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效益的电力系统“源-荷-储”协调互动优化调度策略 |
许汉平
李姚旺
苗世洪
罗纯坚
徐秋实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8
|
|
2
|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低碳经济优化及降碳效果分析 |
耿光飞
宋方烁
汪泽州
解芳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基于多智能体Actor-double-critic深度强化学习的源-网-荷-储实时优化调度方法 |
徐业琰
姚良忠
廖思阳
程帆
徐箭
蒲天骄
王新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基于PSO-ELM的可植入UPQC的“源-网-荷-储”系统最优控制策略 |
高波
刘川
韩建
李泽文
韦宝泉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源-网-荷-储多能网络耦合优化调控研究 |
赵爽
赵鹏远
丁万钦
刘斌
王文东
翟群芳
李小龙
|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基于Fisher时段划分的配电网源-网-荷-储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调控策略 |
柴园园
赵晓波
吕超贤
梁天龙
董逸超
|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4
|
|
7
|
考虑供需灵活性量化的源-荷-储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 |
粟世玮
易成鸣
谭东红
李欣
柴华瑞
林剑波
|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计及源-荷不确定性的屋顶集成光储系统容量配置 |
黄大为
殷航
曹旭东
杨茂
|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计及设备变负载率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策略 |
王义军
齐岩
蔡亦浓
李梦涵
周琦
倪斌伟
|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0
|
源-荷-储协同优化的配电网平衡能力提升方法 |
顾光荣
杨鹏
汤波
王丁
来鑫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11
|
计及低碳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源-荷互动优化调度 |
李云鸷
刘吉臻
胡阳
|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2
|
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区域“网-源-储-荷”协调规划案例分析 |
金炜
李宗
葛斐
陈煜
马静
徐加银
|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5
|
|
13
|
基于源-荷-储互动的储能对风电消纳能力影响分析 |
程瑜
陈熙
|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6
|
|
14
|
源-荷不确定场景下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联合规划策略 |
张渊博
杨毅强
蒲维
宋弘
|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5
|
考虑不确定性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源-荷-储协调优化 |
李文博
李华东
张鹏飞
赵光锋
王皓
艾芊
|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16
|
含柔性电热负荷响应阈值的源-荷-储协调优化模型 |
彭院院
周任军
方绍凤
李斌
许燕燕
石亮缘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9
|
|
17
|
计及需求响应的微电网“源-储-荷”两级协调运行优化模型 |
赵蕊
谭忠富
德格吉日夫
刘林
菅泳仿
|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18
|
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郝露茜
吴军
王智冬
张艳
刘畅
徐剑冰
甘佩莹
|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
2021 |
15
|
|
19
|
基于小区源-储-荷协同的微网多能协调控制策略 |
杨金文
吴杰康
庄仲
梁继深
何家裕
余方明
|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20
|
针对甘肃电网的高载能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荷-网-源”协调控制 |
李明
杨烈銮
王维洲
孙宏斌
王彬
晋宏杨
|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