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2
1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谢赫 “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形势表现出的印象:“气韵生动”的绘画美学涵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泰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美学涵义 《古画品录》 《历代名画记》 “六法” 绘画 印象 《画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气韵生动 被引量:6
3
作者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4,共7页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衰,汉人“象数之学”重新受到重视,以及佛学传入,因明学之注重数量关系有关.冯友兰先生认为,“象数之学”本意在于对宇宙及其中各方面事物作一有系统的解释,其注重“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气” 以形写神 谢赫 “气韵 世说新语 应物象形 “韵” 《文心雕龙》 《潜溪诗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阐释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的理解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分别体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和达成方式、阐释的知识来源、阐释背后的画学经验和立场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中西绘画两...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的理解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分别体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和达成方式、阐释的知识来源、阐释背后的画学经验和立场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中西绘画两大体系的认知存在诸多的分歧。其中,既有深谙传统画学流脉、尊重画史复杂性的美术家,也有主张中西混同的美术家,更有以单一标准对传统画学进行评判的美术家。这也造就了某些留洋美术家理念和主张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画学 留洋美术家 “气韵生动” 阐释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貌各异 气韵相生──读《曹志桂草书》
5
作者 顾永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风貌各异气韵相生──读《曹志桂草书》顾永芝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的语言书写符号,而且是造型传神的特殊艺术手段。书法艺术,正是运用汉字特有的点画、结体建构了千姿百态的形貌,展现了摇情荡性的线条运动,激越着情致勃勃、气韵生... 风貌各异气韵相生──读《曹志桂草书》顾永芝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的语言书写符号,而且是造型传神的特殊艺术手段。书法艺术,正是运用汉字特有的点画、结体建构了千姿百态的形貌,展现了摇情荡性的线条运动,激越着情致勃勃、气韵生动的生命律动,创造了文字内涵与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书艺术 书法艺术 “气韵生动” 审美品位 意境美 气韵 书写内容 书法精神 精神实体 力度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 被引量:2
6
作者 邱运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99-105,共7页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邱运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本乎自然之道,论及创作主体的精力修养、年龄齿序变化对思维的影响,提出“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清和...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邱运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本乎自然之道,论及创作主体的精力修养、年龄齿序变化对思维的影响,提出“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的观点,以保持自然的审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气” 《文心雕龙讲疏》 审美心境 刘勰 创作主体 中国美学史 “气韵生动” 创作心境 《典论·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欣赏与教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楚乔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画 绘画语言 哲学思想 “气韵生动” 审美特色 中国画艺术 艺术欣赏 受到粗暴对待 视觉造型艺术 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论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德礼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9-65,共7页
“气”本是一个哲学范畴,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由于这一思维方式注重宇宙的生命有机性和注重宇宙生命运化规律等特点,使它很自然地和美联系起来,并逐步进入美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 “气”本是一个哲学范畴,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由于这一思维方式注重宇宙的生命有机性和注重宇宙生命运化规律等特点,使它很自然地和美联系起来,并逐步进入美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气论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气” 创作主体 宇宙生命 “生气” “养气” 审美主体 气论 “气韵生动”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届国际美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小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第14届国际美学大会于1998年9月1日至5日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召开。本次大会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德语。有来自45个国家的40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中国大陆有3位代表。本次大会在“作为哲学的美学”... 第14届国际美学大会于1998年9月1日至5日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召开。本次大会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德语。有来自45个国家的40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中国大陆有3位代表。本次大会在“作为哲学的美学”这个主题下,设有10个专题:1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后后现代主义 中国哲学 “气韵生动” 比较研究 中国文化 跨文化研究 哲学的艺术 斯洛文尼亚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代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18-19,共2页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陈代湘滋兴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在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壤上,发展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明人周履清说中国画“山水居首”,这确是事实。然而,在五代荆洁之前,山水画尚居人物画之下,并非画之主于。真正把山水画推...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陈代湘滋兴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在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壤上,发展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明人周履清说中国画“山水居首”,这确是事实。然而,在五代荆洁之前,山水画尚居人物画之下,并非画之主于。真正把山水画推向中国画首位,并开北宋以下千年之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绘画美学 《笔法记》 荆浩 “气韵生动” 人物画 “离形得似” 阳刚之美 “韵” “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西方画论的“模仿自然”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六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1期40-45,共6页
关键词 画论 六法 “气韵生动” 画史 模仿 绘画艺术史 写真 自然 东西方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六法的最高境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德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2期25-27,共3页
公元五世纪末的南齐谢赫,提出了划时代的“六法”论,对中国乃至东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历代绘画创作、评论的最重要准则之一.古今各家对“六法”的研究评述不胜枚举,体现出各家对绘画艺术的实践体会和研究心得,并从一... 公元五世纪末的南齐谢赫,提出了划时代的“六法”论,对中国乃至东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已成为历代绘画创作、评论的最重要准则之一.古今各家对“六法”的研究评述不胜枚举,体现出各家对绘画艺术的实践体会和研究心得,并从一个侧面标志着绘画艺术创作与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今天我们对于艺术史的科学研究,则应对历史之原貌,和以后的演变加以区分,还事实以本来面目.在关于谢赫“六法”评价绘画所要求的最高境界这一问题上,即存在这样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六法论 绘画艺术 “六法” 最高境界 穷理尽性 谢赫 陆探微 张彦远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神·意境·情趣──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伟明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3-36,共4页
传神·意境·情趣──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追求钱伟明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久远,门类繁杂,艺术形式迥异。通常按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分类,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这三种绘画也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里就它们各... 传神·意境·情趣──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追求钱伟明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久远,门类繁杂,艺术形式迥异。通常按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分类,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这三种绘画也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里就它们各自的基本审美特点进行初浅的探讨。一、传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绘画 山水画 人物画 “气韵生动” 审美追求 意境 艺术形象 中国绘画艺术 西方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古知新写意传神——漫评梁钰先生人物画
14
作者 姜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0-111,共2页
写古知新写意传神——漫评梁钰先生人物画○姜西中国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魏晋时代已得到高度发展,由书中的插图画转变为卷轴,并产生了系统的理论。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和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气韵生动”等... 写古知新写意传神——漫评梁钰先生人物画○姜西中国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魏晋时代已得到高度发展,由书中的插图画转变为卷轴,并产生了系统的理论。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和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气韵生动”等理论,可以这么说,中国人物画发展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传神 中国人物画 漫评 知新 竹林七贤 《簪花仕女图》 “气韵生动” 思乡曲 “悟”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