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9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古筝艺术中“气韵”体现出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古筝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在今天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则离不开"气韵"。"气韵"作为古筝艺术的标志自古就有"右手职弹,左手司按"的演奏原则,其中的&qu...
古筝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在今天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则离不开"气韵"。"气韵"作为古筝艺术的标志自古就有"右手职弹,左手司按"的演奏原则,其中的"司按"所指的就是作"韵",可见"气韵"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同时这种并不直接体现于音乐表面的审美意识却更能够传递思想、抒发情感,让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得到思想上的统一与审美上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艺术
“气韵”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气韵”
被引量:
1
2
作者
侯可新
《美术大观》
2009年第6期109-109,共1页
“气韵生动”是人们形容中国传统作品时常用的一个词。历代艺术家对“气韵”都有精辟论述。不管是传统的书法、绘画,还是现代的产品设计,都是造型的过程,造型本身必然有相通之处。
关键词
产品造型设计
“气韵”
“气韵
生动”
中国传统
产品设计
现代设计
艺术家
气韵
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艺术“气韵”之形式美学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建军
《美术大观》
2010年第10期18-19,共2页
在书法艺术实践中,我们经常以"气韵"来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但是气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面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往往模糊不清或者主观臆断。在我看来,气韵是书法艺术在空间呈现上的时间关系,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学意象和意...
在书法艺术实践中,我们经常以"气韵"来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但是气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面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往往模糊不清或者主观臆断。在我看来,气韵是书法艺术在空间呈现上的时间关系,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学意象和意蕴。在书法创作、欣赏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书法艺术
美学分析
欣赏过程
艺术实践
书法作品
主观臆断
时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竹笛“气色”“气韵”之自然审美
4
作者
方光耀
《乐器》
2003年第6期4-6,共3页
竹笛,这一采用自然之材、自然这形、自然之膜而制成的古老民族乐器,以其自身独特的自然质、构、形、色及其诸多传世佳作立身于世界音乐之林,活跃于各种舞台和音乐生活之中,并为各地区、各民族人们所钟爱.
关键词
竹笛
“气色”
“气韵”
民族乐器
审美价值
音乐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版式设计中的“气韵”
5
作者
陈慧
《美术大观》
2011年第4期132-132,共1页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灵魂。这种审美中的气化论,最初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的气化认识有着密切关系的,而后形成"一切皆气"、"皆气之所为"的气韵基础,而在...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灵魂。这种审美中的气化论,最初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的气化认识有着密切关系的,而后形成"一切皆气"、"皆气之所为"的气韵基础,而在古代文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有很多对养生气韵的实际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版式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美学思想
生活环境
气化论
士大夫
古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苏轼之“气韵”观
6
作者
裴家伟
裴家月
《天工》
2023年第10期88-90,共3页
苏轼在《论书》中言:“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以此为论据,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六法论”提出了气韵生动,论证了“气韵观”的内涵、来源,并应用于宋代尚意书学观中。苏轼的“气韵”观融于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
苏轼在《论书》中言:“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以此为论据,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六法论”提出了气韵生动,论证了“气韵观”的内涵、来源,并应用于宋代尚意书学观中。苏轼的“气韵”观融于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点出自我真性情,寄豪放于千里之外,更寄于山水之情,所说仁智者乐山乐水,便是如此。苏轼的“气韵”观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宋代,透露出魏晋南北朝的禅宗思想、宋代禅宗思想、宋代尚意等观点,达到宋代尚意求气韵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气韵”
观
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论的美学思想——以中国画为例
7
作者
李睿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2期15-17,共3页
艺术境界的生成,最早源自老子庄子对于世界的理解,源自天地间可悟可感而不可言说的“气韵”的生成,追求一种超世空灵的至高境界,是一种对“道”的追求。魏晋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了“气韵生动”并将其运用于绘画创作中,作...
艺术境界的生成,最早源自老子庄子对于世界的理解,源自天地间可悟可感而不可言说的“气韵”的生成,追求一种超世空灵的至高境界,是一种对“道”的追求。魏晋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了“气韵生动”并将其运用于绘画创作中,作为品评绘画作品的最高准则。“气韵”论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随时代发展经历着复杂的演变,它在不同时期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谢赫以后的画家和画论家开始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气韵的内容。“气韵”论发展到唐代,不仅作为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也成为文人雅士一种内在的天赋。到宋代,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相结合逐步繁荣和发展起来,在绘画的精神层面和笔墨形式层面得到了更为明确的回答。总的来说,宋代绘画中的气韵是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画论史上的一次飞跃。对画论中的气韵进行研究和探索,对体悟宇宙观,了解自我,对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理论的继承,都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以中国画为例,分析“气韵”论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气韵
生动”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气韵生动
被引量:
6
8
作者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4,共7页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衰,汉人“象数之学”重新受到重视,以及佛学传入,因明学之注重数量关系有关.冯友兰先生认为,“象数之学”本意在于对宇宙及其中各方面事物作一有系统的解释,其注重“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气”
以形写神
谢赫
“气韵”
世说新语
应物象形
“韵”
《文心雕龙》
《潜溪诗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完形心理学审视下的中国线条美学观——中国传统线条“气韵观”解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苏丰
《艺海》
2011年第7期76-77,共2页
一、引言“线”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构建元素,它以“气韵”为核心标准,以“生动”为最高境界。关于线条的“气韵”意涵与运用,前人留下了大量精辟的论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更替,如何在当代艺术情...
一、引言“线”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构建元素,它以“气韵”为核心标准,以“生动”为最高境界。关于线条的“气韵”意涵与运用,前人留下了大量精辟的论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更替,如何在当代艺术情境下解析这些珍贵的传统艺术理论并实现其传承却日渐成为难题。中国传统美学抽象的论述特质及“晦涩”的文言文文法都令年轻一代备感生疏且难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气韵”
完形心理学
线条
解析
美学观
中国古典美学
传统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之说
被引量:
1
10
作者
段杏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11期78-79,共2页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其中以"气韵"居首要地位,是中国书画的生命。"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其中以"气韵"居首要地位,是中国书画的生命。"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中国画
“六法”
中国书画
自然宇宙
神形兼备
艺术作品
“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生动”美学内涵的发展衍变
被引量:
2
11
作者
康艳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6-67,共2页
"气韵生动"的美学原理要求绘画作品要抓住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被描绘对象的内在的精神风貌;形象描绘注重神似。而中国山水画有"我"之境的表现方式,是对"气韵生动"美学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画面&...
"气韵生动"的美学原理要求绘画作品要抓住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被描绘对象的内在的精神风貌;形象描绘注重神似。而中国山水画有"我"之境的表现方式,是对"气韵生动"美学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画面"虚""实"的结合使"气韵生动"的美学内涵进一步深化、衍变为画外之境,衍变为"象外""虚""实""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虚
实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中国画之“气韵生动”
被引量:
2
12
作者
吴柯
《美术大观》
2009年第7期10-11,共2页
“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中是境界最高的、最有讲究的。谢赫是“善画妇女”的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并且把“气韵生动”放在六法中的第一位。《古画品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绘画理论批...
“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中是境界最高的、最有讲究的。谢赫是“善画妇女”的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并且把“气韵生动”放在六法中的第一位。《古画品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它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中国画
《古画品录》
传统绘画
宫廷画家
理论批评
美学思想
六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生动”对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
2
13
作者
陈健毛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题思想混乱,二是笔墨功底薄弱,三是艺术格调不高。如何走出目前所存在的误区和困惑,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应如何吸取"气韵生动"理论的精髓应用于陶瓷绘画创作之中,...
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题思想混乱,二是笔墨功底薄弱,三是艺术格调不高。如何走出目前所存在的误区和困惑,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应如何吸取"气韵生动"理论的精髓应用于陶瓷绘画创作之中,当代陶瓷画家要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必须加强三个方面的修养:一是洞悉"气韵生动"理论的精髓,培养明心见性的功夫。二是加强笔墨功夫的修炼,探求营造"气韵生动"的途径。三是注意材质和工艺的运用,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景德镇陶瓷
绘画创作
当代
陶瓷绘画
主题思想
艺术格调
明心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握家居禅意风格的气韵
14
作者
邓晓红
王祖刚
《艺海》
2013年第1期164-164,共1页
室内禅意风格,是近年来很多崇尚自然生活的人追求的装修风格之一,更是被传统而儒雅的知识精英们广为接受,它以追求室内至真至美的心灵空间为核心。“气韵”是一种蕴涵于万物之中,流动的、连贯的、和谐的节奏。在家居禅意风格中它不...
室内禅意风格,是近年来很多崇尚自然生活的人追求的装修风格之一,更是被传统而儒雅的知识精英们广为接受,它以追求室内至真至美的心灵空间为核心。“气韵”是一种蕴涵于万物之中,流动的、连贯的、和谐的节奏。在家居禅意风格中它不仅体现在家居结构的动静分区的合理与舒适,阳光空气的变化和流动,色彩和谐与静雅,材料的天然与生命,家具的沉稳与内敛,装饰的自然与质朴,更体现居者的气质、个性和情感的流动性。一件气韵生动的禅意家居作品的生成必须把握以下几个主方面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修风格
“气韵”
禅意
家居
崇尚自然
知识精英
心灵空间
气韵
生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生动:艺术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李晓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8期20-22,共3页
“气韵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理论家提出的艺术评判标准,其实质是指艺术作品要有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而这种蕴涵与彰显,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中灌注自己的生命意绪,情感意蕴,使作品体现出强烈的生命张力。艺术作品要达到“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理论家提出的艺术评判标准,其实质是指艺术作品要有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而这种蕴涵与彰显,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中灌注自己的生命意绪,情感意蕴,使作品体现出强烈的生命张力。艺术作品要达到“气韵生动”,就要求艺术家在学习、掌握艺术技巧之外,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涵养心灵,开阔视野,创造出历久弥新的蕴涵生命质感与张力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艺术生命力
蕴涵
艺术作品
生命张力
艺术理论家
评判标准
生命意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韵在中国画中的演化
16
作者
张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7期38-40,共3页
中国画讲求气韵,自南齐的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说法以后,气韵就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品评标准。然而,"气"与"韵"都是由人伦鉴识中的观念转化到文学艺术中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的含义也在演化。在中国画...
中国画讲求气韵,自南齐的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说法以后,气韵就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品评标准。然而,"气"与"韵"都是由人伦鉴识中的观念转化到文学艺术中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的含义也在演化。在中国画中,"气韵"一词由品评人物画又扩展到了品评山水画和花鸟画,并且其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气韵要通过笔墨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只有深入生活,气韵才会更加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中国画
演化
品评标准
文学艺术
“气韵”
深入生活
“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
17
作者
锁武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9期80-81,共2页
气韵,是中国画品评理论中重要的理论概念。气韵主要是通过笔墨形象的干枯浓淡、虚实变化来实现的。笔墨形象是气韵产生的基石,气韵是不能脱离特定的笔墨形象而产生的。但是,气韵又不限于特定的笔墨形象,它可以在笔墨形象的触发中,使鉴...
气韵,是中国画品评理论中重要的理论概念。气韵主要是通过笔墨形象的干枯浓淡、虚实变化来实现的。笔墨形象是气韵产生的基石,气韵是不能脱离特定的笔墨形象而产生的。但是,气韵又不限于特定的笔墨形象,它可以在笔墨形象的触发中,使鉴赏者体味到"象外之象"和"象外之意"。文人画意境的审美本质是对"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的深层体认。所以,绘画作品有无"气韵"是艺术作品有无生命的关键,也是品评绘画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中国画
“象外之象”
绘画作品
天人合一
审美本质
艺术作品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阐释的比较
被引量:
2
18
作者
陈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的理解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分别体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和达成方式、阐释的知识来源、阐释背后的画学经验和立场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中西绘画两...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的理解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分别体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和达成方式、阐释的知识来源、阐释背后的画学经验和立场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中西绘画两大体系的认知存在诸多的分歧。其中,既有深谙传统画学流脉、尊重画史复杂性的美术家,也有主张中西混同的美术家,更有以单一标准对传统画学进行评判的美术家。这也造就了某些留洋美术家理念和主张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画学
留洋美术家
“气韵
生动”
阐释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画的“气韵说”在烹饪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雪松
《职业技术》
2009年第6期50-50,共1页
中国画注重“写意”。所谓的“意”就是“气韵”。那么,何为气韵?气韵就是客观存在于纸上的可以看见和感知的绘画的生命。所以,古今评画皆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从经常把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称为“传神之作”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中国画是...
中国画注重“写意”。所谓的“意”就是“气韵”。那么,何为气韵?气韵就是客观存在于纸上的可以看见和感知的绘画的生命。所以,古今评画皆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从经常把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称为“传神之作”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多么重视艺术审美情趣,尤其是国画作品中的“气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气韵
说
美术教学
应用
烹饪
艺术作品
“气韵”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画风景画中的气韵
20
作者
丁岩
《艺海》
2011年第7期89-89,共1页
油画是从西方引进的画种,风景油画也同样遵循着油画以细腻和华实为特点的传统。油画风景与中国古典绘画中的风景画所表达的思想意境与气韵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在认识与欣赏时就留下了困惑:怎样去认知和体悟油画风景画中所传达出来的...
油画是从西方引进的画种,风景油画也同样遵循着油画以细腻和华实为特点的传统。油画风景与中国古典绘画中的风景画所表达的思想意境与气韵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在认识与欣赏时就留下了困惑:怎样去认知和体悟油画风景画中所传达出来的“气韵”呢?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美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油画
“气韵”
风景画
中国古典
古典绘画
油画风景
美学发展
美学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古筝艺术中“气韵”体现出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娜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文摘
古筝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在今天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则离不开"气韵"。"气韵"作为古筝艺术的标志自古就有"右手职弹,左手司按"的演奏原则,其中的"司按"所指的就是作"韵",可见"气韵"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同时这种并不直接体现于音乐表面的审美意识却更能够传递思想、抒发情感,让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得到思想上的统一与审美上的共鸣。
关键词
古筝艺术
“气韵”
审美意识
分类号
J624.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气韵”
被引量:
1
2
作者
侯可新
机构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09年第6期109-109,共1页
文摘
“气韵生动”是人们形容中国传统作品时常用的一个词。历代艺术家对“气韵”都有精辟论述。不管是传统的书法、绘画,还是现代的产品设计,都是造型的过程,造型本身必然有相通之处。
关键词
产品造型设计
“气韵”
“气韵
生动”
中国传统
产品设计
现代设计
艺术家
气韵
说
分类号
J524.1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艺术“气韵”之形式美学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建军
机构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10年第10期18-19,共2页
文摘
在书法艺术实践中,我们经常以"气韵"来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但是气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面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往往模糊不清或者主观臆断。在我看来,气韵是书法艺术在空间呈现上的时间关系,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学意象和意蕴。在书法创作、欣赏过程中,
关键词
“气韵”
书法艺术
美学分析
欣赏过程
艺术实践
书法作品
主观臆断
时间关系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笛“气色”“气韵”之自然审美
4
作者
方光耀
机构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乐器》
2003年第6期4-6,共3页
文摘
竹笛,这一采用自然之材、自然这形、自然之膜而制成的古老民族乐器,以其自身独特的自然质、构、形、色及其诸多传世佳作立身于世界音乐之林,活跃于各种舞台和音乐生活之中,并为各地区、各民族人们所钟爱.
关键词
竹笛
“气色”
“气韵”
民族乐器
审美价值
音乐美学
分类号
J632.1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版式设计中的“气韵”
5
作者
陈慧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11年第4期132-132,共1页
文摘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灵魂。这种审美中的气化论,最初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的气化认识有着密切关系的,而后形成"一切皆气"、"皆气之所为"的气韵基础,而在古代文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有很多对养生气韵的实际体验。
关键词
“气韵”
版式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美学思想
生活环境
气化论
士大夫
古代文
分类号
J524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苏轼之“气韵”观
6
作者
裴家伟
裴家月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
榆林学院
出处
《天工》
2023年第10期88-90,共3页
文摘
苏轼在《论书》中言:“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以此为论据,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六法论”提出了气韵生动,论证了“气韵观”的内涵、来源,并应用于宋代尚意书学观中。苏轼的“气韵”观融于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点出自我真性情,寄豪放于千里之外,更寄于山水之情,所说仁智者乐山乐水,便是如此。苏轼的“气韵”观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宋代,透露出魏晋南北朝的禅宗思想、宋代禅宗思想、宋代尚意等观点,达到宋代尚意求气韵之观。
关键词
苏轼
“气韵”
观
书论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论的美学思想——以中国画为例
7
作者
李睿琛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2期15-17,共3页
文摘
艺术境界的生成,最早源自老子庄子对于世界的理解,源自天地间可悟可感而不可言说的“气韵”的生成,追求一种超世空灵的至高境界,是一种对“道”的追求。魏晋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了“气韵生动”并将其运用于绘画创作中,作为品评绘画作品的最高准则。“气韵”论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随时代发展经历着复杂的演变,它在不同时期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谢赫以后的画家和画论家开始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气韵的内容。“气韵”论发展到唐代,不仅作为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也成为文人雅士一种内在的天赋。到宋代,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相结合逐步繁荣和发展起来,在绘画的精神层面和笔墨形式层面得到了更为明确的回答。总的来说,宋代绘画中的气韵是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画论史上的一次飞跃。对画论中的气韵进行研究和探索,对体悟宇宙观,了解自我,对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理论的继承,都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以中国画为例,分析“气韵”论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画论
“气韵
生动”
自然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气韵生动
被引量:
6
8
作者
邓乔彬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4,共7页
文摘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衰,汉人“象数之学”重新受到重视,以及佛学传入,因明学之注重数量关系有关.冯友兰先生认为,“象数之学”本意在于对宇宙及其中各方面事物作一有系统的解释,其注重“数”、“象”,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气”
以形写神
谢赫
“气韵”
世说新语
应物象形
“韵”
《文心雕龙》
《潜溪诗眼》
分类号
J209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完形心理学审视下的中国线条美学观——中国传统线条“气韵观”解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苏丰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艺海》
2011年第7期76-77,共2页
文摘
一、引言“线”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构建元素,它以“气韵”为核心标准,以“生动”为最高境界。关于线条的“气韵”意涵与运用,前人留下了大量精辟的论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更替,如何在当代艺术情境下解析这些珍贵的传统艺术理论并实现其传承却日渐成为难题。中国传统美学抽象的论述特质及“晦涩”的文言文文法都令年轻一代备感生疏且难以理解。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气韵”
完形心理学
线条
解析
美学观
中国古典美学
传统艺术理论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之说
被引量:
1
10
作者
段杏莉
机构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11期78-79,共2页
文摘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其中以"气韵"居首要地位,是中国书画的生命。"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
关键词
“气韵”
中国画
“六法”
中国书画
自然宇宙
神形兼备
艺术作品
“气”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生动”美学内涵的发展衍变
被引量:
2
11
作者
康艳
机构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6-67,共2页
文摘
"气韵生动"的美学原理要求绘画作品要抓住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被描绘对象的内在的精神风貌;形象描绘注重神似。而中国山水画有"我"之境的表现方式,是对"气韵生动"美学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画面"虚""实"的结合使"气韵生动"的美学内涵进一步深化、衍变为画外之境,衍变为"象外""虚""实""意境"。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虚
实
意境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中国画之“气韵生动”
被引量:
2
12
作者
吴柯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09年第7期10-11,共2页
文摘
“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中是境界最高的、最有讲究的。谢赫是“善画妇女”的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并且把“气韵生动”放在六法中的第一位。《古画品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绘画理论批评著作,它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中国画
《古画品录》
传统绘画
宫廷画家
理论批评
美学思想
六法论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生动”对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
2
13
作者
陈健毛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基金
2010年景德镇市社科联立项课题<"气韵生动"对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创作的启示>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题思想混乱,二是笔墨功底薄弱,三是艺术格调不高。如何走出目前所存在的误区和困惑,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应如何吸取"气韵生动"理论的精髓应用于陶瓷绘画创作之中,当代陶瓷画家要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必须加强三个方面的修养:一是洞悉"气韵生动"理论的精髓,培养明心见性的功夫。二是加强笔墨功夫的修炼,探求营造"气韵生动"的途径。三是注意材质和工艺的运用,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景德镇陶瓷
绘画创作
当代
陶瓷绘画
主题思想
艺术格调
明心见性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握家居禅意风格的气韵
14
作者
邓晓红
王祖刚
机构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美术教研室
出处
《艺海》
2013年第1期164-164,共1页
文摘
室内禅意风格,是近年来很多崇尚自然生活的人追求的装修风格之一,更是被传统而儒雅的知识精英们广为接受,它以追求室内至真至美的心灵空间为核心。“气韵”是一种蕴涵于万物之中,流动的、连贯的、和谐的节奏。在家居禅意风格中它不仅体现在家居结构的动静分区的合理与舒适,阳光空气的变化和流动,色彩和谐与静雅,材料的天然与生命,家具的沉稳与内敛,装饰的自然与质朴,更体现居者的气质、个性和情感的流动性。一件气韵生动的禅意家居作品的生成必须把握以下几个主方面的素:
关键词
装修风格
“气韵”
禅意
家居
崇尚自然
知识精英
心灵空间
气韵
生动
分类号
J525.1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生动:艺术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
被引量:
2
15
作者
李晓峰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8期20-22,共3页
文摘
“气韵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理论家提出的艺术评判标准,其实质是指艺术作品要有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而这种蕴涵与彰显,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中灌注自己的生命意绪,情感意蕴,使作品体现出强烈的生命张力。艺术作品要达到“气韵生动”,就要求艺术家在学习、掌握艺术技巧之外,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涵养心灵,开阔视野,创造出历久弥新的蕴涵生命质感与张力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艺术生命力
蕴涵
艺术作品
生命张力
艺术理论家
评判标准
生命意绪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韵在中国画中的演化
16
作者
张梅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7期38-40,共3页
文摘
中国画讲求气韵,自南齐的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说法以后,气韵就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品评标准。然而,"气"与"韵"都是由人伦鉴识中的观念转化到文学艺术中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的含义也在演化。在中国画中,"气韵"一词由品评人物画又扩展到了品评山水画和花鸟画,并且其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气韵要通过笔墨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只有深入生活,气韵才会更加生动。
关键词
“气韵
生动”
中国画
演化
品评标准
文学艺术
“气韵”
深入生活
“韵”
分类号
J21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
17
作者
锁武通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9期80-81,共2页
文摘
气韵,是中国画品评理论中重要的理论概念。气韵主要是通过笔墨形象的干枯浓淡、虚实变化来实现的。笔墨形象是气韵产生的基石,气韵是不能脱离特定的笔墨形象而产生的。但是,气韵又不限于特定的笔墨形象,它可以在笔墨形象的触发中,使鉴赏者体味到"象外之象"和"象外之意"。文人画意境的审美本质是对"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的深层体认。所以,绘画作品有无"气韵"是艺术作品有无生命的关键,也是品评绘画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
关键词
“气韵”
中国画
“象外之象”
绘画作品
天人合一
审美本质
艺术作品
形象
分类号
J21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阐释的比较
被引量:
2
18
作者
陈宁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基金
第6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M621790)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的理解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分别体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和达成方式、阐释的知识来源、阐释背后的画学经验和立场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中西绘画两大体系的认知存在诸多的分歧。其中,既有深谙传统画学流脉、尊重画史复杂性的美术家,也有主张中西混同的美术家,更有以单一标准对传统画学进行评判的美术家。这也造就了某些留洋美术家理念和主张的局限性。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画学
留洋美术家
“气韵
生动”
阐释
差异
Keywords
Artists Studying Abroad
"Lively Spirit and Charm"
Interpretation
Differences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画的“气韵说”在烹饪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雪松
机构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烹饪部
出处
《职业技术》
2009年第6期50-50,共1页
文摘
中国画注重“写意”。所谓的“意”就是“气韵”。那么,何为气韵?气韵就是客观存在于纸上的可以看见和感知的绘画的生命。所以,古今评画皆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从经常把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称为“传神之作”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多么重视艺术审美情趣,尤其是国画作品中的“气韵”。
关键词
中国画
气韵
说
美术教学
应用
烹饪
艺术作品
“气韵”
“写意”
分类号
G623.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画风景画中的气韵
20
作者
丁岩
机构
鞍山市二一九公园景区管理处工程科
出处
《艺海》
2011年第7期89-89,共1页
文摘
油画是从西方引进的画种,风景油画也同样遵循着油画以细腻和华实为特点的传统。油画风景与中国古典绘画中的风景画所表达的思想意境与气韵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在认识与欣赏时就留下了困惑:怎样去认知和体悟油画风景画中所传达出来的“气韵”呢?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美学范畴。
关键词
风景油画
“气韵”
风景画
中国古典
古典绘画
油画风景
美学发展
美学范畴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古筝艺术中“气韵”体现出的审美意识
刘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气韵”
侯可新
《美术大观》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书法艺术“气韵”之形式美学分析
谢建军
《美术大观》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竹笛“气色”“气韵”之自然审美
方光耀
《乐器》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版式设计中的“气韵”
陈慧
《美术大观》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析苏轼之“气韵”观
裴家伟
裴家月
《天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气韵”论的美学思想——以中国画为例
李睿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气韵生动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完形心理学审视下的中国线条美学观——中国传统线条“气韵观”解析
苏丰
《艺海》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之说
段杏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气韵生动”美学内涵的发展衍变
康艳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谈中国画之“气韵生动”
吴柯
《美术大观》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气韵生动”对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创作的启示
陈健毛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把握家居禅意风格的气韵
邓晓红
王祖刚
《艺海》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气韵生动:艺术生命力的蕴涵与彰显
李晓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气韵在中国画中的演化
张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
锁武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阐释的比较
陈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中国画的“气韵说”在烹饪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李雪松
《职业技术》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油画风景画中的气韵
丁岩
《艺海》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