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的VP”式的DP结构重议
1
作者 曹道根 潘海华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75,共14页
文章重新论证"NP的VP"式(如"这本书的出版")具有"内动外名"的句法构造。主要观点如下:1)只要承认其中"NP的"是领有成分,就必须承认此式有(零形)D功能投射,即此式有外层名词性句法构造。2)此式... 文章重新论证"NP的VP"式(如"这本书的出版")具有"内动外名"的句法构造。主要观点如下:1)只要承认其中"NP的"是领有成分,就必须承认此式有(零形)D功能投射,即此式有外层名词性句法构造。2)此式内层谓词性结构通常为词汇层VP或题元层vP/VoiceP,但名物化层级也存在向形态层最为有限的功能扩展。3)按所述物化事件是否涉及可数性特征核验或是否有数量描述,此式外层名词性架构区分为两类,差别在于DP内是否包含量词性轻名投射;量词性轻名词同时在语义和句法层面实现名物化。4)DP不含轻名投射的情形下(即[DP-VP]型式),领有名词移位生成;反之(即[DP-nP-VP]型式),领有名词基础生成于[Spec,DP],并成为VP中空主语或空宾语Pro的控制成分。5)"的"在此式中只是领格标记,既不构成此式作为名物化结构的结构中心,也不构成"NP的"这一领有短语的结构中心;"的"在此式中没有发生功能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物化 npvp DP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随同”到“参照”——论事件融合构式“跟着NP+VP”的形成与发展
2
作者 陈景元 蒋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事件融合构式“跟着NP+VP”,由两个行动关联事件融合为一个事件而成,其形成和发展是事件融合和语法化的产物。构式共时层面多元化共存,具有承继性和多义性,可分为随同构式和参照构式两大类型。随同构式为原型构式,围绕原型构式扩展到参... 事件融合构式“跟着NP+VP”,由两个行动关联事件融合为一个事件而成,其形成和发展是事件融合和语法化的产物。构式共时层面多元化共存,具有承继性和多义性,可分为随同构式和参照构式两大类型。随同构式为原型构式,围绕原型构式扩展到参照构式,构式从低融合走向高融合,构式化程度不断增强。因其结构紧凑,语境适用面广,表达功效特殊,具有较强的人际互动功能和语篇统辖功能,该构式被广泛使用于文章标题、视频标题、书名、影视名、栏目名等,呈现标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着np+vp 事件融合 构式 构式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成构式理论看“NP之VP”构式的句法语义
3
作者 杨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7,179,共14页
该文基于生成构式主义重新审视了先秦汉语“NP之VP”构式的句法和语义属性,并提出“名物化分层假说”理论来解释该构式所体现的范畴属性的强弱之别,认为轻名词n可以对不同层级的谓词性范畴进行操作。据此,文章建构出“NP之VP”构式的句... 该文基于生成构式主义重新审视了先秦汉语“NP之VP”构式的句法和语义属性,并提出“名物化分层假说”理论来解释该构式所体现的范畴属性的强弱之别,认为轻名词n可以对不同层级的谓词性范畴进行操作。据此,文章建构出“NP之VP”构式的句法层级,并由句法层级推导出相应的语义层级,继而解释语义分层带来的句法后果。最后,文章还从构式压制的角度论述该构式是以限定范畴D为核心的DP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npvp” 名物化 生成构式主义 构式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NP+VP”结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薇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从两方面探讨现代汉语中“没有+NP+VP”结构的整体特点及功能。1.“没有+NP+VP”结构的内部考察,2.“没有+NP+VP”结构的整体考察。
关键词 “没有+np+vp” 结构 语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宗守云 张素玲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0,95,共9页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qu...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放着NP不VP"、后续转折小句或多或少都受到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社会固有模式促进构式形成,"放着NP不VP"的先构式化和再构式化都和社会固有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固有模式 放着npvp 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式家族观念的“NP的VP”及相关结构 被引量:6
6
作者 方绪军 刘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2,共10页
文章基于构式家族的观念,审视汉语"NP的VP"结构所在构式家族的层级关系以及该构式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认为"NP的VP"和"NP1的NP2"是同一层级上的姊妹构式,它们各自直接承继了同一个上位构式的结构方式和指称... 文章基于构式家族的观念,审视汉语"NP的VP"结构所在构式家族的层级关系以及该构式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认为"NP的VP"和"NP1的NP2"是同一层级上的姊妹构式,它们各自直接承继了同一个上位构式的结构方式和指称性,但有些"NP的VP"与"NP1的NP2"之间的界限有一定的模糊性。文章还根据NP和VP语义关系的不同,区分了"NP的VP"的几种主要下位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 构式家族 承继层级 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Ns+V+得+NP+VP”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爱林 廖运生 刘红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9-141,共3页
就“Ns +V +得 +NP +VP”句加以分析 ,得出 :“Ns+V +得 +NP +VP”句与兼语句没有很强的内在语法意义和外在语法形式上的可类比性 ,不应该将此类句归类为兼语句。
关键词 “Ns+V+np+vp” “Ns+V+得+np+vp” 兼语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正反同义构式的认知研究--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懿 张雪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 构式语法与概念整合理论可用于分析以"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为例的正反同义构式,包括:①"没有VP之前"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②"没有VP之前"构式的生成机制,也就是"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可以互换的认知理据;③正反同义构式语用动机及互换问题。"没有VP之前"是由语义相似的"没有VP"与"VP之前"两个正反结构进行概念整合而成,因此,"没有VP之前"与"VP之前"能够互换;二者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差异则导致了各自使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同义构式 vp之前” “没有vp之前” 构式语法 概念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由得(NP)不VP”句的构成、语义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4
9
作者 宗守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0,共8页
"不由得(NP)不VP"句由致因、不由得、NP和VP构成,在语义性质上具有显致因性、唯主体性、非事件性、强主观性等特征。"不由得(NP)不VP"句是经过双小句整合而形成的,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
关键词 “不由得(np)不vp” 致因 小句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几种特殊的“NP之VP”结构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洪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1,共8页
上古汉语中有四种特殊的"NP之VP"结构,通过分析其功能特点,可知它们都不是主之谓结构。其中的"之"或有话题标记的功能,用于对比话题和表论断的句子的话题之后;或是焦点标记,用于主语焦点、宾语焦点和状语焦点之后。
关键词 npvp”结构 “之” 话题 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海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49-256,共8页
基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理论,讨论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问题,并定性为结构相对松散的一类构式。从交际功能出发,首先阐述该构式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警示与威吓、惩罚与飙狠、预估与告诫。基于内容和形式相... 基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理论,讨论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问题,并定性为结构相对松散的一类构式。从交际功能出发,首先阐述该构式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警示与威吓、惩罚与飙狠、预估与告诫。基于内容和形式相互验证的语言研究原则,依次概括出构式表义中语义、句法与语用的配列关系。其次,描写分析构式的句法结构和标记成分特点,讨论影响构式义表现的人称、位置、重音等几个重要因素。再次,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构式结构和构式义的生成做共时平面的逻辑推导,认为其来源有两个:一类是无标记否定疑问句和含有否定词的是非问句;一类是"不VP……才怪"框架中"才怪"的脱落。最后,简要讨论了构式"(看我)不VP+NP!"的几种变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结构 (看我)不vp+np 构式 肯定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NP+的+VP”偏正结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早生 郭艺丁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2-394,共13页
汉语'NP的VP'中,NP的构成与理解往往与VP来源结构有密切联系,即一般要求来源动词动作性较强;同时,来源动词及物性越强(作格性越强),所构成'NP的VP'中的'NP'越易于理解为'NP2的VP',越不易于理解为'... 汉语'NP的VP'中,NP的构成与理解往往与VP来源结构有密切联系,即一般要求来源动词动作性较强;同时,来源动词及物性越强(作格性越强),所构成'NP的VP'中的'NP'越易于理解为'NP2的VP',越不易于理解为'NP1的VP'。这些现象可以从NP与VP之间的控制影响能力、自主体验特征等方面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结构 及物性 作格性 控制影响能力 自主体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NP_受+VP”的句法表现和语用功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许红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1,共10页
本文基于及物性理论考察汉语"NP_受+VP"的句法表现和语用功能。"NP_受+VP"句式呈连续统分布,越往低及物方向越倾向于表静态描写或评议;句法上多使用心理动词、情态动词、否定副词等非现实性句法形式,越往高及物方... 本文基于及物性理论考察汉语"NP_受+VP"的句法表现和语用功能。"NP_受+VP"句式呈连续统分布,越往低及物方向越倾向于表静态描写或评议;句法上多使用心理动词、情态动词、否定副词等非现实性句法形式,越往高及物方向越倾向于表动态叙述,句法上多使用动作动词、结果/处所/趋向补语、时体标记"了"等现实性句法形式。语料统计显示,"NP_受+VP"大多是低及物的,一般处在篇章表达的背景部分,少数高及物的"NP_受+VP"一般处在篇章表达的前景部分。信息功能是决定"NP_受+VP"及物性高低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受+vp” 及物性 句法表现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NP”与“缺乏+NP”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华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
"没有+NP"重客观性,既能表质的否定,也能表量的否定;而"缺乏+NP"重主观性,能表量的否定,偶尔用于质的否定。对汉语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抑或"缺乏(严格意义上)形态变化"都可以接... "没有+NP"重客观性,既能表质的否定,也能表量的否定;而"缺乏+NP"重主观性,能表量的否定,偶尔用于质的否定。对汉语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抑或"缺乏(严格意义上)形态变化"都可以接受,其缘由主要在于人们对形态变化内涵的理解不同,也与人们的观察视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np “缺乏+np 质量否定 主客观性 观察视角 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NP+的+VP”结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8-131,共4页
“NP+的+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 “NP+的+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的+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的+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句法分类 偏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着+NP+不+VP”构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静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6-84,共9页
"放着+NP+不+VP"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见格式,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具有"构式"意义。作为一种构式,"放着+NP+不+VP"格式表示说话者对出现的事件结果并不期望,表达一种明显"不满或责怪"的... "放着+NP+不+VP"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见格式,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具有"构式"意义。作为一种构式,"放着+NP+不+VP"格式表示说话者对出现的事件结果并不期望,表达一种明显"不满或责怪"的主观评价,具有典型的语境适切度。这一构式的形成,是语义虚化、焦点突显原则等在不同层面上交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着+np+不+vp” 构式语法 “不满或责怪”义 焦点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的+VP”结构和相关难题的破解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国光 《汉语学报》 2007年第3期53-58,共6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近年来围绕汉语的"NP+的+VP"结构和生成语法学的中心语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并列举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表达为核心,表达控制词类和结构"的思想,并据此修订了... 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近年来围绕汉语的"NP+的+VP"结构和生成语法学的中心语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并列举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表达为核心,表达控制词类和结构"的思想,并据此修订了向心结构理论、句法同构理论和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同时处理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中心语理论 表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继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96,共6页
《祖堂集》中"有"起首的"有NP+VP"句出现频率较高。"有NP+VP"句来源于上古汉语,在汉译佛经中,出现了句首"有"引导的被动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NP+VP"句式结构渐趋复杂。从篇章角度... 《祖堂集》中"有"起首的"有NP+VP"句出现频率较高。"有NP+VP"句来源于上古汉语,在汉译佛经中,出现了句首"有"引导的被动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NP+VP"句式结构渐趋复杂。从篇章角度来看,句首"有"引进新实体,是潜在的话题标记,其作用是引出话题,组成话题链,展开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堂集》 “有np+vp” 话题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_L+NPs+VP”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税昌锡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文章从NPs的配价出发 ,探讨了汉语中“NPL+NPs +VP”这种较为特殊的表达格式的句法语义关系。文章认为这种格式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汉民族认识世界的“领—属”、“整体—局部”或“范围—实体”的认知模式 ,这个格式在句法和语义方面要受... 文章从NPs的配价出发 ,探讨了汉语中“NPL+NPs +VP”这种较为特殊的表达格式的句法语义关系。文章认为这种格式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汉民族认识世界的“领—属”、“整体—局部”或“范围—实体”的认知模式 ,这个格式在句法和语义方面要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 :一是NPs在配价上的要求影响到整个格式的语义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L+nps+vp 句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_1NP_2地VP”的构式分析
20
作者 唐依力 齐沪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4,155-156,共5页
"NP1NP2地VP"作为一种构式有其存在的理据性,该构式具有表达主观量这一基本构式义,在表达主观量时主要表达的是主观大量义,极少数表达的是主观小量义,还有一些需结合语境才能判断。进入该构式的多项式NP具有以下特征:绝大多数... "NP1NP2地VP"作为一种构式有其存在的理据性,该构式具有表达主观量这一基本构式义,在表达主观量时主要表达的是主观大量义,极少数表达的是主观小量义,还有一些需结合语境才能判断。进入该构式的多项式NP具有以下特征:绝大多数以2+2式节律出现;其语序安排体现"量"的特征;是构式义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是相同义位的组合。"地"的隐现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多项式NP组合的临时性的强弱;多项式NP是否是VP的论元成分;整个构式的韵律需求;VP是否具有复杂形式。进入该构式的VP的核心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和使令动词,且VP主要以复杂形式出现;VP与多项式NP之间存在"有界/无界的匹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义 主观量 np 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