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熟悉与陌生的辩证运动──别林斯基形象理论新议
- 1
-
-
作者
蔡正非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0-36,共7页
-
文摘
“熟悉的陌生人”是别林斯基形象理论的核心,对这段话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至少应包括作者塑造形象和读者感受形象两方面,两种活动围绕着形象的创造而进行,均表现为熟悉与陌生的辨证运动。一方面,这种活动是从陌生到熟悉;第二方面,这种活动是从熟悉到新的陌生。正是作者与读者这两方面的活动,促成了形象的最后实现。别林斯基对读者作用的重视和肯定,由于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更值得我们充分研究和深入探讨。
-
关键词
“熟悉的陌生人”
个别性与普遍性
熟悉与陌生
作者与读者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上海影评人'97“十佳影片”点评
- 2
-
-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2-85,共4页
-
-
关键词
西安电影制片厂
影片
周恩来
《长征》
《鸦片战争》
大西南
儿童片
电影评论
“熟悉的陌生人”
黑眼睛
-
分类号
J9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从刘毛妹到靳开来——一个新的英雄价值观的形成
- 3
-
-
作者
冬枝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0期15-19,共5页
-
文摘
《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靳开来身挟战火硝烟,口吐一串牢骚,虎虎生风、堂堂正正地闯入军事文学题材的人物画廊之中,显然带来了一股生气,读者们喜欢他,同情他,评论者们欣赏他,赞美他,“这个牢骚大王”似乎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鲁迅先生说得好:“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靳开来使人感兴趣的正在他的“缺点”上。有缺点,才有矛盾,有差异,才能在矛盾和差异中塑造忠于生活的美的灵魂。写这种“有缺点的战士”,标志着军事题材创作中又别开新生面。 上下打量我们的靳开来,总有点“熟悉的陌生人”之感。这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
关键词
壮语
战士
价值观
军事文学
甘蔗地
领导和群众
黑格尔
西线轶事
“熟悉的陌生人”
李存葆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专栏特色与贴近性
- 4
-
-
作者
徐丽萍
-
机构
西部建设报社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8年第3期60-61,共2页
-
-
关键词
专栏特色
贴近性
典型人物
人物报道
特色栏目
“熟悉的陌生人”
西部建设
新闻人物写作
明星
新闻的真实性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