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然”的词尾化考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兴才 《汉语学报》 2009年第3期47-54,共8页
"然"字既可用作形容词词尾,又可用作副词词尾。虽同用作词尾,但各自的语法化途径却并不相同。形容词词尾是"然"用在"如/若+AP+然"的句法环境中,由"然"的拟象功能意义逐渐演变而来;副词词尾则是... "然"字既可用作形容词词尾,又可用作副词词尾。虽同用作词尾,但各自的语法化途径却并不相同。形容词词尾是"然"用在"如/若+AP+然"的句法环境中,由"然"的拟象功能意义逐渐演变而来;副词词尾则是因"然"可及性降低带来"然"降格为"词内成分","X然"的固化成词使"然"进一步虚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然”词尾化 句法环境 代词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6,共5页
一般认为转折连词"然而"由"然"和"而"两个同义转折连词复合而成,还有观点认为转折连词"然"产生于"然而"、"虽然"之后。考察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 一般认为转折连词"然而"由"然"和"而"两个同义转折连词复合而成,还有观点认为转折连词"然"产生于"然而"、"虽然"之后。考察转折连词"然"和"然而"的形成时间及来源,转折连词"然"的产生不晚于"然而";先秦存在大量"然(代词)+而(连词)"这个跨层组合的语言事实,根据关联向对复合连词结构制约的规律,可见转折连词"然而"不是并列式复合词,其来源只可能是前面所述的跨层组合"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然而” “然” 转折连词 关联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名》附加后缀“然”的复音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凤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释名》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明确以推原为目的的训诂专著。本文通过对该书 97个附加后缀“然”的复音词具体、细致的分析 ,借以深入发掘和认识《释名》在语言学方面的真正价值和重要地位 ,以弥补今人对东汉词语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释名》 声训 复音词 附加后缀“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然”的连词用法考察
4
作者 陈满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共11页
现代汉语中“当然”已产生连词用法,该用法与副词功能尚有一定的交叠,但是在交叠状态下副词功能已有所蜕化,连词功能占主导地位。连词“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用于连接句子,但也用于连接分句,偶尔甚至可以用于连接段落,语调起重要作用;有... 现代汉语中“当然”已产生连词用法,该用法与副词功能尚有一定的交叠,但是在交叠状态下副词功能已有所蜕化,连词功能占主导地位。连词“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用于连接句子,但也用于连接分句,偶尔甚至可以用于连接段落,语调起重要作用;有多重语法意义,基本义是表示句子或分句间的让转关系;在语用方面,没有明显的语体或语域分布倾向,语感上往往可舒缓气氛,还有一定的语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然” 连词 让转义 跨句连词 语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视野下的“‘既然’+反问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干薇 陈振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从预期理论角度看,“既然”复句的前件为条件部分,后件为预期部分时,表示推断;当后件为当前信息部分时,表示预期与当前信息的关系,此时常用于反预期语篇。“既然”复句表示“言者在特定的事实条件下进行的主观选择”;“如果”复句表示... 从预期理论角度看,“既然”复句的前件为条件部分,后件为预期部分时,表示推断;当后件为当前信息部分时,表示预期与当前信息的关系,此时常用于反预期语篇。“既然”复句表示“言者在特定的事实条件下进行的主观选择”;“如果”复句表示“言者在特定的非事实或反事实条件下进行的主观选择”;“因为……,所以……”因果句表示“全概率或大概率推理的特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复句 反问句 预期理论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对关联词连用现象探究——以“虽然但是”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锐欣 刘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现代汉语中成对关联词“虽然……但是……”一般用来连接分句、标明让步转折关系,但在日常语言运用尤其是网络语言中可以连用为“虽然但是”。连用之后,“虽然但是”的句法功能更加丰富,可以作为插说语,也可以用作句间连词,整体还可充... 现代汉语中成对关联词“虽然……但是……”一般用来连接分句、标明让步转折关系,但在日常语言运用尤其是网络语言中可以连用为“虽然但是”。连用之后,“虽然但是”的句法功能更加丰富,可以作为插说语,也可以用作句间连词,整体还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具有容认性让步义、无条件让步义和补充说明义等语义特征;还具有表达婉转语气、引出主观评价等语用价值。在网络语言特区视角下,社会心理需求、语言经济原则以及韵律限制是“虽然但是”这一特殊的连用结构得以形成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虽但是” 句法语义特点 语用功能 形成动因 语言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浩然与李白的交游、复古诗学及“以古运律”的创作
7
作者 刘青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从现存4首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可知,两人交游颇为密切,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孟浩然、李白都是盛唐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是孟浩然复古诗学的总纲领,他标举“风雅”“六义”以革... 从现存4首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可知,两人交游颇为密切,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孟浩然、李白都是盛唐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是孟浩然复古诗学的总纲领,他标举“风雅”“六义”以革除齐梁的颓靡文风,继承了陈子昂等人关于比兴寄托的思想。在创作上,他强调伫兴而作,追求一种以“清”为突出特点的风格。孟浩然在创作实践上以五言为主,前人称其“大得建安之体”,突出表现为五律一体中“以古运律”的创作特点。无论在复古诗学观念,还是重五言轻七言,以及在五律一体中表现突出的“以古运律”的创作实践,孟浩然和李白都堪称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 李白 复古诗学 以古运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差异探 被引量:9
8
作者 钟小勇 张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 "既然"句和"因为"句主观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表交互主观性,后者不一定表交互主观性。"既然"句有预设结构,说话者将其原因小句看成听说双方共知的命题;作为一种演绎推理过程,其大前提一般符合常理或逻辑,因而其结论一般也是听说双方共同接受的,像英语"since"小句一样具有人际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因为”句 交互主观性 预设结构 人际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注性副词“显然”的衔接功能及话语标记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全静 陈昌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共8页
在“元语”推导的作用下,现代汉语评注性副词“显然”分化出关联性用法,具有因果性、承接性和逆转性连接等连贯功能。在自然口语中,“显然”浮现出话语标记化特征,具有标记主观评价、主观立场和新话题等功能。“显然”的这一演变体现了... 在“元语”推导的作用下,现代汉语评注性副词“显然”分化出关联性用法,具有因果性、承接性和逆转性连接等连贯功能。在自然口语中,“显然”浮现出话语标记化特征,具有标记主观评价、主观立场和新话题等功能。“显然”的这一演变体现了人类语言语法化的共性,即句内谓语副词>句子副词>话语标记的普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注性副词 “显然” 衔接 话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虽然P,但是Q”句式的语用条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燕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1,共11页
本文考察叙述和论述两种文体中"虽然P,但是Q"句式的语用条件。结论是: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信息类型和安排方式、句式与上文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率上... 本文考察叙述和论述两种文体中"虽然P,但是Q"句式的语用条件。结论是:句式的语用条件应该包括语用意图、上文提供的相关信息、P和Q所属信息类型和安排方式、句式与上文的语义关系等多种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内部在出现频率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认为,这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不同文体的写作意图、写作特点、句式的使用意图、表达重点、表达要求和篇章连贯的手段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虽P 但是Q” 语用意图 信息类型 上下文 语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鄱阳湖流域“五河”新水比例及其滞留时间量化研究
11
作者 李楷文 丁梦瑶 +6 位作者 范宏翔 吴华武 雷蕊宇 付丛生 李静 辛未 张赐成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6-278,I0027,共14页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 流域河流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是表征径流过程以及污染物、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参数。确定水的来源及其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对于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和功能至关重要。为了定量解析鄱阳湖流域河流的新水比例和滞留时间,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河水(赣江、修河、信江、抚河、饶河,以下简称“五河”)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的高频率监测与分析,利用正弦拟合方法分析了降水和河水δ^(18)O和δD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五河”河水及降水氢氧同位素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57月)较为贫化,旱季(12月次年2月)较为富集,河水同位素变化与局地降水同位素、地下水同位素密切相关,说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存在良好的水文连通性;(2)“五河”流域内小于3个月的新水占比范围为3%~42%,流域内滞留时间范围为123.83~2495.0 d,其中赣江平均滞留时间最长、新水比例最低,乐安河和昌江的新水比例最高、平均滞留时间最短;(3)流域面积和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是“五河”流域新水比例的主要控制因素,坡度与新水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负相关性被单位面积上干流长度与新水比例的正相关性所掩盖;(4)修河、赣江流域较其他流域显著受到蒸发分馏的影响;(5)鄱阳湖湖水同位素值明显高于河水,且在湖口站点湖水同位素值较都昌站点偏低,这表明湖口站湖水受长江来水和蒸发分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对鄱阳湖流域水文联系和水文过程进行解析,可为流域污染物的输移模拟及其机制阐释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新水比例 平均滞留时间 氢氧同位素 水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实言类“虽然”句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非实言类"虽然"句按其语表形式可分为"语境标记式"和"语汇标记式"两类。此类句式虽具有非实言的语表形式,但从意义来看,其逻辑基础和表意重心仍是实言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机制与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 非实言类"虽然"句按其语表形式可分为"语境标记式"和"语汇标记式"两类。此类句式虽具有非实言的语表形式,但从意义来看,其逻辑基础和表意重心仍是实言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机制与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主观视点有关。同时,由于其形式与内容上矛盾,此类句式具有特定的成立条件和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实言 “虽然” 让步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语义关系与连贯复句标记“然后”的位序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中元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8,共9页
"然后"的基本功能是表示连贯复句各分句之间先后时序的语义关系。"然后"在连贯复句中的位序受到事类、空间方位、因果、目的和动作等语义关系的制约。"然后"的位序具有表达连贯复句的事件语义层次和事件... "然后"的基本功能是表示连贯复句各分句之间先后时序的语义关系。"然后"在连贯复句中的位序受到事类、空间方位、因果、目的和动作等语义关系的制约。"然后"的位序具有表达连贯复句的事件语义层次和事件语义距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语义关系 连贯复句 “然后”的位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既然p,难道q(吗)”反问推断句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2,共8页
"既然p,难道q(吗)"是因果反问推断句,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必备条件——应有推断结果、实际推断结果、应有结果再现,而且在其内部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是"实际推断结果"对"应有推断结果"的否定;第二次是&qu... "既然p,难道q(吗)"是因果反问推断句,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必备条件——应有推断结果、实际推断结果、应有结果再现,而且在其内部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是"实际推断结果"对"应有推断结果"的否定;第二次是"应有结果再现"对"实际推断结果"的否定。两次否定后产生"难道q"分句,再与"既然p"组配,形成"既然p,难道q(吗)"。此句式具有省略式推断性、强调式主观性、反问式期待性三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难道” “吗” 结构省略 主观视点 应有结果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ockwise Empirical Likelihood Method for Spatial Dependent Data
15
作者 TANG Jie ZOU Yunlong +1 位作者 QIN Yongsong LI Yufang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3,共17页
Existing blockwise empirical likelihood(BEL)method blocks the observations or their analogues,which is proven useful under some dependent data settings.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a new BEL(NBEL)method by blocking the ... Existing blockwise empirical likelihood(BEL)method blocks the observations or their analogues,which is proven useful under some dependent data settings.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a new BEL(NBEL)method by blocking the scoring functions under high dimensional cases.We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confidence regions for the parameters in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s with spatial autoregressive disturbances(SARAR models)with high dimension of parameters by using the NBEL method.It is shown that the NBEL ratio statistics are asymptoticallyχ^(2)-type distributed,which are used to obtain the NBEL based confidence regions for the parameters in SARAR models.A simulation study i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NBEL and the usual E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AR model Empirical likelihood Confidence region High-dimensional statistical infer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竟然”和“居然”的语法意义
16
作者 李秉震 郑氏明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4,共9页
"竟然""居然"的出乎意料义是反预期语境带来的,两个副词只是在固定的语境中沾染上了出乎意料义。"竟然"依然含有时间上的终竟义,"居然"也仍然保留着安然的意义,这一意义决定了"居然"... "竟然""居然"的出乎意料义是反预期语境带来的,两个副词只是在固定的语境中沾染上了出乎意料义。"竟然"依然含有时间上的终竟义,"居然"也仍然保留着安然的意义,这一意义决定了"居然"句中的施为者经常是说话人移情的对象,故而"居然"句语气更重一些。终竟义和安然义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交叉,这也决定了二者可以有条件地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然” “居然” 终竟义 主观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然”与“■”的语义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光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3,共9页
本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果然"和与之相应的韩国语汉字词"■"。研究发现,二者都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但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可以说,二者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的语义逐渐缩小,... 本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果然"和与之相应的韩国语汉字词"■"。研究发现,二者都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但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可以说,二者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前者的语义逐渐缩小,而后者的语义基本保持不变并有所发展,导致前者语义单一、后者语义丰富,形成严重不平衡的格局。然而,韩国语"■"丰富的语义并非凭空而来,大部分可以在汉语发展史上找到其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然” “■” 语义 预期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然了”的标记化功用、演化机制及其动因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蓉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评注性副词“当然”和语气词“了”经常配合使用,用以表明发话人的主观态度。单用的“当然了”的主观肯定性强于“当然”。不同的语境需要“当然”还会产生相应的变体,“当然啦”“当然喽”是较为典型的两个变体,二者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评注性副词“当然”和语气词“了”经常配合使用,用以表明发话人的主观态度。单用的“当然了”的主观肯定性强于“当然”。不同的语境需要“当然”还会产生相应的变体,“当然啦”“当然喽”是较为典型的两个变体,二者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句首单用的“当然了”多后附小句,已发展出话语标记的功能。平行类推、组块化、句首凸显和词义淡化是其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机制和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了” 变体 语法化 话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初广东天然和尚诗教法门之开启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福标 黄桂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4,共6页
明清之际岭南文士参禅之风特盛,海云系为滨海一大法窟,天然和尚座下高僧云集,以遗民文士入禅者多。为培植正信、振起宗风,和尚以诗为教,组织社团,并提出“似诗”理念,引领诗歌唱和活动;又鼓励批评切磋,编刻多种文集,以实现“乐与天下,... 明清之际岭南文士参禅之风特盛,海云系为滨海一大法窟,天然和尚座下高僧云集,以遗民文士入禅者多。为培植正信、振起宗风,和尚以诗为教,组织社团,并提出“似诗”理念,引领诗歌唱和活动;又鼓励批评切磋,编刻多种文集,以实现“乐与天下,以尤乐待一人”之目的。在“似诗”理论的指导下,岭南诗歌创作出现一种奇特的风格和流派,天然和尚座下释子也因此找到了入禅的门径,提高了禅学修养,最终抵达安身立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尚 诗教 似诗 唱和 文集编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既然”“因为”之别看原因小句的意外性分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 “既然”“因为”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两类原因标记,两者的区别存在主观-客观说、顺应-磋商说、共知-未知说三种观点。通过对比两者不可互换与可以互换的语境,我们发现“既然”“因为”分别与三段论和反事实两种推理模型关系密切。“既然”是前摄原因,更强调结论的可靠性,“因为”是回溯原因,侧重于原因的关键性。两类原因小句的对立与统一可以解释为意外性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然” “因为” 原因小句 反意外 听话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