体表达,主要根植于自我革命实践形态的演进逻辑、价值取向的范式定位及方法论创新的制度效能的范式建构,从而形成了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文明形态建构的现代化治理范式。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党的自我革命在其历史主动实践活动中最直接和生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党通过自我革命以党风引领社会风气,构筑现代化文明形态的价值新风尚;通过完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和深化自身建设制度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本的保障制度;通过自我革命持续校准人民性与先进性的政党伦理坐标,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和引领其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中国式现代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
7
作者 方素清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3,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不断深化认识,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开创性探索和推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不断深化认识,将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开创性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开启了以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路,明确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现代化推进方式,组织起了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社会主体力量,较为系统地回答了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现代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现代赓续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明义论析
8
作者 王增智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在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语境中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明义,既有助于我们从中华文明赓续视角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确保中华文明连续性所作的伟大贡献。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中华民... 在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语境中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明义,既有助于我们从中华文明赓续视角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确保中华文明连续性所作的伟大贡献。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中华民族被卷入由资本主义开辟并主导的世界历史阶段,这是讨论中华文明现代赓续的世界背景和叙事前提。基于此,作为中华文明整体主体的中华民族,需要在应对外部严峻挑战中重塑自身形态以聚内御外;而在批判和激活传统的双重尺度要求下,中华文明现代赓续路径选择最终走向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形态向自觉形态的转变、重塑了赓续中华文明的内部文化结构、赋予了中华文明现代赓续的人民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现代赓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文明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产业革命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3
9
作者 蔡万焕 张晓芬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的一次产业革命,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革命下,生产中物的范围、人和物的结合方式、人和人的结合方式等深刻改变,使得生产力内涵和本质发生深远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定运行规律,...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的一次产业革命,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革命下,生产中物的范围、人和物的结合方式、人和人的结合方式等深刻改变,使得生产力内涵和本质发生深远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定运行规律,其对生产社会化、资本流通过程、生产流程、技术进步、产业业态等方面的改变,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应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理论定位,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把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运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产业革命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晓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三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后发国家沿着成熟产业升级面临多重阻力,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给后发国家实现换道超车、加快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三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后发国家沿着成熟产业升级面临多重阻力,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给后发国家实现换道超车、加快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具有显著增强的科技原创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与丰富应用场景、强大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等内在能力,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和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形成良好支撑。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发展思路层面和具体推进层面处理好几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颠覆性创新 中国式现代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人类学的第四次革命:企业人类学对互联网社会下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继焦 陆霓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建设与深化。而研究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现代企业组织变迁所形成的“四层次分析法”“四结构分析法”“二元社会分析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向分析法”以及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等一系列概念群,既是企业人类学也是中国人类学乃至世界人类学界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视角进一步提升至人类学第三层次的高度,即基于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实证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助力等议题,以构建起企业人类学乃至人类学整个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第四次革命 企业人类学 互联网社会 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货币理论:一场新的宏观经济学革命
12
作者 李黎力 张红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9,共12页
理解国家治理需要宏大多元的理论视野,与之密切相关的现代货币理论在近些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基于经济思想史视角,从思想渊源、思想学派、研究传统和思想革命四个方面,廓清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本来面目,展望了该理论的未来走向。... 理解国家治理需要宏大多元的理论视野,与之密切相关的现代货币理论在近些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基于经济思想史视角,从思想渊源、思想学派、研究传统和思想革命四个方面,廓清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本来面目,展望了该理论的未来走向。作为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派,现代货币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对克纳普、米歇尔—因尼斯、凯恩斯、勒纳、明斯基和戈德利等思想先驱的思想,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制度学派、马克思主义和卡莱茨基主义等思想流派的特色理论的重新组合和杂交增长,代表着历史上由来已久的货币、财政、就业、贸易和经济周期等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当代复兴和最新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现代货币理论引发了劳丹意义上的经济学革命,并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库恩意义上的突变式经济学革命,从而改变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货币理论 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派 研究传统 经济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919年革命看殖民统治延续下的埃及现代化
13
作者 毕健康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4,156,共20页
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强行宣布“保护”埃及,引发两国关于“保护”与独立之争。一战结束后不久,埃及就爆发争取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1919年革命。萨阿德·扎格卢勒领导革命派在埃及国内、巴黎和伦敦进行政治博弈,开展对... 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强行宣布“保护”埃及,引发两国关于“保护”与独立之争。一战结束后不久,埃及就爆发争取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1919年革命。萨阿德·扎格卢勒领导革命派在埃及国内、巴黎和伦敦进行政治博弈,开展对美国外交,迫使英国发表“二·二八”声明并承认埃及“独立”。然而,革命派不愿放手发动民众,美国又向英国殖民主义妥协,革命因此半途而废。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延续,埃及失去了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化机遇。从长时段来看,英、法等强行中断穆罕默德·阿里开创的自主型现代化进程,殖民主义妨碍了埃及政治现代化、土地改革与农业革命和工业化。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新自由主义泛滥,集中体现了殖民主义对埃及现代化进程深远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1919年革命 萨阿德·扎格卢勒 殖民主义 埃及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革命与苏联现代化的双重变奏——列宁的积极探索及其身后苏联的经验教训
14
作者 王中汝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产生了历史性交集。在认识上,列宁关注的重点经历了从世界革命向本国现代化的复杂转变。在实践上,他围绕现代化主题进行了艰辛但却极具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积极...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产生了历史性交集。在认识上,列宁关注的重点经历了从世界革命向本国现代化的复杂转变。在实践上,他围绕现代化主题进行了艰辛但却极具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积极成果。列宁身后的苏联,尽管在某些领域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无论是在国内建设、对外交往上还是党的建设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现代化最终失败。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勇于吸纳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走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劳动创业积极性、确保民生不断改善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世界革命 社会主义 苏联现代 共产党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孕育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提供了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具有颠覆性技术群体涌现、新的通用目的技术广泛应用、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加...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孕育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提供了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具有颠覆性技术群体涌现、新的通用目的技术广泛应用、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加剧等特点,能够通过催生新产业、颠覆旧产业、赋能旧产业、带动旧产业等路径推动经济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给我国带来新兴产业竞速超车、落后产业换道超车、传统产业优势维持等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落后风险,并可能引发失业、市场垄断、伦理失范与群体极化等多重风险,甚至存在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可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前沿技术突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突破“卡脖子”瓶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着力改善群众福祉,处理好全面布局与重点突破、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等多方面关系,健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中国式现代 新质生产力 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逻辑:一个组织学框架
16
作者 原超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3,126,127,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需要从政党逻辑出发,提炼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以实现战略愿景为目标,组织激励和约束纠偏为两...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需要从政党逻辑出发,提炼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以实现战略愿景为目标,组织激励和约束纠偏为两翼的“使命-责任”体制。在“战略-激励-约束”的组织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逻辑,从顶层设计上对政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现代化关系作出战略安排,引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干部责任制的激励设计,开展以自我革命和政策试点为代表的纠偏控制,为完成战略使命提供了权威高效的组织架构和完备的纪律责任供给,推动了“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治理格局的形成,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资本中心逻辑的价值超越,使得政党主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崭新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政党逻辑 战略引领 使命型政党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诗歌现代性变迁的三个层面
17
作者 罗璠 李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中国近现代(1840—1919)诗歌,在时代变革的滚滚洪流中不断发展,密切呼应“理性”“批判”“自由”和“变革”等现代性观念,最终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近代文学形态。中国近现代诗歌在启蒙现代性层面,出现了从“有我之诗”到“时代之诗”的... 中国近现代(1840—1919)诗歌,在时代变革的滚滚洪流中不断发展,密切呼应“理性”“批判”“自由”和“变革”等现代性观念,最终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近代文学形态。中国近现代诗歌在启蒙现代性层面,出现了从“有我之诗”到“时代之诗”的递进式转变;在审美现代性层面,从“古体新词诗”跨越到现代“白话诗”“诗界革命”奠定了近代诗歌变革的基本要件;在政治现代性层面,诗歌主题实现了从“改良”向“革命”的根本性转变。中国近现代诗歌的现代性变迁为“五四”及后续诗歌的进一步转向奠定了必备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国近现代诗歌 认知变迁 诗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革命塑造教育现代性——基于文本、图像、空间的三维透视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希雯 董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印刷革命是一场未得承认的革命。它在塑造教育现代性上的作用,亦未得到充分的承认、描述和估定。从印刷革命的代言者“印刷本”切入论题,在文本、图像、空间三维角度上分析,以接近论旨。印刷本产生了与“我”有别的规模化的“他者”世界... 印刷革命是一场未得承认的革命。它在塑造教育现代性上的作用,亦未得到充分的承认、描述和估定。从印刷革命的代言者“印刷本”切入论题,在文本、图像、空间三维角度上分析,以接近论旨。印刷本产生了与“我”有别的规模化的“他者”世界,人在阅读中建立主体性。印刷本的逻辑、线性叙事方式,铸就空前教育模式。印刷本化神奇为具体、化天启为对话,人的地位得以提高。图像,使知识变迁发生了丰富化、复杂化的质变(知识革命),理性在丰富、复杂的新知识基础上,加速成长。印刷本整齐划一的版式,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趋同性变异,成为教育制度化的思想基础和规章文本的技术保障。印刷本的规范和留白,给认识和反思提供崭新途径。印刷本塑造的教育现代性,最终完成了首次全球化教育革命,但也积孕了现代教育的困境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革命 教育现代 文本 图像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9
作者 胡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1,共3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社会革命若想顺利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富有成效。为此,要持续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入推进。“四个自我”是一个有机整体,自我净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社会革命若想顺利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富有成效。为此,要持续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入推进。“四个自我”是一个有机整体,自我净化为改革清除障碍,自我完善为改革保驾护航,自我革新为改革激发活力,自我提高为改革聚集能量。通过去杂质、强免疫、激活力、壮筋骨,“四个自我”相辅相成、协同联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马克思:深化理解哲学革命进程的三个新视角
20
作者 任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228,共11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需要重访马克思,以三个新视角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进程:第一,以出场学视域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现代性进路,进而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需要重访马克思,以三个新视角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进程:第一,以出场学视域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现代性进路,进而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提供新启示;第二,重新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如何从“观”的革命走向“体系”革命,进而为新时代建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体系观”的指导原则;第三,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进程背后作为方法论自觉的研究范式的转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创新提供范式自觉。新视角的考察将马克思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思想脉络关联起来,不仅有助于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原初理解图式,更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中国式现代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