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治理何以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的新转向——基于“治理有效”的解释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桂生 吴合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8,M0006,共14页
技术赋能与制度赋权不断增进当前乡村社区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的融合。从刚性治理到柔性治理、从乡情涣散到情感回归、从负面情绪到情感重塑、从治理乏力到“治理有效”的演进维度,乡村社区情感治理在范式、内容、工具、效果等治理新转向... 技术赋能与制度赋权不断增进当前乡村社区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的融合。从刚性治理到柔性治理、从乡情涣散到情感回归、从负面情绪到情感重塑、从治理乏力到“治理有效”的演进维度,乡村社区情感治理在范式、内容、工具、效果等治理新转向,持续凸显乡村社区治理的转型价值。在运行逻辑上,情感治理与技术治理、制度治理功能互补,协同提升乡村社区治理效能。从治理理念、行为方式与组织结构的层面,解构了乡村社区情感治理的运行机理及其行动逻辑。对于价值脱嵌、结构离散与集体行动困境等乡村社区情感治理问题,可以分别用乡情价值回归、党建引领乡村情感治理行动网络、乡村情感柔性治理机制重塑等政策工具予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区治理 情感治理 “治理有效” 技术赋能 制度赋权 技术治理 制度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以广东Z村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彭晓旭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1,共7页
在实现乡村“治理有效”过程中,新乡贤群体因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引发诸多关注。基于广东省Z村的研究发现,村民公共精神的激活是新乡贤群体参与乡村治理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亦是衡量乡村治理是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新乡贤的回归和参... 在实现乡村“治理有效”过程中,新乡贤群体因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引发诸多关注。基于广东省Z村的研究发现,村民公共精神的激活是新乡贤群体参与乡村治理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亦是衡量乡村治理是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新乡贤的回归和参与,引导村民积极转变思想,建立行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文化共治实现文化相连,以利益共建促成利益相关,以组织共管推进组织有效,进而激活村民群体间的公共精神,才是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和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新乡贤 公共精神 “治理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