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进程及其族群性的生成 以四川冕宁白鹿营彝族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龙圣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55,共29页
本文主要利用四川冕宁白鹿营彝族文书和《冕宁档案》,试图揭示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进程及其族群性的生成。明万历后期,为抵抗叛乱,部分大凉山彝人被宁番卫招募到平坝充当营兵,形成白鹿营等彝族聚落。入清后,白鹿营彝人随土... 本文主要利用四川冕宁白鹿营彝族文书和《冕宁档案》,试图揭示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进程及其族群性的生成。明万历后期,为抵抗叛乱,部分大凉山彝人被宁番卫招募到平坝充当营兵,形成白鹿营等彝族聚落。入清后,白鹿营彝人随土司的招立再次被纳入国家体制,但直到乾隆晚期,其聚落形态、权力格局和风俗文化等方面仍保持着较强的独立性。此后,随着移民的到来、保甲的编设及文教的推广,白鹿营彝族的独立性逐渐弱化,国家认同感日益增强,最终形成有别于高山彝族的"水田彝"。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既促进了边疆的稳固,同时也生成了其独特的族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化进程 族群性 “水田彝” 白鹿营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