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特”与“不特”:经济特区的再认识 |
郭灿
|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2
|
“特岗计划”与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探析 |
李建强
戴建兵
刘建军
赵夫辰
王运敏
王克勤
高清波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3
|
“特岗”教师政策效果分析——教师队伍与教育公平的视角 |
由由
杨晋
张羽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4
|
“特朗普特质”与中美关系前景初探 |
赵树迪
黄任望
|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5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要解答的三个命题 |
李德方
孙健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6
|
欧美对华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的背景分析及我国对策 |
张晓君
管燕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7
|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优”与“思”——以安徽省F县为例 |
樊万奎
吴支奎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8
|
关于设立“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构想 |
张华贵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9
|
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 |
张济洲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6
|
|
10
|
“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贵州威宁县和河北涞源县的调查 |
安富海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8
|
|
11
|
北京话“特”类情状方式副词的历时嬗变 |
刘冬青
曹炜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12
|
“特蕃”考 |
马德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3
|
WTO过渡期后“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 |
熊俊
孙林
|
《华东经济管理》
|
2007 |
1
|
|
14
|
浅论贫困地区教育人才的“开源”与“节流”——由四部委启动教师“特岗计划”引出的思考 |
刘琬
王德清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6 |
5
|
|
15
|
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特岗计划”的几点思考 |
高闰青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6
|
关于应对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思考 |
刘宪
朱其恒
|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7
|
面对“特保”措施的障碍企业要冷静应对 |
金明华
|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8
|
学习经济特区的哲学断想 |
康祥生
|
《求实》
|
1985 |
0 |
|
19
|
米粉加工专用型高产杂交水稻特优269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
梁琳
黄晓琴
周传猛
王彩先
李科冰
陈海凤
古彪
黄金勇
|
《农业与技术》
|
2020 |
4
|
|
20
|
“特岗计划”实施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建议——基于辽宁省三个县区“特岗计划”实施情况的实地调研 |
徐文娜
李潮海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