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子”与“沉默的螺旋”——一种检验和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崔蕴芳 沈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2,共4页
20多年前,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将社会心理学机制引入传播学研究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此后,该理论备受关注,自然也受到不同程度批评。有研究者认为“对孤立的恐惧”并不是促成个人发表意见的绝对的常量,而应该是一个受到... 20多年前,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将社会心理学机制引入传播学研究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此后,该理论备受关注,自然也受到不同程度批评。有研究者认为“对孤立的恐惧”并不是促成个人发表意见的绝对的常量,而应该是一个受到制约的变量,即“对孤立的恐惧”并不能成为影响个人发表意见的充分且必要的原因。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借助高级统计中的结构方程式模型进行分析,以实证的方法检验“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加入另一个在中国影响个人意见发表的重要因素——“面子”,探讨这个因素在“沉默的螺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理论 “面子” 结构方程式模型 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4
2
作者 谢新洲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2,共6页
关于传统大众媒体强效果理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是否依然适用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试图对“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基本理论前提与核心概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沉默的螺旋”并没有... 关于传统大众媒体强效果理论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是否依然适用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试图对“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基本理论前提与核心概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沉默的螺旋”并没有在网络空间里消失 ;同时鉴于网络传播的特质和我国现阶段网络媒体受众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其表现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假说 互联网 大众媒体 群体压力 从众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的螺旋”与广告传播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唐英 《当代传播》 2003年第6期69-70,共2页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意识的累积性、普遍性及共鸣性。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造成的孤立。一个人一旦了解哪些观点是占优势的或普遍得到支持,会调整自己的看法与优势意见保持一致,这样便开始了一个螺...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意识的累积性、普遍性及共鸣性。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些态度而造成的孤立。一个人一旦了解哪些观点是占优势的或普遍得到支持,会调整自己的看法与优势意见保持一致,这样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区隔是“沉默的螺旋”现象在广告传播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传播 意识形态 “沉默的螺旋” 受众行为 大众传播 受众认同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沉默的螺旋”看新闻传播平衡原则的必要性
4
作者 李小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97,共3页
本文从传播学“沉默的螺旋”理论出发,回溯社会心理学关于“从众”现象的心理前提,阐释大众媒介在进行新闻传播时保持平衡原则的必要性,从大众传播效果的角度论证“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价值。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 大众传播 新闻平衡原则 媒体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的螺旋理论简说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力丹 《当代传播》 1999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 诺依曼 大众媒介 社会控制机制 引导舆论 大众传播媒介 沉默螺旋 趋同行为 从众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索沃的螺旋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湘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5,40,共4页
关键词 科索沃冲突 “沉默的螺旋” 西方媒体 南联盟 大众媒介 西方国家 因特网 合众国际社 态度改变 西方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主要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峻登 田新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是当代西方关于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两种主要理论。在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中 ,我们认为 ,尽管议程设置理论有其不足和缺陷 ,但它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是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 ,突破了此前“有... 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是当代西方关于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两种主要理论。在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中 ,我们认为 ,尽管议程设置理论有其不足和缺陷 ,但它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是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 ,突破了此前“有限论”的窠臼 ;而“沉默的螺旋”假说不仅为社会公共管理机构进行舆论调控提供了依据和启发 ,也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公共舆论和大众传媒的认识。但该理论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中国学者应在借鉴西方学者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自己的舆论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介 传播 公共舆论 议程设置 “沉默的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民意的形成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威 《当代传播》 2003年第4期76-78,共3页
本文在对民意的两种定义和两种分类的基础上,用“沉默的螺旋”理论详细阐释了民意的形成过程,并用其他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对此过程进行补充和进一步论证,分析影响民意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并指出了研究的其他角度和可能。
关键词 民意 社会舆论 形成过程 影响因素 媒介 议程设置 人际关系 “沉默的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政府治理——评《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一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0-210,共1页
王金水撰写的《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一书以理性和战略的眼光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现代政府的治理策略。文章首先借鉴西方有关理论论证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应用凯斯·桑斯... 王金水撰写的《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一书以理性和战略的眼光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现代政府的治理策略。文章首先借鉴西方有关理论论证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应用凯斯·桑斯坦的理论分析了群体极化现象极易在目前我国网络上形成;根据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和罗杰·卡斯帕森的风险社会放大理论探讨我国网络危机分布的整体态势;基于“公共领域”和“议程设置”理论考察了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网络危机的产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运用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安东尼·吉登斯、刘易斯·科塞和塞缪尔·亨廷顿等学者的有关社会稳定和治理理论来构建政治稳定的有效机制。其次,作者对构建中国政治稳定机制进行了策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机制 政府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沉默的螺旋”理论 “议程设置” 社会控制理论 网络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电影口碑传播浅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晓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7-39,共3页
口碑在大众传播中可以产生"共鸣效果",从而使被评价主体进入公众视野。近几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虽不具备强大视听与豪华阵容,口碑传播所具有的影响力却使其杀出重围。电影票房与口碑影响也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互联网语境之... 口碑在大众传播中可以产生"共鸣效果",从而使被评价主体进入公众视野。近几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虽不具备强大视听与豪华阵容,口碑传播所具有的影响力却使其杀出重围。电影票房与口碑影响也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互联网语境之下电影口碑传播也呈现出异于传统环境的传播效果。口碑传播给中小成本电影带来的票房影响、网络环境下其传播过程的变体以及口碑传播影响中小成本电影创作三个方面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碑 “沉默的螺旋” 中小成本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科索沃事件透析西方的全球舆论垄断
11
作者 陈思劼 任湘怡 《当代传播》 1999年第4期4-6,共3页
关键词 科索沃 西方媒体 自我审查 大众媒介 议题设置 “沉默的螺旋” 受众 大众传播 媒介环境 国际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聊天工具的传播学解读
12
作者 任秀芹 荆翡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网络聊天工具颠覆了传统媒体符号及其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由单一向多种并存转变,传播方式由单向向双向、多向转变,出现五种传播类型并存的局面,还出现了脱离语言交流者现实地位关系实现平等自由对话的交流。总之,是由传播向交流的转变。... 网络聊天工具颠覆了传统媒体符号及其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由单一向多种并存转变,传播方式由单向向双向、多向转变,出现五种传播类型并存的局面,还出现了脱离语言交流者现实地位关系实现平等自由对话的交流。总之,是由传播向交流的转变。但其间也有对语言传播的失范——省略、解构、拼接、词性借用等。不规范的传播和非语言符号的滥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聊天工具 传播方式 传播符号 “沉默的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矫治网络政治焦虑
13
作者 张爱军(文) 秦小琪(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20-20,共1页
网络政治焦虑是伴随社会舆论而产生的恐慌、质疑和不安情绪。个别公务人员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产生政治焦虑的外在因素,政治价值相互激荡是网络政治焦虑产生的直接动因,为避免持单独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沉默的螺旋”是网络政治焦虑产生... 网络政治焦虑是伴随社会舆论而产生的恐慌、质疑和不安情绪。个别公务人员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产生政治焦虑的外在因素,政治价值相互激荡是网络政治焦虑产生的直接动因,为避免持单独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沉默的螺旋”是网络政治焦虑产生的内在因素。网络政治焦虑引发社会舆论并伴随其内容及传播而发生或增或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焦虑 “沉默的螺旋” 矫治 社会舆论 不安情绪 外在因素 公共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