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蚕桂蚕19号在柳州地区的鉴定试验
1
作者 覃丽双 秦著 +3 位作者 莫琳 谭汪英 章辉辉 贝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3期115-117,129,共4页
为评价雄蚕品种桂蚕19号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于2022—2023年在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省级实验室鉴定点开展了2年4代的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桂蚕19号具有生命力强、茧层率高、出丝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是能够缫制高品位生丝的优质原... 为评价雄蚕品种桂蚕19号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于2022—2023年在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省级实验室鉴定点开展了2年4代的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桂蚕19号具有生命力强、茧层率高、出丝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是能够缫制高品位生丝的优质原料茧用蚕品种。桂蚕19号的平均虫蛹率、平均茧层率、平均干茧出丝率分别为96.56%、22.77%、42.99%,分别较两广二号提高1.67百分点、2.33百分点和1.93百分点;平均纤度为0.279 0 tex,较两广二号细0.006 8 tex。桂蚕19号平均解舒丝长786 m,较两广二号长106 m。桂蚕19号平均全茧量和平均万头收茧量实重分别比两广二号少0.049 g、0.151 kg,蚕茧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 鉴定 饲养成绩 丝质成绩 广西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桂蚕20号的育成
2
作者 安春梅 刘艳伟 +5 位作者 黄玲莉 闭立辉 黄文功 蒙艺英 黄扬玉 苏红梅 《广西蚕业》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蚕品种是蚕业的基础,优良新品种能够大力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抗BmNPV天然黄茧的中系杂交原种与强健好养的性连锁平衡致死日系杂交原种,组配成四元雄蚕杂交组合,通过选配和筛选,得到组合“金秋·金绣×平桂82·平... 蚕品种是蚕业的基础,优良新品种能够大力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抗BmNPV天然黄茧的中系杂交原种与强健好养的性连锁平衡致死日系杂交原种,组配成四元雄蚕杂交组合,通过选配和筛选,得到组合“金秋·金绣×平桂82·平桂28”,即桂蚕20号,该品种具有抗血液型脓病强、生产黄色雄蚕丝的优良特点。2022—2023年的省级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其雄蛹率为99.33%,黄茧率为98%以上,龄期经过与对照相仿;结茧率为98.02%,比对照高0.48%;虫蛹生命率为95.28%,比对照高1.70%;万头茧层量为3.456 kg,比对照高6.14%;茧层率为22.66%,比对照高1.69%;一茧丝长987 m,比对照长64 m;鲜茧出丝率为17.24%,比对照高1.07%;解舒率为75.4%,净度为94.0分。添食BmNPV的半感染浓度(LC50)高于1×109PDV/mL,抗血液型脓病能力明显优于对照两广二号。农村生产鉴定试验单张产茧量36.40 kg,比对照增产2.74%;健蛹率为96.41%,比对照高3.31%;死笼率为3.61%,比对照低3.30%。2024年7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抗BmNPV 品种 黄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平果市的饲养试验与示范推广
3
作者 黄若雨 韦钧耀 +2 位作者 叶建蔚 贾雪峰 蓝必忠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于2021—2023年连续3年对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平果市进行了饲养试验与示范推广调查。饲养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蚕茧产量与质量方面,与“两广二号”(对照)相比,“桂蚕8号”平均张种产茧量高1.71 kg增产4.64%,平均500 g茧粒数少14... 文章于2021—2023年连续3年对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平果市进行了饲养试验与示范推广调查。饲养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蚕茧产量与质量方面,与“两广二号”(对照)相比,“桂蚕8号”平均张种产茧量高1.71 kg增产4.64%,平均500 g茧粒数少14.48粒,死笼率低3.56个百分点,同时二者的平均全茧量均超过1.51 g,平均茧层率均超过20.7%;在丝质方面,与对照相比,“桂蚕8号”平均上车茧率高0.84个百分点,解舒丝长长28.88 m,平均洁净高0.21分,同时二者的平均清洁均超过97分。示范推广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桂蚕8号”表现出强健好养、蚕茧产量较高的特点,适宜在平果市推广应用。为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平果市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推广应用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桂8号” 饲养试验 示范推广 平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示范推广经验
4
作者 宾荣佩 汤庆坤 +7 位作者 毛丽丽 蓝必忠 贾雪峰 叶建蔚 吴婧婧 李枫烨 李秋云 黄红燕 《广西蚕业》 2025年第2期30-33,共4页
桂蚕8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2020年6月育成的夏秋用抗病四元杂交种。4年来通过在宜州、环江、平果等10个蚕桑主产县建立示范基地,结合技术指导与培训、数据收集、总结交流与宣传等措施,推动桂蚕8号在广西推广应用500万张以上。针对推... 桂蚕8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2020年6月育成的夏秋用抗病四元杂交种。4年来通过在宜州、环江、平果等10个蚕桑主产县建立示范基地,结合技术指导与培训、数据收集、总结交流与宣传等措施,推动桂蚕8号在广西推广应用500万张以上。针对推广初期遇到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普及不足、蚕种市场难以有效监管及蚕茧收购市场压级压价等问题,提出了鼓励各家蚕种场共同生产、加强蚕种市场监督管理、争取项目资金继续扩大新品种推广、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跟踪落地、建立完善丝厂“优质优价”收购体系等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桂蚕8号的广泛应用,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8 示范推广经验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蚕新品种桂蚕18号柳州实验室鉴定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贝建设 莫琳 +3 位作者 谭汪英 秦著 覃耀冠 覃丽双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6-9,共4页
雄蚕品种强健好养,具有出丝率高、茧丝质优等优势,有利于缫制高品位生丝。为了评价广西新选育的雄蚕新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2022—2023年对雄蚕品种“桂蚕18号”在柳州进行了省级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与对照蚕品种“两广2号”相比... 雄蚕品种强健好养,具有出丝率高、茧丝质优等优势,有利于缫制高品位生丝。为了评价广西新选育的雄蚕新品种在柳州蚕区的饲养特性,2022—2023年对雄蚕品种“桂蚕18号”在柳州进行了省级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与对照蚕品种“两广2号”相比,“桂蚕18号”4龄起蚕结茧率比对照提高0.76%,蚕死笼率比对照降低1.43%,蚕虫蛹生命率比对照提高2.12%;全茧量比对照降低3.71%;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提高9.85%、2.95%;万蚕收茧量比对照降低3.57%;万蚕茧层量比对照提高10.33%;干茧出丝率、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13%、1.63%;一茧丝长比对照提高6.52%;解舒率比对照提高4.4%;纤度比对照细0.107dtex;解舒缫折比对照降低4.92%;洁净94.0分,清洁99.3分;万米吊糙少0.16次。结果表明:“桂蚕18号”具有强健好养、出丝率高、丝质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 实验室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崔萍 安慧 曹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为了解家蚕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选择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2个蚕品种,采取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方式,以24 h疏毛率、3龄起蚕率、各龄发育经过、眠蚕体重、产茧量和茧丝质等为指标,研究了2个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结... 为了解家蚕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选择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2个蚕品种,采取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方式,以24 h疏毛率、3龄起蚕率、各龄发育经过、眠蚕体重、产茧量和茧丝质等为指标,研究了2个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2个蚕品种除1-3龄眠蚕体重较低和各龄发育经过相对延长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解舒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 人工饲料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蚕8号原原种延长冷藏时间效果初探
7
作者 黄扬玉 李枫烨 +5 位作者 黄丽萍 兰艳妮 吴静颜 谭福洋 黄凌 浦月霞 《广西蚕业》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蚕种冷藏时间的延长可有效满足应急调剂等生产需求。为了探索桂蚕8号原原种的延长冷藏适期,对其4个亲本锦、绣、壮、丽分别进行了8个冷藏保护处理,蚕种库外保护时间7~40 d,冷藏期限120~218 d,调查各处理的蚕种质量、催青发育情况及一日... 蚕种冷藏时间的延长可有效满足应急调剂等生产需求。为了探索桂蚕8号原原种的延长冷藏适期,对其4个亲本锦、绣、壮、丽分别进行了8个冷藏保护处理,蚕种库外保护时间7~40 d,冷藏期限120~218 d,调查各处理的蚕种质量、催青发育情况及一日孵化率。结果显示,冷藏时间相同,库外保护时间短,蚕种催青见点早,且相对整齐。4个亲本的8个处理间,良卵数差异不显著,死卵数、一日孵化率差异显著。蚕种在不同冷藏保护处理条件下,4个亲本锦、绣、壮、丽的最高一日孵化率分别为97.15%、97.98%、94.72%、96.65%。超期冷藏216~218 d,锦、绣、壮的一日孵化率下降到88.74%及以下,丽的一日孵化率仍达94.80%。综合各项调查成绩,桂蚕8号原原种的冷藏适期分别为:锦库外保护10~20 d,冷藏120~140 d;绣库外保护7~30 d,冷藏120~140 d;壮库外保护7~15 d,冷藏120~130 d;丽库外保护15~25 d,冷藏120~125 d。此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桂蚕8号的延长冷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原原种 库外保护 良卵数 死卵数 一日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家蚕新品种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的引进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黎欢吉 付先锋 陈爱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7,10,共3页
为了适应亚热带地区夏秋季节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提高蚕茧质量和增加蚕农收入,从广西引进了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体质强健好养,50 kg桑叶产茧量高,丝质优,可作为秦巴山区夏秋季节家蚕品种的替代品种。
关键词 两广 蚕一 品种 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桂蚕一号、二号”优质高产新品种的体会
9
作者 景成 孔昭守 +2 位作者 许善长 李菊仙 郑勇 《广西蚕业》 2006年第4期31-33,共3页
总结了2006年在江苏省江都市春季饲养“桂蚕一号”和“桂蚕二号”广西新蚕品种的关键技术和体会。
关键词 “桂蚕一号”和“桂蚕二号” 技术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蚕一号和桂蚕二号的特性与饲养 被引量:2
10
作者 闭立辉 顾家栋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1年第3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蚕一 品种特性 饲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蚕一号蚕茧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立平 岳新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19,共3页
通过分析广西桑蚕品种质量情况,找出制约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广西桑蚕质量,主要对比对象为浙江桑蚕品种。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 通过分析广西桑蚕品种质量情况,找出制约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广西桑蚕质量,主要对比对象为浙江桑蚕品种。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确定。测试过程依据桑蚕干茧国家检验标准(GB/T9176-2006)、生丝国家检验标准(GB1797-2001)。研究结果:广西桂蚕一号桑蚕品种茧丝长、生丝品质等技术指标低于浙江蚕茧;上车茧率、解舒率等技术指标优于浙江蚕茧;清洁、洁净等技术指标接近浙江蚕茧;生丝质量低1~2个等级。研究结论:推广优质高产“桂蚕系列”品种,加大标准化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建设,用发展工业的思路谋划广西蚕业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广西桑蚕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质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桂蚕二号”杂交种主要性状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家栋 闭立辉 《广西蚕业》 2006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蚕一 技术要点 品种 主要性状 新品种 杂交种 茧丝质量 技术路线 种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蚕5号人工饲料育对比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金宝 王军文 +7 位作者 杜贤明 邓真华 尹志亮 朱铭件 钟利军 王冬生 李丽梅 梁财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1-3,共3页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桂蚕5号反交杂交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蚕5号1~3龄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不大,可在农村进行推广应用;全龄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显著,在生产实...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桂蚕5号反交杂交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蚕5号1~3龄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不大,可在农村进行推广应用;全龄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显著,在生产实用性上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人工饲料育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与“两广二号”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龙伟 邓忠榜 《广西蚕业》 2002年第4期14-17,共4页
河池地区蚕种场在推广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过程中 ,科学地运用了对比方法 ,通过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理论 ,对新品种进行评价 ,得出“桂蚕一号”的收茧量和茧层量比“两广二号”分别增产 15 .2 8%和 19.13%... 河池地区蚕种场在推广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过程中 ,科学地运用了对比方法 ,通过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理论 ,对新品种进行评价 ,得出“桂蚕一号”的收茧量和茧层量比“两广二号”分别增产 15 .2 8%和 19.13%的结论。证明了“桂蚕一号”增产十分显著 ,然后进行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分析 蚕一品种 两广品种 假设检验理论 评价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闭立辉 顾家栋 +1 位作者 胡乐山 郭沛云 《广西蚕业》 2001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广西蚕业指导所在全区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所调查市县的蚕农普遍反映该品种蚕好养、1~ 4龄蚕眠起齐一、产量高、茧大均匀、茧厚、茧色白。产量高达 4 2~ 5 0公斤 /张左右 ;比同期的“两广二号”增产 7公... 对广西蚕业指导所在全区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所调查市县的蚕农普遍反映该品种蚕好养、1~ 4龄蚕眠起齐一、产量高、茧大均匀、茧厚、茧色白。产量高达 4 2~ 5 0公斤 /张左右 ;比同期的“两广二号”增产 7公斤 /张左右 ,5龄经过长 0 .5~ 1天 ,蚕农普遍喜欢饲养。但部分新蚕区因品种性状不了解 ,饲养技术不到位 ,蚕农粗放饲养 ,蚕座过密、食桑不足、滥用蜕皮激素等 ,导致蚕发育不齐、大、小蚕、茧不匀、薄皮茧等 ,不能发挥“桂蚕一号”的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广 新品种 “桂蚕一号”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蚕一号”与“两广二号”及正反交的饲养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廷秀 《广西蚕业》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试验背景:"两广二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蚕业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一直是两广的当家品种."桂蚕一号"是我站2000年来新推广的又一对强健性高产型新蚕品种.
关键词 蚕一品种 两广品种 正交种 反交种 饲养成绩 饲养成绩 丝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品种“桂蚕二号”繁育及饲养情况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玉荣利 施显辉 《广西蚕业》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新品种“桂蚕二号”原种比现行推广品种“桂蚕一号”、“两广二号”原种好养,公斤茧制种量与“桂蚕一号”原种相当,比“两广二号”高 1 0 % ;“桂蚕二号”普种在农村试养结果比“桂蚕一号”茧形大、产量高、质量好。
关键词 “桂号” 繁育性状 饲养管理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蛾期不同冷藏处理对桂蚕二号亲本产卵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雪峰 黄景滩 +2 位作者 黄旭华 蒋玉莲 蒙霜 《广西蚕业》 2011年第3期13-19,共7页
为明确家蚕原种生产中蛹蛾期最佳低温保护法,调查了桂蚕二号(8810.932)×(8711.7532)4个亲本在蛹期和蛾期冷藏对不受精卵率和良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蚕二号各亲本品种在蛹期和蛾期不同冷藏处理,其不受精卵率和良卵率在处理间的差... 为明确家蚕原种生产中蛹蛾期最佳低温保护法,调查了桂蚕二号(8810.932)×(8711.7532)4个亲本在蛹期和蛾期冷藏对不受精卵率和良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蚕二号各亲本品种在蛹期和蛾期不同冷藏处理,其不受精卵率和良卵率在处理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试验证实8810的雌蛾不宜冷藏;932在雌蛹触肢着色期不宜冷藏;8711蛹后期和蛾期也不宜冷藏;7532的雌蛹(蛾)较耐冷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 产卵 不受精卵率 良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桂蚕一号、桂蚕二号在农村的试养小结
19
作者 刘道行 何文云 +2 位作者 曾智华 吕福生 黄小灵 《蚕桑茶叶通讯》 2003年第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新品种 蚕一 农村 养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桂蚕14号与桂蚕15号在柳州农村的试养初报
20
作者 贝建设 谭汪英 +3 位作者 莫琳 覃丽双 何田华 覃耀冠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4期1-5,共5页
了解家蚕新品种“桂蚕14号”和“桂蚕15号”2对品种在柳州市农村饲养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为今后在柳州市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春秋两季在柳州市农村对“桂蚕14号”、“桂蚕15号”与当地主推蚕品种“两广二号”进行农村... 了解家蚕新品种“桂蚕14号”和“桂蚕15号”2对品种在柳州市农村饲养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为今后在柳州市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春秋两季在柳州市农村对“桂蚕14号”、“桂蚕15号”与当地主推蚕品种“两广二号”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桂蚕14号”、“桂蚕15号”表现出孵化齐一、眠起较齐、体质较强健、食桑旺盛、对叶质适应性较好、熟蚕较齐、营茧快等特点。“桂蚕14号”雌蚕营金黄色茧,雄蚕营白色茧;“桂蚕15号”雌蚕营金黄色茧,雄蚕营绿色茧。蚕期发育经过与“两广二号”基本相同,“桂蚕15号”龄期略短;与“两广二号”相比,“桂蚕14号”的死笼率降低了3.50%,健蛹率提高了3.50%,全茧量降低了4.13%,茧层量降低了4.93%,茧层率降低了0.17%,公斤茧颗数提高了4.55%,张种产茧量降低了0.91%,张种产值降低了1.15%;“桂蚕15号”的死笼率降低了3.60%,健蛹率提高了3.65%,全茧量提高了0.65%,茧层量降低了0.35%,茧层率降低了0.23%,公斤茧颗数降低了0.55%,张种产茧量提高了0.23%,张种产值降低了0.48%,各项主要指标表现均不同程度优于或与“两广二号”相仿,初步反映出“桂蚕14号”与“桂蚕15号”2对新品种适宜在柳州市农村春秋季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14号” “桂15号” “两广号” 农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