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气象”说与道家“气”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毛文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7-151,共5页
画论中的“气象”范畴是在先秦道家“气”论以及汉代哲学“元气”论的影响下并根据绘画实践提出来的,山水画浑然整体的格局乃“气象”观念的感性显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山水画“气象”内涵的形成过程,同时结合相关作品,分析山... 画论中的“气象”范畴是在先秦道家“气”论以及汉代哲学“元气”论的影响下并根据绘画实践提出来的,山水画浑然整体的格局乃“气象”观念的感性显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山水画“气象”内涵的形成过程,同时结合相关作品,分析山水画“气象”的具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气”论 山水画 审美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文学”刍议 被引量:8
2
作者 初清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与中医理论同样是以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为基础的"气象文学",烙有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的印记,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随着魏晋时期主体意识的觉醒,国人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由"天人合一"向&q... 与中医理论同样是以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为基础的"气象文学",烙有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的印记,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随着魏晋时期主体意识的觉醒,国人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由"天人合一"向"人定胜天"发展,呈现出题材上以天气现象为主向季候为主,体裁上由神话、寓言发展为诗词歌赋等更为丰富的样式的阶段性变化。面对现代大学教育分科体制及科学意识的冲击,尽管张君励、梁启超等发起"科学与人生观"之论战,试图坚守艺术、宗教阵地不受科学侵袭终至于落败,中国现代"气象文学"创作与研究终究被剔除精神内涵,空余形式与技巧的部分偶有表现。如今,过于关注探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而日趋狭隘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若要有所突破,传承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思考重心的中国古代"气象文学"是重要途径,强化"气象文学"的创作研究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文学 “气”论哲学 科玄之战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画领域中"气"论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雅飞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0-92,77,共4页
气 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 .本文通过思辩和实证相结合 ,观念和个案互证 ,尝试厘清 气 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逻辑演进 ,进而认为书画理论中的 气 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辨证观点 .本文旨在探明 气 论这一观念的历史存在及其... 气 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 .本文通过思辩和实证相结合 ,观念和个案互证 ,尝试厘清 气 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逻辑演进 ,进而认为书画理论中的 气 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辨证观点 .本文旨在探明 气 论这一观念的历史存在及其内在动因 ,以期将 气 论研究推向进一步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论 逻辑演进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与中医“阴阳”及“气”理论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72
4
作者 黄丽琼 黄贵华 +6 位作者 纪云西 林华胜 周衡 曾飞剑 余九峰 刘莉 蒙红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自噬是通过膜结构包裹需降解物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以降解自噬体内物质,降解产物可作为新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原料,对维持细胞内稳定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过度自噬则可引起细胞死亡,即“自噬性细胞死亡”,也称为Ⅱ型程序化细胞死... 自噬是通过膜结构包裹需降解物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以降解自噬体内物质,降解产物可作为新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原料,对维持细胞内稳定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过度自噬则可引起细胞死亡,即“自噬性细胞死亡”,也称为Ⅱ型程序化细胞死亡。自噬通过什么机制在“促进生存”和“诱导死亡”间切换,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但可能与细胞代谢失衡、消耗过度有关[2]。其蕴含着中医阴阳失衡的病机学内涵。李秀惠等[3]认为细胞自噬可能是阴阳平衡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阴阳失衡 “气”理论 中医 自噬性细胞死亡 相关性 程序化细胞死亡 合成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病“气-血-痰”轴及益气活血化痰法初探 被引量:16
5
作者 詹杰 谭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33-1635,共3页
中风发病机理主要与气虚、血瘀、痰蕴相关,气虚是起病根本病机,痰瘀是发病关键病机。"气-血-痰"轴内生转化,互为因果,是中风发病的中心环节,并贯穿中风发病的始终。治疗上,应重视治气、治血、治痰,治气为先,痰血兼顾,其中益... 中风发病机理主要与气虚、血瘀、痰蕴相关,气虚是起病根本病机,痰瘀是发病关键病机。"气-血-痰"轴内生转化,互为因果,是中风发病的中心环节,并贯穿中风发病的始终。治疗上,应重视治气、治血、治痰,治气为先,痰血兼顾,其中益气活血化痰法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气-血-痰”轴 病机 活血 化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气荒”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董秀成 李君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8,共3页
2009年11月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气荒"必然有其原因:①天然气供需矛盾是直接原因;②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完善是深层原因;③天然气产业链不均衡发展是根本原因。基于上述3点认识,综合分析认为,若要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的... 2009年11月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气荒"必然有其原因:①天然气供需矛盾是直接原因;②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完善是深层原因;③天然气产业链不均衡发展是根本原因。基于上述3点认识,综合分析认为,若要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发展,避免"气荒"的再次发生,必须实施相应的措施,包括:①通过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以及增加天然气进口来增加天然气的供应量;②通过天然气管道建设促进天然气管网的形成,提高运输效率;③通过配套储气设施的建设提高应急能力;④深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荒” 天然供应 天然消费 天然进口 管道 设施 价格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被援引的国家:村庄的“气”与村民的上访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宽 赵晓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5,共7页
"出气"是农民上访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访并不意味着农民与国家的对抗,而是他们希望借助国家的权威找回村庄中已经失衡的秩序。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村干部和村民都会不断地援引国家的力量为自己出气。同时,国家的无意甚至是被... "出气"是农民上访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访并不意味着农民与国家的对抗,而是他们希望借助国家的权威找回村庄中已经失衡的秩序。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村干部和村民都会不断地援引国家的力量为自己出气。同时,国家的无意甚至是被动介入,也会打破村庄既有的平衡,制造出新的"气"。村庄的"气"会不断地衍生,农民的上访也不会消失。随着资源下乡的日益增多和农民需求的多元化,以上访的形式借国家"出气"将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气 村庄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菊的“气”与村长的“面子”——《秋菊打官司》再解读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柏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3,共8页
《秋菊打官司》是一个已有诸多阐释的经典文本,但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影片中,秋菊被一股"气"裹胁着到处上访讨"说法";而村长则因"面子"而拒绝道歉。这背后是村庄生活的在地逻辑。村民以"面子&qu... 《秋菊打官司》是一个已有诸多阐释的经典文本,但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影片中,秋菊被一股"气"裹胁着到处上访讨"说法";而村长则因"面子"而拒绝道歉。这背后是村庄生活的在地逻辑。村民以"面子"为纽带构成一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违反"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规则,会导致"气"的产生;"气"积累到一定程度,"面子"就可能被撕破。对此,基层国家机关表现出理解的态度,而高层国家机关则更加关注法治的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菊打官司》 “气 “面子” 村庄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发展与跨越:抗争政治理论的本土化尝试 读《“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利标 卫小将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5-240,共16页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应星,2011)是研究中国抗争政治的一本新著,其理论尝试和学术观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书中不乏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抗争政治现象研究的敏感观察力,也体现了丰富的社会学想像...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应星,2011)是研究中国抗争政治的一本新著,其理论尝试和学术观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书中不乏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抗争政治现象研究的敏感观察力,也体现了丰富的社会学想像力(米尔斯,2005)。因此,从适宜的视角去诠释该文本,构成了本文评述的尝试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问题 政治理论 当代中国 学术观点 “气 抗争 乡村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的“气荒”解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毅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2009年11月,引起广泛关注的"气荒"是产业链风险的再次体现,是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阶段问题。为避免"气荒"频发,着眼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及其外部环境,剖析了"气荒"产生的原因,提出特定发展阶段、独特动力结构... 2009年11月,引起广泛关注的"气荒"是产业链风险的再次体现,是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阶段问题。为避免"气荒"频发,着眼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及其外部环境,剖析了"气荒"产生的原因,提出特定发展阶段、独特动力结构和特殊发展轨迹是解读"气荒"的关键:①产业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提早进入市场引导资源的细分阶段,伴随供需失衡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②产业链上、中游有一定竞争性,中游的干线和支线处于一定分割状态,低气价和管道燃气接驳费等下游市场制度安排,各环节均产生强烈的需求扩张冲动,激发了天然气供需失衡;③早期以低价支农惠民起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下游市场形成巨大城市燃气需求,天然气利用规划不到位以及储气设施、调峰手段严重不足,加剧了天然气供需失衡。为此提出了有效防范天然气产业链风险的建议:①必须加强产业链发展规划;②建立全产业链调峰、错谷机制;③从全球视角看待价格机制改革;④逐步通过产业链结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供应 天然消费 “气荒” 产业链 风险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气”理论辨谈心病 被引量:22
11
作者 何贵新 肖婷 +4 位作者 申永艳 秦伟彬 玉黎燕 胡梦弦 冯雨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4-67,共4页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医学界重点研究的方向。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大都关注于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医学界重点研究的方向。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大都关注于血瘀、痰浊,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早已成为共识,而中医"气"理论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气论作为中医学的根基,中国传统医学中总离不开"气"这一概念,在中医学天人关系、生命规律、疾病机理、防治理论方面可带来前瞻的视角,是中国古代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和自然科学思想,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因此,对"气"的理解与重视将直接关系到中医学哲学思维的把握和运用,进而可影响中医学科研思路及学术发展的指向。基于此,该文将结合古籍和近现代有关文献,以"气"理论为基础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探讨,为从中医"气"论治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以期对心病治疗有所启发,并且在中医"气"理论能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气”理论 心病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的气论及其哲学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柏青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气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本文对庄子的气论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其"气"具有的三种基本意义。
关键词 庄子 “气 哲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气韵生动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乔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4,共7页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 谢赫《古画品录》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为中国的绘画理论,钩勒出一个纲领性的轮廓——六法,虽然其中的不少基本思想在顾恺之的理论中已初具形态,但毕竟是由谢赫加以条理化,以形成一个虽简却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成,与齐梁时代玄学影响渐衰,汉人“象数之学”重新受到重视,以及佛学传入,因明学之注重数量关系有关.冯友兰先生认为,“象数之学”本意在于对宇宙及其中各方面事物作一有系统的解释,其注重“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气 以形写神 谢赫 “气韵” 世说新语 应物象形 “韵” 《文心雕龙》 《潜溪诗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四篇的道气关系与“气道乃生”命题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1,共5页
自从郭沫若、冯友兰先生提出《管子》四篇中"道就是气"的观点以来,学界就流行《管子》四篇"道气合一"说。其实,四篇之"道"只是"精气"之"生成"性能得以实现的途径,是"气"... 自从郭沫若、冯友兰先生提出《管子》四篇中"道就是气"的观点以来,学界就流行《管子》四篇"道气合一"说。其实,四篇之"道"只是"精气"之"生成"性能得以实现的途径,是"气"之存在的应然状态。天地皆"气","道"在"气"中。"气道乃生"就是要通过"气"的"道化"把"气"引向合规律并合目的的新存在,化"本然之在"为"人化之在",表达着改造现实的哲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哲学意蕴 命题 “气 “生成” 应然状态 哲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与阶层的“生活政治”——基于浙东平镇西村的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以浙东平镇西村为例,探讨"气"的生产与释放的阶层动力学,并进一步揭示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民生活与政治间的关联。农村经济、社会与政治分层高度重合,上层精英联盟形成对底层群体的总体性支配。普通农民由于生活遭受总体性... 本文以浙东平镇西村为例,探讨"气"的生产与释放的阶层动力学,并进一步揭示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民生活与政治间的关联。农村经济、社会与政治分层高度重合,上层精英联盟形成对底层群体的总体性支配。普通农民由于生活遭受总体性的阶层压制,形成"仇官"又"仇富"的"气",并通过多数人的隐蔽反抗和边缘人的公开反抗进行"气"的释放。这凸显了阶层分化下的"生活政治"——上层精英将政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实现其政治意志,底层群体则将日常生活转化为政治表达。村庄陷入"泛政治化"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分化 “气 生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分类《黄帝内经·素问》一书的气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传祖 刘明智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分类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丕“文气”说溯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家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曹丕“文气”说溯源张家钊(一)曹丕《典论·论文》素来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之噶矢,自曹丕起,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曹丕《典论·论文》的中心口号是“文以气为主”,其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曹丕“文气”说溯源张家钊(一)曹丕《典论·论文》素来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之噶矢,自曹丕起,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曹丕《典论·论文》的中心口号是“文以气为主”,其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话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 “气 《乐记》 曹丕 中国文学 《淮南子》 俗乐 理论渊源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运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99-105,共7页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邱运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本乎自然之道,论及创作主体的精力修养、年龄齿序变化对思维的影响,提出“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清和... 营建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旨及其“气论”的美学史地位邱运华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本乎自然之道,论及创作主体的精力修养、年龄齿序变化对思维的影响,提出“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的观点,以保持自然的审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气 《文心雕龙讲疏》 审美心境 刘勰 创作主体 中国美学史 “气韵生动” 创作心境 《典论·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一物”:罗钦顺对程朱哲学的“接着讲”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振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42,共8页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理气之辩",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历程。贯穿于其中的是理本论与气本论哲学绵延数百年的争辩、诘难、冲突、融合与汇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二程最早由理统气、由理训气,罗钦顺则对程朱派的理气论进行了...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理气之辩",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历程。贯穿于其中的是理本论与气本论哲学绵延数百年的争辩、诘难、冲突、融合与汇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二程最早由理统气、由理训气,罗钦顺则对程朱派的理气论进行了哲学重构,理本论嬗变为气本论,理学已被气学悄悄"兼并"和整合,这是宋明理学史上一个重大哲学转向。罗钦顺从程朱营垒内部颠覆了理学体系,进而与张载和王廷相气学前后呼应。罗钦顺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的确立,在其理论方法层面,既源于"错看",也来自多年参悟基础上"发先儒之所未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气 “理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棋之“气”与中国传统文论、艺论中的“气”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云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8,共5页
“气”是中国哲学与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弈论中的“气”,一方面禀承了文论和其他艺术理论的思路,力倡棋手的精神之“气”。另一方面,在围棋中,“气”更是其生存之本。“气”也与中国文论、艺论中的“虚实相生”说有关。当然,棋论中的... “气”是中国哲学与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弈论中的“气”,一方面禀承了文论和其他艺术理论的思路,力倡棋手的精神之“气”。另一方面,在围棋中,“气”更是其生存之本。“气”也与中国文论、艺论中的“虚实相生”说有关。当然,棋论中的“虚”与“实”、“形”与“势”,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棋论、文论与其他艺术理论,在思维与言说方式上往往有共通之处。但言说对象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各自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棋 文论 艺论 “气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