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新诗以现代化激励的“泛后现代主义”——80年代“后崛起”诗潮透视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德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整个80年代,新诗在躁动中度过。最引人注目的是,短短的十年,诗坛迅疾而全面地搬演了西方经由数百年文化准备才得以形成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诗学和创作,重复了台湾久已平静的“现代主义”的诗潮,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诗歌的... 整个80年代,新诗在躁动中度过。最引人注目的是,短短的十年,诗坛迅疾而全面地搬演了西方经由数百年文化准备才得以形成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诗学和创作,重复了台湾久已平静的“现代主义”的诗潮,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一大文学奇观。有人说,这是一场闹剧而已。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必然,并且代表着新诗美学的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 80年代 新诗 现代 诗潮 中国当代诗歌 “朦胧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的闪光,感情的激荡”─—评罗振亚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 被引量:2
2
作者 华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14-114,共1页
“理性的闪光,感情的激荡”─—评罗振亚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华清对于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具有科学精神和艺术品位的研究,在当代中国不过是近十年来的事情。在以孙玉石、蓝椽之等为代表的上代学者荜路蓝缕、劈荆斩棘的努力之... “理性的闪光,感情的激荡”─—评罗振亚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华清对于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具有科学精神和艺术品位的研究,在当代中国不过是近十年来的事情。在以孙玉石、蓝椽之等为代表的上代学者荜路蓝缕、劈荆斩棘的努力之后,一批新的学者正在迅速成长。罗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流派 罗振亚 “现代主义” 理性 “象征派” “朦胧诗” 中国新诗 诗歌传统 李金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的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简介
3
作者 洪韵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9-52,共4页
苏联对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模式,提出了现代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概念。尽管这一理论提出不久,尚在讨论之中,但从已阐明的有关世界观、方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大的轮廊已逐步明确,值得注视和研究。
关键词 “现代社会主义” 苏联 苏共 戈尔巴乔夫 列宁 斯大林模式 旧模式 真理报 资本主义 人的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现代诗的出路
4
作者 陈圣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9-65,共7页
一 关心现代诗的出路问题的人可能不少,而且此问题已反复提起有年了,在中国如此,在不少的外国也如此。外国有种种关于“诗歌的死亡”的怀疑或假设,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因为我们对于自己新诗的发展情势将体会得更真切。许多作家,甚至一... 一 关心现代诗的出路问题的人可能不少,而且此问题已反复提起有年了,在中国如此,在不少的外国也如此。外国有种种关于“诗歌的死亡”的怀疑或假设,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因为我们对于自己新诗的发展情势将体会得更真切。许多作家,甚至一般读书识字的人,年青时热衷于写新诗,后来成熟一些便放弃了这种爱好;不独不屑为之,甚至不屑读之,也不是没有。当然,矢志不移,终生为繁荣现代诗歌而努力的仁人志士也存在。但不管怎样,在这一艺术领域中作出成绩者,远比其它领域少。举个熟悉的例子说吧,徐志摩大概可以称为中国现代的“诗仙’,他的诗写得很俊逸:不拘形式,却有形式感,本意不在于说教,却也不流于淫逸或狂野,从中是可以体味到一些诗的“自由”。他在二十四岁之后才有一个时期爆发“山洪’般的诗情。即使这样,他在那个短期内写出的很多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散文化倾向 现代主义 旧体诗 中国新诗 “现代主义” 朱自清 徐志摩 艾略特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的《野草》与现代思潮更替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9-28,共10页
多维视野下的《野草》与现代思潮更替王晓华一夕阳西下,西风瑟瑟,几棵枯树,一片瓦砾,荒凉破败的丛葬间,显出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个衣衫褴褛、困顿而倔强的“过客”拄杖而行,不思来处,不知去处,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就是《过... 多维视野下的《野草》与现代思潮更替王晓华一夕阳西下,西风瑟瑟,几棵枯树,一片瓦砾,荒凉破败的丛葬间,显出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个衣衫褴褛、困顿而倔强的“过客”拄杖而行,不思来处,不知去处,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就是《过客》所呈示给我们的画面。这是东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多维视野 “现代主义” 现代思潮 “后现代主义” “荒原” 文明时代 《鲁迅全集》 时代精神 “世纪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6
作者 岳弘 《艺术设计研究》 1999年第2期8-11,共4页
现代建筑是从过去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本文试从现代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现代建筑的主张及语言特征、现代建筑的缺陷及后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等几方面为我们认识、理解现代建筑提供一个较... 现代建筑是从过去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本文试从现代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现代建筑的主张及语言特征、现代建筑的缺陷及后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等几方面为我们认识、理解现代建筑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建筑 新艺术运动 现代设计思想 工艺美术运动 “现代主义” 包豪斯 建筑师 艺术家 工业文明 格罗皮乌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
7
作者 陈旭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5-111,116,共8页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陈旭光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走在批评家前面的。它们已经存在了。它们明确地预示了任何批评家都可达到的分解之程度。──希利斯·米勒批评话语的“视界”必当与批评对象本身所处的历史境界相对位甚...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陈旭光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走在批评家前面的。它们已经存在了。它们明确地预示了任何批评家都可达到的分解之程度。──希利斯·米勒批评话语的“视界”必当与批评对象本身所处的历史境界相对位甚或高出于它,“洞见”才有可能发生。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 现代 “后现代 现象还原 “现代主义” 诗歌语言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检讨
8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112,共2页
“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检讨罗岗在《上海文学》1997年第五期上撰文指出,何申、谈歌、刘醒龙等创作了一批小说,得到批评界的普遍赞扬,文学期刊惊呼“现实主义再掀冲击波”。将这批小说概括成“现实主义冲击波”,是编者和作者共同... “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检讨罗岗在《上海文学》1997年第五期上撰文指出,何申、谈歌、刘醒龙等创作了一批小说,得到批评界的普遍赞扬,文学期刊惊呼“现实主义再掀冲击波”。将这批小说概括成“现实主义冲击波”,是编者和作者共同塑造的结果。《人民文学》的编者拿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冲击波 “现实主义” 终极关怀 历史内容 当代中国文学 “现代主义” 《人民文学》 文学期刊 历史语境 普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学的观点谈建筑文化的多元与调和
9
作者 胡应征 贺景卫 《南方建筑》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前几年关于'建筑与文化的讨论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后现代'与'CONTEXT'(文脉)作为了讨论中的热点.几乎一夜之间,这二个词汇成了建筑师们的口头禅.当然,讨论的理论性终归还是严肃的一人们在作为观念的设计意识中并... 前几年关于'建筑与文化的讨论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后现代'与'CONTEXT'(文脉)作为了讨论中的热点.几乎一夜之间,这二个词汇成了建筑师们的口头禅.当然,讨论的理论性终归还是严肃的一人们在作为观念的设计意识中并未达成全然的一致,只是人们发现用'后现代'与'CONTEXT'(以下简称'文脉')去分析、品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特征,以及预测、设计中国今后建筑艺术的发展更为直截、方便和满意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艺术 “现代主义” 现代 文化特征 “后现代主义” 柯布西埃 香山饭店 贝聿铭 文化演进 中国建筑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
10
作者 李荣洲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3期51-54,共4页
根深才能叶茂,有了稳固的基础工程,才能在上面建造宏伟的大厦;要造就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须从基础训练抓起,使他拥有坚实的造型艺术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才能。美术史上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根深才能叶茂,有了稳固的基础工程,才能在上面建造宏伟的大厦;要造就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必须从基础训练抓起,使他拥有坚实的造型艺术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才能。美术史上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即使是那些有着独特风格的画家,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也都有着极深厚的基础功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仅仅凭独出心裁的创造,是不可能有作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取决于他的基础,基础愈雄厚,取得伟大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西方传统学校的教学中,都首先对学生进行极严格的基础训练。西方自从“现代主义”问世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训练 马蒂斯 “现代主义” 基本技能训练 油画家 油画教学 基础工程 叶茂 雷诺阿 艺术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呼唤这样的影片
11
作者 李经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5-15,共1页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影片应该能够反映时代生活,表现时代精神,揭示生活本质.新近上映的《顽主》就是这样的影片. 与我们长期竭力提倡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的是,《顽主》没有用平面镜描摹生活,而采用了“现代主义”的哈哈镜来观照现...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影片应该能够反映时代生活,表现时代精神,揭示生活本质.新近上映的《顽主》就是这样的影片. 与我们长期竭力提倡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的是,《顽主》没有用平面镜描摹生活,而采用了“现代主义”的哈哈镜来观照现实,尽管哈哈镜中的形象充满.夸张、变形,扭曲甚至荒诞的意味.但这样的影片中的形象在真实性、广延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方面都不比现实主义的影片逊色,有些方面甚至具有现实主义不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本质 广延性 “现代主义” 时代精神 叙述方式 生活氛围 使人 看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