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都市农业发展与规划研究——以西安秦岭北麓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正松 李同昇 +1 位作者 龙冬平 刘晓琼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3-968,共6页
探讨点轴系统理论在都市农业规划中的运用,并以西安秦岭北麓都市农业核心区为例进行验证。构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乡镇为单元进行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定量测算,基于点轴系统理论,以重要交通线、河流等廊道为轴线,以都市农业发展... 探讨点轴系统理论在都市农业规划中的运用,并以西安秦岭北麓都市农业核心区为例进行验证。构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乡镇为单元进行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定量测算,基于点轴系统理论,以重要交通线、河流等廊道为轴线,以都市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和市场服务中心、休闲农业中心及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点进行规划。提出了滦镇都市农业服务中心等8个一级节点,西安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等16个二级节点,环山路沿线一级发展轴线,浐河、灞河等6条二级发展轴线。点轴系统理论对中小尺度上都市农业空间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 都市农业 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轴系统”理论在镇安县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9-92,共4页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重要理论指导,在众多省、市(区)、县级行政区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微观域层次即县域经济发展出发,以县域交通网络为依托,设计了一纵二横的发展轴带,提出了...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重要理论指导,在众多省、市(区)、县级行政区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微观域层次即县域经济发展出发,以县域交通网络为依托,设计了一纵二横的发展轴带,提出了以纵轴为主,西部带动东部发展的镇安县县域经济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 主成分分析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论、“点—轴系统”理论的浙江海洋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国忠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4-118,共5页
本文分析了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旅游地系统布局现状,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浙江省域内海洋旅游发展的模式,认为浙江海洋旅游的空间发展结构模式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4... 本文分析了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旅游地系统布局现状,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浙江省域内海洋旅游发展的模式,认为浙江海洋旅游的空间发展结构模式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4个发展点、2条重点发展轴、1条发展拓展轴、5个海洋旅游板块。并从整合思路出发,着重讨论了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形象协同、产品开发协同,促进浙江海洋旅游整体发展的命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海洋旅游业的有序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理论 “点-轴系统”理论 海洋旅游 发展模式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轴系统”理论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 被引量:16
4
作者 毕红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2,38,共5页
结合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本质诉求。认为: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点—轴系统"理论模式的关键是选择与确定"发展轴",将城市内以交通线为主的基础设施束与之相对... 结合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本质诉求。认为: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点—轴系统"理论模式的关键是选择与确定"发展轴",将城市内以交通线为主的基础设施束与之相对应的各级体育中心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在区域范畴形成最佳的空间结构,获得区位空间的最佳发展。同时,依据"点—轴系统"理论,结合大连市的建设布局情况提出建议:在不同等级的发展轴上合理布局市级与片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系统”理论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 建设布局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步道体系建设的理论探析与实践进路——基于环浙步道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昂晨 陈文聪 徐孝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7,共13页
基于“点-轴”空间发展理论视角,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构建步道“点-轴”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基于环浙步道的建成经验梳理步道的功能导向和建成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步道治理实践行动模型。研究发现:1... 基于“点-轴”空间发展理论视角,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构建步道“点-轴”促进城乡资源双向互动的理论框架;基于环浙步道的建成经验梳理步道的功能导向和建成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步道治理实践行动模型。研究发现:1)就理论探析而言,步道“点-轴”空间具有四阶段核心结构发展过程,乡村成为步道轴线交汇中心,在渐进式扩散作用下,城乡之间各自优势资源双向互动、融合发展。2)就实践进路而言,步道具有守护生态环境、促进全民健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功能,应以顶层设计为先、以找代建为本、数字赋能为重、路网相连为续贯穿步道体系建设全过程。由此构建的国家步道治理实践行动模型能够为步道建设者和利益相关者制定多阶段策略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步道 环浙步道 “点-系统理论 城乡资源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袁茏 张晓松 +1 位作者 郑立发 朱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5-21,共7页
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空间结构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促进旅游要素合理流动提供决策参考。在"点-轴系统"理论框架下,从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互动发展角度,通过旅游区位商计算,分析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目的地... 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空间结构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促进旅游要素合理流动提供决策参考。在"点-轴系统"理论框架下,从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互动发展角度,通过旅游区位商计算,分析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旅游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研究认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开发可依托北盘江水路和规划建设的毛(口)-雨(格)旅游公路,构建1条北盘江旅游发展主轴线,形成市域中心城区、六枝中心城区和盘县中心城区3大城市旅游节点,积极打造"钟山-水城-六枝"、"盘县-黄果树"、"钟山-水城-盘县"和"舜卿湖-牂牁江"4条旅游产业带,形成湖山海避暑休闲度假区、夜郎文化体验探秘旅游区、水盘高山峡谷运动旅游区和盘南山地大健康旅游区4个重要旅游发展片区,构建起"一轴三城四带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空间结构 “点-轴系统”理论 六盘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