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叙述者的功能与形态:“框架”与“人格化”
1
作者 赵毅衡 孙少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叙述的生成和传达是叙述者独有的底线功能。在叙述生成时,各要素的选择与组合依据的是已有的文化程式、规定和媒介属性。这些程式、规定和媒介构成叙述文本的框架,叙述者也随之形成。此阶段的叙述者为“框架叙述者”。在传达叙述时,传... 叙述的生成和传达是叙述者独有的底线功能。在叙述生成时,各要素的选择与组合依据的是已有的文化程式、规定和媒介属性。这些程式、规定和媒介构成叙述文本的框架,叙述者也随之形成。此阶段的叙述者为“框架叙述者”。在传达叙述时,传达意向使叙述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人格化,人格化因此也作为叙述者在叙述文本中显身的方式,此阶段的叙述者为“人格化叙述者”。“框架—人格”叙述者观全面把握了叙述者的功能和形态。受述者作为叙述者传达的对象而存在。依据叙述者人格化程度可以得出叙述者向受述者传达叙述的两种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人格”叙述者 功能 形态 受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主动性人格与创新行为的关系: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鸣 赵楚铃 +1 位作者 朱瑜 邬金涛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6,共16页
员工的创新行为能为员工个体和组织带来益处,但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较大风险,而现有研究未解决员工在面对潜在风险时仍会表现出创新行为这个问题。本文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通过163个团队的489份数据,探讨了趋利型/避害型主动性人格影... 员工的创新行为能为员工个体和组织带来益处,但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较大风险,而现有研究未解决员工在面对潜在风险时仍会表现出创新行为这个问题。本文基于趋利-避害框架理论,通过163个团队的489份数据,探讨了趋利型/避害型主动性人格影响员工不同类型创新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趋利型主动性人格通过机会发掘动机间接影响增益型创新行为,而避害型主动性人格通过问题发掘动机间接影响避害型创新行为。团队内授权氛围不仅会调节趋利型主动人格与机会发掘动机的关系,还会进一步调节趋利型主动型人格通过机会发掘动机间接影响增益型创新行为的关系。同时,团队间竞争氛围可以调节避害型主动人格与问题发掘动机的关系,进一步调节避害型主动型人格通过问题发掘动机间接影响避害型创新行为的关系。本文在理论上有助于澄清主动性人格的实质及其对不同类型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为提高企业创新行为管理水平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人格 创新行为 趋利避害框架理论 团队内授权氛围 团队间竞争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框架的叙述者和受述者——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的本质 被引量:14
3
作者 谭光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确定叙述者的形态和隐含作者的形态,是讨论不可靠叙述的基础问题。不可靠叙述问题论争的根源,是将叙述者和隐含作者都视为人格。以赵毅衡"框架-人格二象"论的基础上,可以从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和第二人称叙述的受述者形态入... 确定叙述者的形态和隐含作者的形态,是讨论不可靠叙述的基础问题。不可靠叙述问题论争的根源,是将叙述者和隐含作者都视为人格。以赵毅衡"框架-人格二象"论的基础上,可以从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者和第二人称叙述的受述者形态入手,论证不论哪种人称叙述,叙述者和受述者都是框架而不是人格,虽然构成框架的人格组分可能出来声称自己是叙述者。框架中有关叙述功能的部分,就是叙述者和受述者,有关人格的部分,就是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叙述者与隐含作者是一体两面,受述者与隐含读者也是一体两面,都是对框架的抽象。第一人称叙述是使用一个人物作为观察者,并伪装成人格叙述者的叙述。第二人称叙述是使用一个人物作为观察者,并伪装成人格受述者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框架 叙述者 受述者 不可靠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框架及利他人格对社会折扣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何贵兵 蒋多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31-1146,共16页
与自我存在一定社会距离的他人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都会给自我带来一定的效用,这种效用随着与他人间社会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该现象被称为社会折扣。本研究采用情境式选择滴定程序,探索并比较了"为他人得益而放弃自我得益"(NG-G)... 与自我存在一定社会距离的他人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都会给自我带来一定的效用,这种效用随着与他人间社会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该现象被称为社会折扣。本研究采用情境式选择滴定程序,探索并比较了"为他人得益而放弃自我得益"(NG-G)、"为他人不失而放弃自我得益"(NG-NL)、"为他人得益而承担自我损失"(L-G)以及"为他人不失而承担自我损失"(L-NL)4种任务框架下的社会折扣程度。结果发现:(1)4种框架下,指数模型均比双曲模型更好地描绘了被试的社会折扣规律;(2)任务框架影响社会折扣程度,"为他人不失"框架下(含NG-NL、L-NL)的折扣程度比"为他人得益"框架下(含NG-G、L-G)低;(3)任务框架与社会距离的交互作用影响社会折扣程度。随着社会距离增加,NG-G与NG-NL框架下折扣程度的差异逐渐变小,L-G与L-NL框架下折扣程度的差异也逐渐变小;(4)社会距离与利他人格的交互作用显著,高低利他人格者的社会折扣程度只在社会距离较远时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个体不仅存在自我损失规避倾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他人损失规避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折扣 社会距离 任务框架 利他人格 损失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效应下人格特征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决策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建平 申存生 范安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7,共4页
探讨正负信息呈现方式对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决策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运动员决策问题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中国修订版),以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高水平运动员2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正面框架组(n=12... 探讨正负信息呈现方式对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决策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运动员决策问题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中国修订版),以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高水平运动员2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正面框架组(n=126),负面框架组(n=123),对两组间被试的方案选择进行X2检验,方案选择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接受正面框架实验情景的被试,保守和冒险方案选择人数比例相当,分别为42.86%和57.14%;负面框架组的被试,只有17.07%选择保守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面框架下,外向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冒险,愉悦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保守;但在负面框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面框架下被试个体更倾向于冒险;外向性和愉悦人格特征与运动决策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效应 人格特征 运动决策 高水平运动员 普通高校 运动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信息框架下军校学员特质焦虑及人格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磊 张晶轩 +8 位作者 杨国愉 杨梦滔 吴高杰 王皖曦 赵梦雪 王立菲 杨春丽 王菲菲 徐文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36-223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信息框架下军校学员特质焦虑及人格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风险决策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某军校403名学员进行团体心理测评,分析不同信息框架下风险决策的差异。结果 1正... 目的探讨不同信息框架下军校学员特质焦虑及人格特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风险决策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某军校403名学员进行团体心理测评,分析不同信息框架下风险决策的差异。结果 1正性信息框架下32.18%的被试倾向于保守,67.82%的被试倾向于冒险;负性信息框架下20.63%的被试倾向于保守,79.37%的被试倾向于冒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负性信息框架下80.71%的被试倾向冒险,而在正性信息框架下仅有67.55%的被试倾向冒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两组之间决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性信息框架下,高神经质的被试24.19%倾向于保守方案,75.81%倾向于冒险;低神经质的被试有46.00%倾向于保守,54.00%的被试倾向于冒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信息框架下,两组间比较,决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正性还是负性信息框架,内外向人格的风险决策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面框架下军校学员个体更倾向于冒险决策,正性信息框架下高神经质人群倾向于冒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框架 特质焦虑 人格特征 风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特征对各年龄个体不同类型框架下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涵慧 黄雯菁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20名青少年及45名中老年为被试,考察在目标和风险框架下,为自己和亲朋做决策时,人格特征与框架下决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标框架下,青少年为自己做决策时,宜人性、外倾性较强者更易做出检查身体的决定,开放性较强者更少决定检查身体... 以20名青少年及45名中老年为被试,考察在目标和风险框架下,为自己和亲朋做决策时,人格特征与框架下决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标框架下,青少年为自己做决策时,宜人性、外倾性较强者更易做出检查身体的决定,开放性较强者更少决定检查身体;尽责性、神经质较强者越易出现决策偏差。风险选择框架下,青少年为亲朋做决策时,宜人性、开放性越强者越易出现框架效应。中老年群体中,人格特质对框架下决策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效应 目标框架 风险选择框架 大五人格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性与历史叙述者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新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关键词 历史叙述 叙述者 历史学家 叙述框架 传统历史学 社会事实 文化传统 人的本质 人的历史 迪尔凯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决策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银玲 苗丹民 +1 位作者 罗正学 孙云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军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决策问题问卷和人格类型量表中国版(MBTI-G),整群抽取军校二年级本科生210人,随机选取其中109人为正面框架组,101人为负面框架组,对不同组别被试的方案选择与MBTI人格类型... 目的探讨军校学生人格类型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决策问题问卷和人格类型量表中国版(MBTI-G),整群抽取军校二年级本科生210人,随机选取其中109人为正面框架组,101人为负面框架组,对不同组别被试的方案选择与MBTI人格类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在正面框架中感觉-直觉型维度和思维-情感型维度与被试的决策行为有关,直觉型个体选择冒险方案的人数(15,88.24%)多于选择保守方案者(2,11.76%),χ2=7.19,P<0.01;负面框架中人格类型维度与决策行为无关。内向型、感觉型、情感型和认知型人格倾向的被试在正面框架下,两种方案选择的人数大致相等,但负面框架中大多数被试倾向于冒险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χ2=14.39、14.60、12.73、5.36,P<0.01-0.05);思维型和判断型人格类型的被试在两种框架中都倾向于冒险,但在负面框架中更喜欢冒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36;χ2=10.47,P=0.001);外向型和直觉型人格类型的被试在两种框架中都喜欢冒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BTI人格类型与决策行为有关,可以预测人们面临风险任务时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类型 MBTI 横断面研究 决策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六焦点模型及老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伟 尹华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3-577,共5页
Hooker在人格三水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六焦点模型,其中3个焦点为特质、个体行为构念、生活故事,它们构成了人格结构的内在本质。另外3个焦点为状态、自我调节和自我叙述,它们是与结构相对应的加工过程。人格六焦点模型为与之相关... Hooker在人格三水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六焦点模型,其中3个焦点为特质、个体行为构念、生活故事,它们构成了人格结构的内在本质。另外3个焦点为状态、自我调节和自我叙述,它们是与结构相对应的加工过程。人格六焦点模型为与之相关的老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六焦点模型 解释框架 老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声音的源头与叙述主体冲突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光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9-205,239,共7页
叙述声音与叙述者互为存在前提,因此叙述者只能通过叙述声音得到识别。经典叙述学把叙述声音区分为叙述语和转述语,但仅用这种区分方式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叙述主体冲突。叙述者是一个框架,框架中的各个组件都可以发出声音,寻找这些不同的... 叙述声音与叙述者互为存在前提,因此叙述者只能通过叙述声音得到识别。经典叙述学把叙述声音区分为叙述语和转述语,但仅用这种区分方式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叙述主体冲突。叙述者是一个框架,框架中的各个组件都可以发出声音,寻找这些不同的声音的源头就可以建构起叙述者的框架形态模型。不同声音源头的冲突便是叙述中主体冲突的原因,也是造成各种叙述修辞的原因。在这个理论框架下,便可以给叙述修辞以更为清晰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声音 叙述者 叙述框架 转述语 叙述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权属界定及“卡-梅框架”下数据保护利用规则体系构建 被引量:29
12
作者 崔淑洁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87,共10页
大数据时代,数据权益冲突不断升级,权属界定成为数据保护与数据利用的核心问题,而《民法典》《数据安全法(草案)》等现行立法均未对此作正面回应。立足数据处理过程,对数上权益进行识别和界分是数据权属界定的基础。基于不同分类数据之... 大数据时代,数据权益冲突不断升级,权属界定成为数据保护与数据利用的核心问题,而《民法典》《数据安全法(草案)》等现行立法均未对此作正面回应。立足数据处理过程,对数上权益进行识别和界分是数据权属界定的基础。基于不同分类数据之上所承载的权益不同,可区分为个人数据之上个人数据主体的数据人格权益,衍生数据之上数据处理者的数据财产权益以及公共数据之上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由此,采用法经济学中的"卡—梅框架",以数据权益保护的效果为核心构建数据保护及利用规则体系,包括确立数据财产规则,形成基于数据使用过程的权益分配机制;确立数据责任规则,设置数据征用权和数据求偿权;确立数据管制规则,实现行为规范、行为限制和处罚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权属 数据安全 数据人格权益 数据财产权益 公共利益 卡—梅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效应中的个体差异 被引量:23
13
作者 于会会 徐富明 +2 位作者 黄宝珍 文桂婵 王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4-901,共8页
框架效应是指框架的改变导致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偏好转变的现象。Tversky和Kahneman的系列研究证实框架效应普遍存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者发现个体特征会影响框架效应的稳定性,这些个体特征主要包括人格、认知能力... 框架效应是指框架的改变导致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偏好转变的现象。Tversky和Kahneman的系列研究证实框架效应普遍存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者发现个体特征会影响框架效应的稳定性,这些个体特征主要包括人格、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年龄和性别等。我们将来应该进一步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全面研究框架效应个体差异的心理机制,构建动态、综合的框架效应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效应 人格 认知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觉塑造精美的人格世界——《人格选择学》读后
14
作者 木易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50-152,共3页
1989年,我在本刊第五期发表的《开拓人格理论研究的新视野》的书评中,曾指出武斌同志的《现代西方人格理论》对现代社会塑造现代人格的问题,只是略提几笔,而未加评述,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他将在以后的《人格选择学》中再作具体的分析和阐... 1989年,我在本刊第五期发表的《开拓人格理论研究的新视野》的书评中,曾指出武斌同志的《现代西方人格理论》对现代社会塑造现代人格的问题,只是略提几笔,而未加评述,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他将在以后的《人格选择学》中再作具体的分析和阐释。现在,刚好过去两年,《人格选择学》经作者夜以继日地辛勤笔耕,精心求索,终于完成了,并于1991年3月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格选择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是由对人格选择过程的五大系统(目标系统、动力系统、导向系统、控制系统、整合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和联系的分析所构成,它的主题就是阐释个人如何自觉塑造自己的精美人格世界。对人格问题的研究,源远流长,古亦有之,在现代人文科学领域中许多专家也各自从自己的理论框架(如哲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出发对其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而武斌同志则采纳各学科研究之专长,另辟溪径,运用辩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主体 健康人格 选择过程 人格理论 社会心理学 现代人格 理论框架 个性特征 现代社会 人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范式与叙述分离——赵冬小小说创作论
15
作者 刘海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9-21,共3页
讨论赵冬的小小说我得先从他的散文讲起。赵冬那些数量惊人的青春美文已经占领了中国绝大多数的青年报刊;台湾金安出版社在1995~1996年一气推出了四本《赵冬纯情散文精品》;他曾和汪国真等人一起被评为中国青春文坛的四大“白马王子”... 讨论赵冬的小小说我得先从他的散文讲起。赵冬那些数量惊人的青春美文已经占领了中国绝大多数的青年报刊;台湾金安出版社在1995~1996年一气推出了四本《赵冬纯情散文精品》;他曾和汪国真等人一起被评为中国青春文坛的四大“白马王子”……人们对他散文中那些诗化的真挚、纯美的情感,那些婉约、精美、含蓄的语言,那种恬美、幽远的生活境界和艺术境界……已有较多的议论。可以更进一步发问的是,赵冬的青春美文的抒情范式在艺术上究竟是如何营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范式 小小说 叙述方式 小说创作 散文题材 叙述者“我” 抒情模式 叙事散文 第三人 叙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德育素质教育的理性框架
16
作者 陈秉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高校德育过程 德育素质教育 理性框架 德育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健全人格 思想道德 人格力量 精神品质 师资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兼论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刁胜先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共5页
对个人信息的认定关键是能够识别信息主体,其民法保护的基础在于确立个人信息权,以个人信息权益为客体,并在具体权利中表现出不同层面。个人信息权应定性为兼有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双重性质人格权:在人格识别意义上,精神利益具有原始... 对个人信息的认定关键是能够识别信息主体,其民法保护的基础在于确立个人信息权,以个人信息权益为客体,并在具体权利中表现出不同层面。个人信息权应定性为兼有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双重性质人格权:在人格识别意义上,精神利益具有原始性、第一性,是信息主体内在的构成部分;物质利益来源并依附于精神利益指向的主体本身,具有附属性、第二性。个人信息权是一种框架性人格权,应对包括姓名、肖像等传统具体人格在内的个人信息进行系统设计、统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权益整体 双重性质人格 框架性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的过程激励与组织创新机制设计研究
18
作者 翟青 文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Z期36-38,共3页
当前,中国企业正在努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期摆脱国外核心技术拥有企业的控制,但是遇到很大的困难。这除了和我国整体工业基础等硬件条件有关外,最重要的是人的问题。
关键词 工业基础 激励理论 技术决策 研发部门 激励模型 人格特质 模型框架 利润最大化 内部影响 美国通用电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冶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分析——评《冶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恺 高振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15-I0015,共1页
广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泛指采用组织化途径、政治化叙事、教育化手段实现对人们思想与行为改造的社会性行为,其价值不局限于政治目标实现与意识形态影响,也有助于人们正确三观培养与完整人格塑造。立足新形势之下,现代冶金... 广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泛指采用组织化途径、政治化叙事、教育化手段实现对人们思想与行为改造的社会性行为,其价值不局限于政治目标实现与意识形态影响,也有助于人们正确三观培养与完整人格塑造。立足新形势之下,现代冶金企业组织框架下"人的管理"难度不断提高,这是社会新环境形成过程中赋予冶金企业的新挑战,其诱因包括新技术、新文化、新理念等,尤其是西方企业管理文化蕴含的新思潮,不断冲击、颠覆我国冶金企业员工观念认知,诱导其思想心态、价值观念、行动范式等发生异变,直接增加了冶金企业管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性行为 人的管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意识形态影响 现代冶金 组织框架 人格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茅盾小说的叙事方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健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94-103,109,共11页
在以往的茅盾研究中,人们对以社会历史为参照,阐释茅盾小说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对他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的阐释,却显得较为冷漠。从根本上说,小说艺术就是叙事的艺术。每个作家因个性气质、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 在以往的茅盾研究中,人们对以社会历史为参照,阐释茅盾小说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而对他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的阐释,却显得较为冷漠。从根本上说,小说艺术就是叙事的艺术。每个作家因个性气质、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也就有各自感受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特征;这也就构成了小说创作中不同的叙事方式。正因为叙事方式不只具有技巧上的意义,而是表现了作家艺术地把握世界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小说 叙事方式 叙述者 作品 作家 中国社会 左拉 《子夜》 人格叙述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