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给新诗以现代化激励的“泛后现代主义”——80年代“后崛起”诗潮透视 |
张德厚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
|
|
2
|
“理性的闪光,感情的激荡”─—评罗振亚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 |
华清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2
|
|
3
|
苏联的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简介 |
洪韵珊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4
|
也谈现代诗的出路 |
陈圣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5
|
多维视野下的《野草》与现代思潮更替 |
王晓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6
|
略论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
岳弘
|
《艺术设计研究》
|
1999 |
0 |
|
7
|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 |
陈旭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
|
8
|
“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检讨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9
|
从美学的观点谈建筑文化的多元与调和 |
胡应征
贺景卫
|
《南方建筑》
|
2002 |
0 |
|
10
|
基础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 |
李荣洲
|
《艺苑(美术版)》
|
1994 |
0 |
|
11
|
时代呼唤这样的影片 |
李经雷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