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海域冷泉微地震响应特征初探——以“海马”冷泉为例
1
作者 胡广 黄建宇 +5 位作者 杨胜雄 李沅衡 田冬梅 曹荆亚 周军明 邓雨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4,共13页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区的冷泉系统中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会冲击浅部地层,使下部地层中的流体物质发生“固-液-气”转化,其释放的能量导致裂隙坍塌和孔隙破裂,进而产生一系列与冷泉活动相关的微地震信号。这些微地震信号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天...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区的冷泉系统中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会冲击浅部地层,使下部地层中的流体物质发生“固-液-气”转化,其释放的能量导致裂隙坍塌和孔隙破裂,进而产生一系列与冷泉活动相关的微地震信号。这些微地震信号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天然气水合物区冷泉系统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生命周期,揭示其流体逸散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琼东南海域“海马”冷泉区2014和2021年的两次不同时间监测到的地震数据,经过相应的预处理,利用长短时窗能量比方法识别出了大量与冷泉活动相关的微地震事件。通过对这些微地震信号的波形、频谱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了解了琼东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区冷泉微地震事件的响应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马”冷泉区的冷泉活动产生的微地震事件包括短扰动信号和典型的冷泉微地震信号;波形尾部呈现类似指数的有规律的衰减,持续时间为0.3~2 s,主频分布在4~26 Hz以内。微地震活动不存在明显的类似潮汐的时间分布规律,多呈现短期集中分布的特点,这可能与冷泉喷口的活动及活动的强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海马冷泉 微地震事件 短时信号 琼东南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海马”冷泉甲烷渗漏及其海底表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静 梁前勇 +8 位作者 尉建功 陶军 杨胜雄 梁金强 陆敬安 王建军 方允鑫 龚跃华 何雪宝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2015年3月"海马"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首次发现活动冷泉,并命名为"海马"冷泉,此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了3个航次,对"海马"冷泉开展进一步勘查和研究。本次... 2015年3月"海马"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首次发现活动冷泉,并命名为"海马"冷泉,此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了3个航次,对"海马"冷泉开展进一步勘查和研究。本次研究在综合分析4个航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初步阐述"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和流体活动等特征。总体而言,"海马"冷泉区地势平缓,气体渗漏现象非常发育,是以CH4为主要气体渗漏形成的活动冷泉区,且气体渗漏活动具有时空迁移性。气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海马冷泉区的CH4为混合成因气,且以微生物成因为主;"海马"冷泉区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化能自养冷泉生物群落,冷泉区种类丰富,目前已报道了多个冷泉生物新种。这些发现为研究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环境效应、冷泉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和南海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物种迁移贯通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冷泉 地形地貌 冷泉生物群落 冷泉碳酸盐岩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