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园区微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模式 被引量:94
1
作者 刘敦楠 徐尔丰 许小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1-689,共9页
园区微网是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等能源新业态的重要落地点。但是目前我国微网运营缺乏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合理的投资回报途径。立足于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互联网的背景,分析微网的概念特征以及在能源系统演化发展趋势中地位,提... 园区微网是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等能源新业态的重要落地点。但是目前我国微网运营缺乏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合理的投资回报途径。立足于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互联网的背景,分析微网的概念特征以及在能源系统演化发展趋势中地位,提出微网运营主体一体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模式框架,从"源–网–荷–储"优化控制运行、微平衡市场交易、内外两级购售电、网对网辅助服务、内外两级需求侧响应、新型备用容量机制建立面向园区微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模式,提出传统运营模式和一体化运营模式下微网经济性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一体化运营模式能够增加微网收益来源,保障微网合理的投资回报,将极大促进园区微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模式 微平衡市场交易 内外两级购售电 内外两级需求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新能源场景下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冬梅 宋晨铭 +2 位作者 冯向阳 虞程超 徐辰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6-2161,共16页
新能源富集和负荷集中地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就地消纳的有效方式。然而,100%新能源场景下,一体化系统缺乏同步惯量支撑,频率稳定面临极大挑战。为深度挖掘“源-网-荷-储”各环节调频潜力,首先对跟网型和构网型... 新能源富集和负荷集中地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就地消纳的有效方式。然而,100%新能源场景下,一体化系统缺乏同步惯量支撑,频率稳定面临极大挑战。为深度挖掘“源-网-荷-储”各环节调频潜力,首先对跟网型和构网型新能源场站,以及需求侧响应的频率支撑能力进行研究,并根据系统实际运行状态和预想故障场景设置合理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建立一体化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其次,在100%新能源场景下的储能配置模型中,提出考虑各调频资源协同运行的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并利用时域仿真将频率安全稳定约束嵌入配置模型;最后,基于西南某地区待建设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工程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配置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一体化系统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系统 频率稳定 能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入市背景下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电价政策优化研究
3
作者 熊惠敏 王清 王翠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2,共9页
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政策背景下,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电价机制面临市场准入适配性重构需求。系统研究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相关政策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山西、宁夏、广西、河南等7个省份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深入剖析当前价格机... 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政策背景下,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电价机制面临市场准入适配性重构需求。系统研究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相关政策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山西、宁夏、广西、河南等7个省份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深入剖析当前价格机制的主要矛盾。结果发现,目前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存在价格机制与市场化改革衔接不足、社会公平负担与市场公平竞争矛盾凸显、多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缺位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市场化电价机制与政策协同、完善电力市场机制与监测体系、构建多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电价机制 新能市场化 绿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海岛农村配电网构建与研究
4
作者 高中林 陈鸣 +3 位作者 王安全 史塨毓 李家梁 毛建立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6-9,共4页
海岛农村配电网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较小的体量、较高的外部送电投资成本,往往存在自给电源不足、供电可靠性低的难点。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海岛农村配电网,借助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的互联共通,在高效利... 海岛农村配电网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较小的体量、较高的外部送电投资成本,往往存在自给电源不足、供电可靠性低的难点。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海岛农村配电网,借助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的互联共通,在高效利用海岛清洁能源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对于海岛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海岛 农村 配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
5
作者 王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5,共5页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目标为绿电作为煤矿生产支持性电源,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小煤矿生产对电网的调峰需求。文章首先总结归纳了不同工作制下煤矿负荷的运行特性,结合该特性分析了风光发电与之在电力、电量上的匹配关系,得出了瞬... 煤矿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目标为绿电作为煤矿生产支持性电源,力求最大限度的减小煤矿生产对电网的调峰需求。文章首先总结归纳了不同工作制下煤矿负荷的运行特性,结合该特性分析了风光发电与之在电力、电量上的匹配关系,得出了瞬时发电电力盈余较大、整体用电电量缺额较大的矛盾情况。针对此矛盾情况,分析了储能充放电流程以及其削峰填谷、平衡消纳电量的支持性作用。提出了微电网“源荷互动”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一体化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微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源荷互补特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优化配置 被引量:6
6
作者 孟旭瑶 付立军 +3 位作者 赖心怡 孙亚璐 杨昌海 文福拴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31,共9页
针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后简称一体化项目)在风光消纳率、清洁用电率等方面的建设要求,提出了计及源荷互补特性的一体化项目优化配置方法。基于包含风光发电制氢负荷、可平移工业负荷、电动汽车快充站的一体化项目拓扑,建立了一体... 针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后简称一体化项目)在风光消纳率、清洁用电率等方面的建设要求,提出了计及源荷互补特性的一体化项目优化配置方法。基于包含风光发电制氢负荷、可平移工业负荷、电动汽车快充站的一体化项目拓扑,建立了一体化项目内部的多类型负荷用电功率模型。提出基于分时Copula函数生成时序一致的风光联合出力场景集的方法,进而提出分为风光额定功率配比优化、容量配置优化、负荷接入位置优化三阶段的一体化项目优化配置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一体化项目” 互补特性 不确定集 优化配置 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服务典型发展模式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国鹏 赵春阳 +2 位作者 康俊杰 赵良 李铮 《广东电力》 2022年第7期23-31,共9页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研究其发展路径及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分析我国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体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数...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研究其发展路径及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分析我国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体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数字化驱动下的区域虚拟电厂、煤电转型发展下的“火电+”耦合发电与区域能源站、“风光发电+微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燃气发电冷热电三联供+蓄冷蓄热”“风光发电+燃气发电+储能+蓄冷蓄热”、光伏建筑一体化等6种典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探讨在“双碳”背景下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的能源服务发展方向,并提出更好促进我国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服务 发展模式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网-荷-储一体化环境下复杂电网投资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哲亮 夏沛 +3 位作者 张晓星 张成 陈颖伦 王述祯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从源—网—荷—储的单一环节和多元交互出发,构建了复杂电网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为计及复杂电网中各侧指标的依存和反馈关系,考虑决策者的指标偏好及指标包含的信息量,将ANP-EWM组合赋权法引入到投资决策中。首先,提出复杂电网中源、网... 从源—网—荷—储的单一环节和多元交互出发,构建了复杂电网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为计及复杂电网中各侧指标的依存和反馈关系,考虑决策者的指标偏好及指标包含的信息量,将ANP-EWM组合赋权法引入到投资决策中。首先,提出复杂电网中源、网、荷、储的单侧指标和考虑网源交互、荷网交互、源荷交互、源储交互、荷储交互、网储交互的交互指标,建立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博弈论得到ANP-EWM组合赋权法为指标赋权;最后,使用优劣解距离法求取项目总效用值。以IEEE 39节点系统为例,将所提方法与其他赋权法进行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电投资决策 一体化 指标体系 ANP EWM 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系统整体最优化的“源—网—荷—储”天然气运营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涛 张赵婷 吕肖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117,共13页
近年来,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因季节差异造成其消费量峰谷差值日益拉大,不仅使得消费旺季时天然气供气网络负荷过重,而且也会导致消费淡季时储运网络资源的闲置浪费。为了缓解以上矛盾,从整个天然气互联网的角... 近年来,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因季节差异造成其消费量峰谷差值日益拉大,不仅使得消费旺季时天然气供气网络负荷过重,而且也会导致消费淡季时储运网络资源的闲置浪费。为了缓解以上矛盾,从整个天然气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将天然气能源的气源、运输网络、荷载、存储过程包含在同一个系统中,在宏观层面建立了一个天然气"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模型;进而结合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6年天然气的生产量、消费量数据,以天然气系统运营总成本为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对比不同情形下的运营成本,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论认为:(1)天然气直供直销情形下,气源不足时主要靠从外省购买或进口LNG来弥补,此时运营成本最高;(2)较之于前者,引入储气调峰设施不仅可以使运营成本降低,而且还可以提高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3)同时引入储气调峰设施和用户需求响应,可以调节季节性天然气消费行为,进一步降低天然气系统的运营成本。借助该模型对天然气运营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将有助于我国天然气生产供应系统的优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 “源储” 协调优化 模型 天然气运营 需求响应 线性规划 需求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德尔菲法的源网荷储多能互补项目布局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俊杰 赵春阳 +1 位作者 周国鹏 赵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31,共12页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对于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提高多种能源协调互济能力,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分析中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资源要素、国家发展战略、用电...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对于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提高多种能源协调互济能力,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分析中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资源要素、国家发展战略、用电负荷、电价价格、新能源消纳水平、调节能力建设需求等因素,建立了主客观组合赋权的评估体系。然后,运用熵权法确定“一体化”多种发展路线影响因素的客观权重,同时也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客观权重,经过融合计算得出综合权重。最后,根据影响因素分值和权重对各种发展路线进行综合评分,划分优先等级,得到中国各省(区、市)“一体化”项目建设优先顺序,为各省(区、市)布局“一体化”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多能互补 发展影响因素 评估体系 全国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场景的商业园区源-储-荷系统运营模式及投资决策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薛金花 叶季蕾 +1 位作者 陶琼 王德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3,92,共7页
含源-储-荷系统的智能化商业园区是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开展商业园区源-储-荷系统的运营模式及投资决策研究。从投资和运营2个角度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提出源-储-荷系统的商业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分布式能... 含源-储-荷系统的智能化商业园区是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开展商业园区源-储-荷系统的运营模式及投资决策研究。从投资和运营2个角度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权责关系,提出源-储-荷系统的商业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分布式能源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理论,分别建立源-荷、储-荷、源-储-荷3种应用场景下能源投资商和园区开发商的盈利模型;结合商业园区的电价政策,通过敏感性分析给出分布式光伏/储能投资商提升投资回报水平的建议。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投资商在商业园区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而储能投资商盈亏平衡的实现有待于储能成本的下降,其降幅要求在源-储-荷应用场景下较为苛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景 --系统 商业园区 运营模式 投资决策 全寿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郝露茜 吴军 +4 位作者 王智冬 张艳 刘畅 徐剑冰 甘佩莹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8,共7页
在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成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对系统协调水平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有利于把握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关键环节,指导规划方案的优化。首先,分析源-网-荷-储协调运行背景下,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不确定性因素,构建计及... 在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成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对系统协调水平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有利于把握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关键环节,指导规划方案的优化。首先,分析源-网-荷-储协调运行背景下,影响系统协调能力的不确定性因素,构建计及多主体交互的分层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各指标数学模型,提出基于AHP-Delphi赋权法的源-网-荷-储协调水平评价方法;最后,展开算例分析,对某省3地区实际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为规划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优化模式 协调水平评价 指标体系 AHP-Delphi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一体化”战略下储能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建林 崔宜琳 +1 位作者 熊俊杰 马速良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共8页
储能对电能应用具有时序调节的作用,且储能技术在逐步完善,其应用场景也逐渐多元。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两个一体化”)下,储能的灵活调节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储能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先对新能... 储能对电能应用具有时序调节的作用,且储能技术在逐步完善,其应用场景也逐渐多元。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两个一体化”)下,储能的灵活调节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储能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先对新能源领域相关政策以及“两个一体化”的建设规划概况进行梳理,然后分析了“两个一体化”下储能的灵活性以及经济性,研究了“两个一体化”下的储能规划,探究了“两个一体化”的商业化应用,提出了应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设施,储能收益多元,完善储能商业模式等建议,对今后储能的走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水火一体化 一体化 灵活性 经济性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多工作模式下能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书慷 孙媛媛 +3 位作者 马钊 孙凯祺 李可军 李亚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3-3492,I0146,共11页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DCSUS用户侧电能的使用与生产相结合的研究,可有效挖掘直流用户侧的多元化电能资源灵活供给能力,为此该文首先依据LVDCSUS系统能量平衡关系将系统划分为全直流运行、余电上网运行、交流支撑运行3种运行模式;进而给出各模式下满足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储能荷电状态均衡、灵活性电力资源利用三方面整体要求的协调策略;最后建立了多运行模式切换规则,实现通过切换多种运行模式改变能量协调控制策略,使LVDCSUS在稳定运行状态下主动参与电力系统能量互动。仿真结果验证了LVDCSUS多运行模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 运行模式划分 源–网–荷– 协调控制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祥鑫 李芍毅 +1 位作者 胡森昶 唐文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7-926,共10页
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案例,提出基于多能互补视角的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框架,并设计问卷,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放问卷,调研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均值分析结果表明,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 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案例,提出基于多能互补视角的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框架,并设计问卷,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放问卷,调研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均值分析结果表明,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电价机制的确定、参与方责权利分配以及缺少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影响因素分为政策支持、电力市场需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激励机制与收益分配、多能互补智慧管理以及“源网荷储”共赢六大类,并提出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运营管理体系,构建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相关方管理组织架构。最后,提出多能互补视角下抽水蓄能电站管理策略、抽水蓄能电站电网调节与新能源消纳综合管理策略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系统搭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互补 抽水蓄能电站 运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FC碳捕集协同电转气的多能互补优化调度模型
16
作者 胡传宝 文中 +2 位作者 王灿 刘会家 张业伟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198,共11页
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气候变化加剧的双重挑战下,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续攀升尤为突出。为达成碳中和目标,各国正加速推进能源体系变革,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成为关键方向。整体煤气化燃料... 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气候变化加剧的双重挑战下,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续攀升尤为突出。为达成碳中和目标,各国正加速推进能源体系变革,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成为关键方向。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Integrated Gasification Fuel Cell,IGFC)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煤炭清洁技术,是加快“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基于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构建低碳、经济化的源-网-荷-储灵活运行机制具有重大前瞻性意义。为了促进大规模可再生新能源消纳和减少电力系统碳排放,提出一种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以实现经济与低碳运行的双重目标。首先,构建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电解槽(Electrolyzer,EL)氢电联产运行框架,合理调配多种能源相互转化;其次,分析系统运行中的电碳特性与碳利用效率,提出二氧化碳处理模型,提高风光消纳水平的同时增加碳捕集(Carbon Capture Storage,CCS)量;最后,提出多能互补的源-网-荷-储联合运行策略,以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优化调度模型,通过算例对比分析,相比于传统IGFC碳捕集电厂碳捕集量提高49%,弃风光量下降98.2%,综合成本下降32.4%。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碳捕集率,同时释放了机组灵活性,缓解了机组供能与脱碳目标之间的矛盾,在满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与多能源互补的需求下,仍能兼顾低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 碳捕集 电转气 多能互补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