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韵脉脉尽氤氲——论本雅明的“灵韵”观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如春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B05期180-182,共3页
关键词 本雅明 美国 文学评论 机械复制艺术理论 “灵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笔的“退场”与课堂教学“灵韵”的转变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南 程天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69,共7页
粉笔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常常成为教师职业形象的符号栽体。借助本雅明的“灵韵”概念,可以有助于分析粉笔在教学留白、教学互动和教学生成中所承载的艺术魅力。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粉笔的“用武之地”... 粉笔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也常常成为教师职业形象的符号栽体。借助本雅明的“灵韵”概念,可以有助于分析粉笔在教学留白、教学互动和教学生成中所承载的艺术魅力。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粉笔的“用武之地”被大大压缩,教学“灵韵”也逐渐消逝,主要表现为课堂魅力淡化、教学想象受限和教师权威消解。重新发现课堂教学的“灵韵”需要从恢复课堂的神性、释放教学的灵性以及重塑教师的权威性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笔 “灵韵”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力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132,141,160,共8页
随着文图共生现象的兴起和滋蔓,文学作品改编渐趋普遍和当下,文学创作的视觉性和视觉意识增强,日渐扩展的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被视为争夺文学“领地”而深受质疑:或是大众文化滥觞的表现,或是文化尊严的丧失和“文学危机”的表征... 随着文图共生现象的兴起和滋蔓,文学作品改编渐趋普遍和当下,文学创作的视觉性和视觉意识增强,日渐扩展的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被视为争夺文学“领地”而深受质疑:或是大众文化滥觞的表现,或是文化尊严的丧失和“文学危机”的表征,抑或是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表现形式。面对视觉文化兴起的忧虑思想,源于无视、误解人类与非人类混合的新视觉感知的精英文学立场。回顾90年代“文学视觉化”现象,无论是文学影视改编还是文图并存,都会发现“灵晕”淡去,“眩晕”随之而来。彼时,视觉化意识还处于萌发和起始阶段,充满生命力尚显“稚嫩”。现象和批评间的错位值得重新审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文学视觉化” 现象 “灵韵”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莫言小说艺术内核的民间
4
作者 吴世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9,共8页
中国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文学及美学范畴的民间具有底层性、驳杂性、包容性,在莫言小说艺术价值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莫言小说中的民间社会呈现出浓厚的狂欢化以及魔幻色彩,民间大众在野性思维的指引下... 中国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文学及美学范畴的民间具有底层性、驳杂性、包容性,在莫言小说艺术价值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莫言小说中的民间社会呈现出浓厚的狂欢化以及魔幻色彩,民间大众在野性思维的指引下消解了主流文化形态的规约,原始自由的生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张扬。民间之所以能够成为莫言小说艺术的内核,与莫言的乡村生活经验、乡愁乌托邦召唤以及新时期以来的社会文化思潮密不可分。莫言对民间的重视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节奏感,促进了继承与发展走向民间传统、反抗西方文化霸权,以及从文化现象上对"边缘境域"进行"中心化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民间理念 “灵韵” 底层叙事 乡愁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