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泰戈尔哲学思想与中国现代作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秦林芳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34-38,共5页
-
文摘
在现代中外文学交流的背景下 ,研究、总结泰戈尔泛神论的宇宙观和“爱”的哲学的人生观对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阐述了中国现代作家接受其哲学思想影响的内在动因 。
-
关键词
泰戈尔
泛神论
“爱”的哲学
郭沫若
徐志摩
冰心
王统照
-
Keywords
Tagore
pantheism
philosophy of “love”
Guo Moruo
Xu Zhimo
Wang Tongzhao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巴金与冰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唐金海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45-49,共5页
-
-
关键词
巴金
冰心
“真”
中国古典文学
“爱”的哲学
文学作品
散文
西方文学
作家
郁达夫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王统照与泰戈尔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姚素英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5-79,共5页
-
文摘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受泰戈尔影响最深的男性作家当属王统照。对比泰戈尔与王统照的诗歌创作,可以明显地看出,王统照的小诗无论意象的选择,还是潜隐的诗思,都与泰戈尔的小诗极为相似。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上的切近。而当现实生活苦痛的尖刺使王统照扬弃了泰戈尔式的“爱的哲学”、终止了泰戈尔式的低吟浅唱之后,他的饱含着民族忧患意识的诗作,则更加紧密地拥抱生活,在时代的血与火的浇铸下,始终沿着揭露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走向更坚实地发展。
-
关键词
王统照
泰戈尔
“爱”的哲学
潜意识
民族忧患意识
五四时期
大自然
徐志摩
《飞鸟集》
郭沫若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暗夜里的心灵憩地——论《海星》蕴含的两个象征世界
- 4
-
-
作者
朱云才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186-188,共3页
-
文摘
以独有的人生阅历和艺术感悟去体验动荡年代的躁动,直接抒写内心世界的孤独与苦闷、幻想与希冀,这是30年代崛起的一批抒情美文作家的创作趣旨。与同时代其他左翼作家相较,这些作品视野过于狭窄、内容格调不高,但“艺术方面的建树,达到了相当的水平”①。与何其芳的《画梦录》、李广田的《画廊集》、丽尼的《黄昏之献》一样,陆蠡的《海星》直接继承鲁迅《野草》的艺术传统,向人们展示了抒情散文这种“美文”艺术地把握心灵世界的独特魅力。
-
关键词
“家”
性象征
海星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野草》
美丑对比
“爱”的哲学
绿色生命
心灵世界
“美文”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